甘肅省林業和草原有關情況

甘肅省林業和草原有關情況

一、基本情況 甘肅省位於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東與陝西,南與四川、青海,西與新疆,北與內蒙古、寧夏自治區接壤,國土總面積42.58萬平方公里。甘肅地域狹長,山地和高原佔總面積55 %,河谷川地佔30%,戈壁沙漠佔15%。甘肅氣候屬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0-16℃之間,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之間,水資源分屬黃河、長江、內陸河3大流域9個水系。全省轄12個地級市,2個民族自治州,有86個縣(市、區),常住人口2637.26萬人。
二、機構改革情況 改革後名稱: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
(一)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規劃、標準,起草相關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草案。2.組織全省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和造林綠化工作。3.負責全省森林、草原、溼地資源的監督管理。4.負責監督管理全省荒漠化防治工作。5.負責全省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督管理。
6.負責監督管理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地。7.負責推進全省林業和草原改革相關工作。8.擬訂全省林業和草原資源優化配置及木材利用政策,擬訂相關林業產業地方標準並監督實施,組織、指導林業產業發展、林產品質量監督。9.指導全省國有林場基本建設和發展,組織林木種子、草種種質資源普查,組織建立種質資源庫,負責良種選育推廣,管理林木種苗、草種生產經營行為,監管林木種苗、草種質量。監督管理全省林業和草原生物種質資源、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10.負責落實全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森林和草原火災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並指導實施,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11.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中央、省級資金和國有資產,提出林業和草原預算內投資、國家和省級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議,編制部門預算並組織實施,按規定權限審核國家規劃內、省級預算內和年度計劃內投資項目。12.負責全省林業和草原科技、教育和外事工作。13.完成省委、省政府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交辦的其他任務。14.職能轉變。省林草局要切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森林、草原、溼地監督管理的統籌協調,大力推進國土綠化,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統一推進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清理規範和歸併整合,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二)內設機構
辦公室、人事處、規劃財務處(審計處)、造林綠化處、森林資源管理處、草原管理處、自然保護地管理處、改革發展處、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處、科技信息處、政策法規處、森林和草原火災預防處、國家公園管理處、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溼地管理處、防沙治沙和荒漠化防治處、機關黨委、老幹部處。
(三)編制數
省林草局機關行政編制96名,事業編制38名,處級領導職數48名(含總工程師1名、總經濟師1名、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1名)。機關後勤事業編制8名。
三、森林資源情況 全省林地面積1.57億畝,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3.27%。其中,喬木林面積3958.35萬畝,佔林地總面積的25.22%。活立木總蓄積28386.88萬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25188.89萬立方米,疏林地蓄積404.46萬立方米,散生木蓄積742.79萬立方米,四旁樹蓄積2050.7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1.33%,居全國第27位。全省有荒漠化土地29253萬畝,沙化土地18255.3萬畝,分別佔國土面積的45.8%和28.6%。
四、草原情況 甘肅省有草原總面積2.68億畝,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9.4%,其中可利用面積2.41億畝。全省20個牧業半牧業縣有草原面積1.93億畝,佔全省草原面積的72%。草原面積位居全國第六位,主要分佈於甘南高原、祁連山—阿爾金山山地及北部沙漠沿線一帶,大多地處黃河、長江及河西眾多內陸河的上游,是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及眾多內陸河的重要水源補給區。甘肅草原資源是我國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和北方防沙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底線和生命線的重要資源。

甘肅是典型的農牧過渡區,氣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多樣性,決定了草原具有類型多樣、區系複雜、牧草種類成分豐富等特點。在全國統一劃定的18個草原類中,甘肅有14個,可劃分為25個亞類43組88個草原型。主要草原類包括:暖性稀樹灌草叢、暖性灌草叢、暖性草叢、溫性草甸草原、溫性草原、溫性荒漠化草原、溫性草原化荒漠、溫性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叢草甸、低平地草甸、沼澤。
根據甘肅草原的區域特性、生態特性和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可持續發展需要,將全省草原劃分為甘南高寒草原區、河西荒漠草原區、黃土高原草原區、隴南山地草原區4大區域。
五、野生動植物情況全省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6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33種,二級保護動物83種。有93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特別是白水江林區的大熊貓、金絲猴和祁連山林區的雪豹、白唇鹿等為聞名世界的珍稀動物。全省分佈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8種,其中一級保護的5種,二級保護的14種。


