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塔鎮燕山之第三塔------血山塔(鎮靈塔)

血山塔

血山塔,又稱鎮靈塔。建於易縣易州鎮血山村。為戰國時秦國大將樊於期自刎之處。塔所在的小山,原名叫樊館山,因有樊於期的館舍而得名。據傳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後,燕太子丹在這座小山上為他建了館舍居住。這裡離燕國的都城燕下都只有兩公里的距離。

秦滅了趙國後,燕太子丹感到了棘手的危險。他想荊軻該出發了。荊軻說,如果就這麼去,恐怕秦王不會相信我,更不會取得他的信任;他說,有兩樣東西可得秦王信任,一是燕國的督亢地圖,一是樊於期的首級。前者容易,後者讓心有惻隱的丹有些為難:樊於期投奔我來,我怎麼忍心呢。

荊軻於是私下見了樊於期,“我把將軍的首級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他高興後一定會見我。”他推理出了一個結果,“到那時候,我用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到那個時候,你的大仇報了,燕國也得以保全。”樊於期感動了:這顆人頭交給你,就按你的打算辦。

樊於期僅僅面對一個未知成敗的計劃就心甘情願的放棄生命,是信任?是大義?是魯莽?也許以現代人的思想去評價這些古人是不合適的。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們的大義、勇敢、豪氣就足夠了。

昔時人已歿,今日水猶寒。詩中所說的易水河水已隨英雄消逝,唯有這座座古塔兀然矗立,透出蒼涼悲壯的股股寒意。

塔形四四方方,三層,日久殘破。塔二層正前方有刻字:大朝易州開元寺尊宿敷公尚座靈塔。

五塔鎮燕山之第三塔------血山塔(鎮靈塔)

殘破的血山塔

塔內原有漢白玉佛像一尊,塔四腳各有一石雕羅漢。可惜後均被盜走。塔基破壞嚴重皆因取走羅漢時拆挖所致。據老人講,塔東西兩面原本未開窗。據說是國民黨軍隊曾以塔當作瞭望崗哨,塔頂站人,塔內站人,為便於觀察,把塔改成四面開孔了。

塔的南面原來有一座廟。廟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存的只有幾株柏樹,看上去有近千年的樹齡。原來廟址處建了本村的一座小學。但近觀仍能發現原有建築部分殘存的基礎。

可惜的是,血山塔並未得到其應有保護。如今已殘破不堪。

五塔鎮燕山之第三塔------血山塔(鎮靈塔)


五塔鎮燕山之第三塔------血山塔(鎮靈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