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很多人總說自己沒有選擇:

  • 工作沒前途,想換工作,但想到自己還有房貸車貸,還有一家老小,於是放棄了,因為沒有選擇。
  • 想學習,但下班回家要煮飯、做家務、帶小孩,哪來的時間,於是放棄了,也是因為沒有選擇。

就像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屢次被她媽媽索要錢財,不想給,但最後還是給了,也是因為沒有選擇。

我們真的是沒有選擇嗎?

但你仔細聽,你會聽到身體裡發出的另一個聲音:我不想改變。


《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1.你不想改變,因為你不想走出你的舒適區

當你說自己沒有選擇的時候,本質上是在逃避責任,你把自己放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上,因為這樣,你就可以不必承擔由此帶來的責任。

把自己變成一個受害者,這樣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躲進自己的舒適區,即使它並不舒適。

很多人以為舒適區就一定是舒適的,比如舒適的環境,其實並不是。

電影《肖生克的救贖》裡面有個角色叫老布,他在監獄裡面待了50年,盼著有一天能出獄。

但就在他釋放的前一天,突然情緒失控,甚至想靠刺殺獄友重新入獄,雖然當時被安迪制止了,但是出獄後的老布最後還是選擇了自殺。

監獄的生活如此艱苦,為什麼他寧可殺人也要回去?因為在他心裡,監獄就是他的舒適區,雖然並不舒適,但他已經習慣了裡面的生活。

可見,真正的舒適區並不是環境的舒適,而是我們應對方式的舒適,要想走出舒適區,就要改變我們的應對方式。

職場中,很多人一直說要離開自己舒適區,於是拼命換工作,幾乎每年換一次。

但是當你深入分析他們換工作的原因,你會發現,不斷換工作本身才是他們的舒適區,通過不斷的換工作去逃避日益變重、變難的工作任務,於是工作幾年,能力一直沒有提升。


《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2.用“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改變的障礙

走出舒適區,做出改變是困難的,因為它讓我們感到恐懼。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Robert Kegan)發明了一種工具,叫“心理免疫的X光片”。

我們都知道,拍X光可以讓醫生準確地看到人體的內部結構,幫助醫生掌握病人的病情。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統一樣,凱根認為,人的心理也有一套行為免疫系統,它會排斥我們採取新的行為方式,以此來維持心理結構的平衡和穩定

“心理免疫的X光片”,它能像X光一樣,照出我們心中真正害怕的東西,它是一套焦慮的控制系統,想要用好它,只需要回答以下4個問題:

  • 第一欄,我們希望達成的行為目標是什麼?
  • 第二欄,我們正在做什麼與目標相反的行為?
  • 第三欄,這些相反的行為有哪些隱含的好處?
  • 第四欄,我們內心的重大假設是什麼?

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她在劇中是一個非常矛盾的角色。她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里長大的,一個人獨自來到上海打拼,但是她那不爭氣的哥哥總是惹事生非,她老媽三番五次打電話和她要錢。

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賺到的錢,就這麼輕易給出去,總是心有不甘。但每次她老媽一“賣慘”,最後她也只能兩眼淚汪汪的回答一句“放心,有我呢”。

下面我想借用“心理免疫X光片”這個工具,來對樊勝美的心理狀況做一次透視:

①她希望達成的行為目標是什麼?

她要在大城市立足的,要存錢,同時不想因為家裡人拖垮自己。

②她正在做什麼與目標相反的行為?

她忍不住向家裡打錢,常常搞得自己身無分文。

③這些相反的行為有哪些隱含的好處?

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這麼做有2個好處:一是可以避免她媽媽說她不顧家裡人的死活,自私自利;二是她想避免家裡人打擾她現在的生活,想馬上結束這種無意義的糾纏。

④她內心的重大假設是什麼?

她內心的假設是,如果自己不打錢救她哥哥,自己就會變成一個冷血的人,母親也會因此而討厭她。

她的人生就是在原生家庭的道德裹挾中逐步扭曲,她變得虛榮,變得拜金。

心理免疫X光片,就像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完整地看到心理的衝突,這有助於我們做出改變,因為它能讓我們發現,你心裡的那個假設是有問題的。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責怪我們的心理免疫系統,因為它一直保護著那個容易受傷的你,就像一位慈愛的母親,保護著襁褓中的你,但你很清楚,終有一天,你會離開她的懷抱。

3.改變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既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舒適區,並且用心理免疫X光片重新審視了自己,這就為我們的改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想真正做出改變,可以用以下3個方法:


《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一、改變需要情感觸動

改變之所以難,是因為我們自己身上有兩個自我,一個想改變的自我,一個是不想改變的自我,他們常常打架。只有釐清他們的關係,才能幫助我們作出改變。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用大象和騎象人來描述兩個自我的關係,他說人有情感的一面也有理智的一面,情感面就像一頭大象,而理智面就是一個騎象人,當騎象人和大象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騎象人往往只能聽大象的。