甘肅省林業和草原有關情況


六、各類保護地情況
全省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51處,其中:國家公園2處、自然保護區56處(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44處,包括國家級17處、省級27處)、森林公園91處、溼地公園13處、沙漠公園10處、風景名勝區24處、地質公園36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9處。其中,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地面積1.3億畝(扣除與國家公園重疊面積),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0.40%。這些自然保護地的建立,使甘肅省野生動植物資源80%以上得到有效的保護。
七、林業重點工程情況(一)天保工程
1、實施範圍
甘肅省天保工程實施時間分為三個階段,試點期(1998—1999年)、天保工程一期(2000—2010年)、天保工程二期(2011年至今)。工程二期實施單位因隸屬關係發生變化從一期的90個調整為94個縣級單位(67個縣(市、區)、5個國有林業局、8個自然保護局、14個市屬國有林業單位)。
2、主要任務完成和資金投入情況
(1)木材採伐。1998年10月1日在全省天然林區全面停止了商業性採伐。
(2)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目前全省天保工程管護森林面積7069.73萬畝。其中:2626.1萬畝國家級和地方公益林納入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範圍(國有公益林566.14萬畝、集體和個人所有國家級公益林1354.89萬畝、集體和個人所有地方公益林705.27萬畝)。


(3)公益林建設。1998—2018年,全省完成國家下達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計劃任務1671.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99.65萬畝,封山育林1053.95萬畝,飛播造林210.7萬畝,人工促進天然更新7.5萬畝。
(4)森林撫育。1998—2018年,全省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森林撫育計劃任務923.38萬畝,其中:天保工程一期森林撫育62.83萬畝,天保工程二期森林撫育860.55萬畝。
(5)就業和社會保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通過轉崗就業、林區開辦種苗培育等第三產業、一次性安置、退休人員納入養老政策等方式,對工程區50584名林業職工進行了妥善安排,其中在職職工39784人,離退休職工10800人。國有林業在職職工減少了18299人,目前職工人數為21485人。2017年全省天保工程國有林業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49872元,是2000年7076元的7倍;職工五項社會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5%以上,保障水平接近或達到了當地事業單位保障水平。
(6)資金投入。1998—2018年,天保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38億元,其中:工程一期(含試點期)39.78億元(中央投資31.82億元、地方配套7.96億元);工程二期98.22億元(中央投資87.11億元、省級投資11.11億元)。
目前甘肅省天保工程區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總面積5832.12萬畝(國有4028萬畝,集體及個人1804.12萬畝),補償資金66940萬元(中央財政66240萬元,省級財政700萬元)。現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全部按公益林面積實行單一的補償標準,國有公益林10元/年·畝,集體和個人公益林15元/年·畝。

(二)退耕還林工程情況
甘肅省於1999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前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014年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
1、退耕還林主要政策
(1)前一輪退耕還林。包括兩項補助:一是種苗造林費。1999—2007年補助50元/畝,2008年補助100元/畝,2009-2010年喬木林補助200元/畝、灌木林補助120元/畝,2011年起,喬木林補助300元/畝、灌木林補助120元/畝;二是對退耕農戶實行2個補助週期的直補政策,即退耕還生態林連續補助16年,其中:長江流域補助2840元/畝,黃河流域補助2000元/畝;還經濟林連續補助10年,其中:長江流域補助1775元/畝,黃河流域1250元/畝;1999—2001年還草連續補助7年計980元/畝,2002—2003年還草連續補助4年計500元/畝。
(2)新一輪退耕還林。包括兩項補助:一是種苗造林費一次性補助400元/畝。二是農戶直補資金1200元/畝(分三次兌付,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2、工程實施情況
截至2018年,甘肅省累計完成前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2845.3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1003.3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605.5萬畝,封山育林236.5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602.93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593.6萬畝,荒山荒地造林9.33萬畝;累計完成中央及省級投資283.07億元。涉及14個市(州)、85個縣(市、區),惠及199.75萬農戶876.32萬農民。
(三)退耕退牧還草工程

為了更好地開展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中央在甘肅省實施了退牧還草、退耕還草、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等草原重大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目前,甘肅省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已完成中央投資44.1億元,其中,退牧還草工程34.36億元、退耕還草工程6.42億元、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工程3.32億元。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來,累計下達補助資金105.79億元。其中,2018年爭取並落實草原生態保護方面的資金20119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189501萬元,省級資金3083萬元,地方配套資金8611萬元。
全省共落實草原禁牧禁牧1億畝、草畜平衡1.41億畝,完成草原承包2.4億畝,其中,承包到戶20957萬畝,承包到聯戶3043萬畝;建成草原圍欄1.25億畝,補播改良退化草原3295萬畝;全省共聘用草管員15095人。全省草原生態環境整體趨好,局部地區退化速度有所減緩,逐步改善,草原植被蓋度達到52.5%。
八、2018年度工作情況 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林業和草原工作,2018年甘肅林業草原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一是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序推進。編制完成了祁連山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勘界方案》,制定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白水江片區實施方案》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界碑界樁、功能區界樁標識牌設置方案》。全面開展自然資源本底調查、片區總體規劃編制及評審、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自然資源全要素確權登記試點等工作。積極探索建立管理機構,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正式掛牌,組建酒泉、張掖、白水江三個管理分局,同時全面統計核實了片區內機構、人員狀況。成功舉辦了“國家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高端論壇和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活動。二是林業改革不斷深化。提請省政府批覆同意白龍江林業管理局和小隴山林業實驗局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截至2018年底,全省涉改的12個市(州)、2個省屬事業單位已全面完成了國有林場改革主體任務,完成了國有林場改革評估驗收工作,正在申請國家驗收。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省已累計辦理林權抵押貸款85.3億元,認定登記家庭林場1090家,林業合作社增加到3209個;國家林草局評定的我省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增加到9家。三是林業生態建設進展順利。提請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實施意見》,全省依託天保、退耕、三北等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完成造林589.15萬畝。積極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2018年落實並下達中央和省級林業建設資金70.55億元,較2017年增加18.25億元。強化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等防沙治沙項目管理,實施溼地保護修復工程,探索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小鎮19個。拓寬融資渠道,與省農發行、甘肅銀行簽署《關於加強合作全面支持林業發展的框架協議》,爭取市、縣政策性貸款15億元。四是森林資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加強森林資源監督管理,開展森林資源管理衛片執法工作,2018年全省共發生林政案件2261起,查處2213起,查處率97.88%,有效打擊了盜伐林木、違法佔用林地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狠抓森林草原防火各項責任落實,提請省政府發佈了《2018年森林防火命令》。截至2018年底,全省發生森林火災10起(一般火災5起,較大火災5起),過火面積共39.1公頃,受害森林面積26.6公頃,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人員傷亡。五是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推進。提前完成祁連山草原生態環境問題整改21.97萬羊單位的三年減畜任務,傳統共牧區牲畜全部退出。認真落實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13.66億元年度資金全部兌現到戶。加快實施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建成草原圍欄380萬畝、補播改良20萬畝、退耕還草17.2萬畝、已墾草原治理73.5萬畝。認真組織開展草原鼠蟲害防治,完成防控面積1227萬畝。持續推進“大美草原守護行動”,立案查處非法佔用草原、破壞草原資源等案件144起。預計2018年全省草原植被蓋度達到52.5%。六是林業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認真落實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林果產業、生態效益補償、幫扶力量“五個精準到戶”和項目資金“一個精準傾斜”林業扶貧舉措。制定印發《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生態扶貧實施方案》。全年爭取生態護林員項目資金3.15億元、選聘生態護林員3.94萬人,退耕還林任務146.6萬畝,向深度貧困縣區予以傾斜安排,特別是“兩州一縣”貧困地區實現了規劃內全覆蓋。牽頭做好了幫扶秦安縣脫貧攻堅工作。七是綠色生態產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種苗花卉、林下經濟、木本油料、森林旅遊等為主的林業產業,全省特色林果栽植面積2365萬畝,年產量558萬噸,預計年產值453億元。認真抓好涇川、康縣等7個縣區和22個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等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和引導經營主體創建國家森林生態標誌產品生產基地,推進國家森林公園和森林體驗基地、森林養生基地等森林旅遊項目建設。八是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效落實。制定了《關於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實施方案》,進一步夯實主體責任。組織召開了全省林業宣傳、意識形態暨信息化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全年意識形態工作。多次召開局黨組會議,學習宣傳貫徹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同時認真聽取意識形態工作有關情況彙報,不斷推動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堅持把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納入到局機關處室和局直單位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範圍,將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單獨列為一項專門考核。九是支撐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深入開展“管理提升年”活動,提高機關工作效能。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申報各級標準制修訂項目35項,獲得批覆立項8項。全面推進智慧林業建設,成功舉辦了全省林業信息化建設現場會。甘肅林業網被授予“全國林業十佳網站”,信息化水平綜合排名全國第七。加強林業宣傳,累計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各類國家和省級媒體刊登發表宣傳稿件8600餘篇(條),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熱情接待來信來訪,妥善處理信訪問題,受理各類信訪件216件,接待上訪群眾約40批次近330人,已辦結或答覆192件。紮實開展機構改革各項工作,目前省林草局“三定”方案已經省機構編制委員會審議通過。