大象的力氣大,受情感左右,弱小的騎象人想用理智直接和大象對抗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我們“聽過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主要原因。

只有用情感觸動,在情感認同的基礎上,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記得有一次我太太和女兒吵架,太太一氣之下就不理女兒了,而女兒則在原地哭泣,我心裡的大象說等下就好了,問題會被自動解決的,但騎象人卻不斷說:“是不是要做點什麼”,最後大象贏了,我選擇不管不顧。

結果女兒越鬧越兇,太太越想越氣,對我說:“你就不能去哄下你女兒嗎?放在平常你可以這麼處理,當然沒問題,但是現在女兒的哭鬧讓我更加生氣了。”

那一刻,我心裡的大象被觸動了,因為我忽略了太太的情緒,於是我走過去抱抱我的女兒,女兒很快平靜下來,太太也逐漸消氣了。

是情感的觸動,促使我做出了改變。


《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二、改變需要創造新的經驗

對於改變,陳海賢老師在他的書《了不起的我》中提出一個觀點:改變的本質是創造新的經驗。

電視劇《歡樂頌2》中的樊勝美在大結局中的表現,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在她哥哥去她公司大吵大鬧的時候,樊勝美終於反擊了。

她說:“你那個房子首付是我付的,房貸是我跟爸媽各一半,這有銀行匯款記錄的,這房子有一大半都屬於我,我想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我把房子賣了又怎樣,我賣房子是為了給爸爸治病,他們的生活費是我出的,你們家生活費也是我出的,你兒子生活費學費都是我出的,我對這個家仁至義盡了,我對得起這個家,你要打官司,好啊,從今天起我每個星期不往家裡匯生活費了,至於以後要不要匯,匯多少,法院判決為定。你要打官司,我奉陪到底,我拿原本應該給你們的生活費去請律師,你不說我有錢嗎,我有錢我就是不給你,你能把我怎麼樣。”

樊勝美以往的經驗裡只有逆來順受,但那一刻,她的反擊為她創造出了新的經驗,雖然過後她還是忍不住哭泣,但是她也終於明白,走出這一步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她用新的經驗(反擊)重新塑造了自己。

對於改變,我自己也有很深的體會,自己在進入職場之前,一直都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雖然在大學期間要讀書,但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我把空閒的時間都用來上網聊天。

真正讓我養成讀書習慣我的第一份工作,因為進入了一個新的部門。我的主管告訴我:“你要買書來學,然後做好它,因為我也邊學邊做的。”

於是我把平常空閒用來上網聊天的時間用來看書學習,我開始創建讀書這種新的經驗,而且我還獲得了好處——我的工作開始越做越好了。

改變就是在新經驗創建過程中,悄然發生了。


《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三、專注當下一小步

說到行動,你可能會覺得一開始的第一步很難,但我想和你講講“匿名戒酒者協會”的故事。

這個機構的創始人叫比爾·威爾遜,目前這個組織已經幫助了1000多萬人成功戒酒。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的戒酒步驟一共分為12步,最妙的是第1步——承認在對付酒精這件事上,我們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了。

你一定很好奇,為什麼第一步是這樣?不是要戒酒嗎,怎麼第一步就認慫了呢?

其實這是這套戒酒法的精妙所在,先承認自己失控,才能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面。

他們以“一天一次”為目標,要求會員以天為單位來戒酒,也就是說,不用一開始就設定一輩子不喝酒這樣的承諾,而是聚焦於“當下的一小步”,努力讓自己做到在今天內不喝酒,今天過後,再繼續挑戰“一天不喝酒”。

現實中,我們常常被未來的巨大任務給壓垮,以至於早早打了退堂鼓,而專注於“當下的一小步”,我們則更容易做好它。

我想起以前寫日記的就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決定開始寫日記的時候,想著每天寫300字,結果寫了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

後來我把目標降低,只要做到每天有寫就行,寫一個字也可以,改成這樣目標後我一下子就輕鬆很多,有部分日記內容甚至是這樣的——“今天不想寫”。

通過聚焦“當下一小步”,我堅持了下來,截止到目前,我已經連續寫了快5年的日記了。


《歡樂頌》樊勝美:人生的悲哀,在於我們認為自己“沒有選擇”

寫在最後

我相信任何時刻,我們都是有選擇的,當你在說自己沒有選擇的時候,其實你已經做出了選擇,你選擇了不改變。

改變也許很難,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改變也能悄然發生:

①學會用情感去促動那頭固執的大象

②用新的經驗去替代舊的經驗,用好處不斷強化它

③學會專注“當下一小步”,別讓大目標給自己徒增不必要的壓力

一起改變吧,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我是 ,80後知識獵人,專注知識管理與認知升級。歡迎關注我,陪你持續學習,用學習活出100種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