九、營造林情況 2018年,全省完成營造林總面積589.1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444.03萬畝(其中:灌木林55.31萬畝),飛播造林1.00萬畝,封山育林128.12萬畝(無林地和疏林地封育114.32萬畝、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13.80萬畝),退化林修復16.00萬畝。完成森林撫育221.16萬畝。全省林業重點工程完成營造林246.7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96.34萬畝(灌木林27.47萬畝),封山育林50.40萬畝(無林地和疏林地封育46.60萬畝、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4.80萬畝)。森林撫育119.75萬畝。
十、林業產業發展情況
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為480271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3743224萬元,第二產業產值236703萬元,第三產業產值822786萬元,分別佔全部林業產值的77.94%、4.93%和17.13%。各類經濟林年末實有種植面積1773.88萬畝,其中:水果種植面積866.76萬畝,乾果種植面積154.15萬畝,林產飲料產品(毛茶)材種植面積12.42萬畝,森林藥材種植面積180.32萬畝,木本油料種植面積560.23萬畝, 各類經濟林產量5508084噸,其中:水果產量5089757噸,乾果產量119803噸,林產飲料產品產量1761噸,林產調料產品產量31010噸,森林食品產量2696噸,森林藥材產量151879噸,木本油料產量110998噸,林產工業原料產量180噸。
十一、生態扶貧情況 甘肅省生態區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發展落後,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是我省的貧困現狀。立足我省省情和貧困現狀,根據國家《生態扶貧工作方案》,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林業、財政、水利、農牧、扶貧等部門共同制定印發了《甘肅省生態扶貧工作方案》。確定到2020年,貧困人口通過參與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和發展生態產業,收入水平明顯提升,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增強,生態保護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組建林業合作社80—100個,草牧業合作社150個,力爭吸納6000名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充分發揮現有生態管護員對森林、草原、溼地、沙化土地等資源的管護作用;通過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帶動約100萬貧困人口增收。同時,按照《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的通知》(甘辦發〔2017〕68號)要求,制定出臺了《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生態扶貧實施方案》、《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林業扶貧實施方案》、《甘肅省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意見》、《關於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的意見》、《甘肅省2018年畜牧草原工作要點》、《產業扶貧工作草原生態專責組生態扶貧工作方案》等。認真推進各項措施和目標任務落實,在項目資金安排和工作指導方面對深度貧困縣都給予了重點支持。2018年,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和草原局、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等安排58個片區貧困縣中央預算內投資94293.68萬元,佔總投資的64.5%。

2018年,國家下達生態護林員資金3.15億元,比2017年增加1.05億元。當年,選聘生態護林員40894人,可助力40894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脫貧。
十二、國有林場改革情況 甘肅省有國有林場304個,總經營面積12032.26萬畝,有職工35613人,其中在職23254人,退休12359人。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甘肅省國有林場改革試點補助資金8.31億元(2012年0.92億元,2015年6億元,2016年1.39億元)。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我省涉改國有林場304個。其中:慶陽市列入全國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已於2011年10月完成所屬47個國有林場改革任務。2015年2月,全國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全面啟動以來,我省白龍江林業管理局、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等省屬49個國有林場和12個市州、73個縣市區、208個國有林場(共257個國有林場)納入改革範圍。改革後,我省國有林場從304個整合為265個,全部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48個、公益二類事業單位17個;在職職工經費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全部納入同級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通過改革,國有林場管理體制初步理順,經營機制全面創新,林場辦社會職能全面分離,遺留問題得到妥善化解,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幹部職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發揮。
十三、集體林改情況

集體林改方面,2018年底全省累計流轉林地面積達468.22萬畝,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88.75億元;全省已認定家庭林場1184家,完成果樹經濟林確權頒證128.41萬畝,創建林業合作社3331個。森林保險參保面積為8070.4526萬畝,其中:公益林參保面積8055.639萬畝,商品林參保面積14.8116萬畝。
十四、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情況
2018年以來,甘肅省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有力指導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決策部署要求,嚴格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積極推進各項試點工作。一是不斷強化協調推進機制。按照《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精神,由國家林草局牽頭,建立了四川、陝西、甘肅體制試點“四方會商”機制,研究解決體制試點工作中的重大事宜。同時,我省成立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白水江片區顧問專家諮詢組,為國家公園建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二是穩步推進試點任務。2018年,我省會同國家林草局編制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範圍和功能區總體勘界方案》,經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後上報。委託專業機構編制《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總體規劃》,於2018年1月24日組織評審並通過。研究制定《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白水江片區實施方案》。研究提出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管理局機構設置方案》,目前正在進一步溝通修改完善。制定了《甘肅省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考評辦法》《大熊貓國家公園白水江片區體制試點督察自查工作方案》,印發了《關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進展月報制度的通知》。省統計、林業、國土、農牧、水利、環保等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甘肅省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舉辦了“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培訓班”,目前省統計局正在組織審核,並將於年底前完成。通過開展試點形成《甘肅省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工作報告》等階段性成果,在此基礎上,正在積極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各項工作。研究制定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界碑界樁、功能區界樁標識牌設置方案》,正在徵求相關部門意見。三是積極推動項目建設。2018年,我省制定印發了《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項目管理辦法》,2017、2018年共爭取落實中央財政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資金1.3億元。四是不斷加大宣傳力度。2018年省屬重點新聞媒體共發佈各類大熊貓國家公園宣傳稿件620餘篇。舉辦了2018年“大熊貓國家公園”宣傳活動和甘肅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攝影大賽。由國家林草局牽頭,與四川、陝西省政府共同主辦了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活動,8月23日,開幕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省政府分管領導參加活動並致辭。

十五、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情況
2018年我省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切實強化組織領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全面開展勘界規劃、抓緊制定規劃方案、認真謀劃機構建設,各項試點任務順利推進。一是健全完善政策措施。省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制定印發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甘肅省片區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靠實了相關地方、部門責任。二是建立健全協調推進機制。由國家林草局牽頭,建立了甘肅、青海體制試點“三方會商”機制。成立了甘肅青海祁連山國家公園協調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兩省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的重大問題。成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甘肅省片區顧問專家諮詢組,建立了上下聯動、部門配合、局省會商、專家會診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三是穩步推進試點任務。組織完成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片區勘界方案,並上報國家林草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組織編制了片區總體規劃,積極理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將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22個保護站和18個森林公安派出所全部上劃省林草局管理。持續推進資產負債表編制,紮實開展確權登記,積極探索建立管理機構。四是紮實落實整改工作。截至目前,144宗礦業權已全部分類退出,並已完成環境恢復治理;42座水電站已全部完成分類處置,9座在建水電站退出7座、保留2座,33座已建成水電站關停退出3座、規範運營30座;25個旅遊設施完成整改21個,剩餘4個位於實驗區的項目經評估保留,已補辦相關手續,並按照要求規範運營。張掖核心區149戶484名農牧民已於2017年底全部搬遷,武威核心區生態移民工作正在有序展開。紮實推進林草“一地兩證”問題整改,已核實保護區林草重疊面積566.88萬畝,正在進行確權頒證工作。五是強化生態系統修復和管控。研究制定了《甘肅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甘肅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甘肅省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技術指南》,編制《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甘肅省片區監測工作專項規劃》,率先在張掖市打造“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監管網絡,目前已基本實現對祁連山179個問題點位的衛星遙感定位及對比監測。六是有序實施項目建設。2017年整合籌措資金7.26億元,2018年中央預算安排1.6億元,支持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七是持續加強輿論引導。;組織14家媒體單位,集中報道展示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組織拍攝製作紀錄片《祁連山國家公園》,計劃於2019年在央視播出;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期間,舉辦了“國家公園與生態文明建設”高端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