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屹立於成都平原東側已千萬年。


作為成都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重要內容,“東進”讓兩千多年城名未變、城址未改的成都、實現由“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


山還是那座山,意義卻非同凡響。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成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規劃圖


依託於龍泉山脈打造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也成為這座城市跳動的“綠心”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座城市的眼睛,可以窺見城市千年的變遷。


從2020年元旦開年之日起,有“城市之眼”之稱的丹景臺景區核心區正式亮相試運營。首日,就迎來了七千餘名遊客。


該核心區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首批打造的先導性、示範性、引領性項目之一。


其建設內容包括丹景臺、丹景亭、丹景閣、丹景裡四處主要建築以及周邊的綜合景觀提升、遊憩設施建設。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城市之眼”丹景臺


其中,丹景臺就屹立於龍泉山脈丹景山半山山脊處,總面積約955畝。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效果圖)


沿164鄉道一路盤山向上,道路乾淨整潔,沿路兩側的薰衣草隨風輕擺。


行近丹景臺,一對巨大的熱氣球映入眼簾。丹景臺標誌性的主體建築就在不遠處。
繼續向“城市之眼”前進,穿越一條滿是塗鴉的隧道,而後,精緻的森林木屋如童話般出現在眼前。


據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部分景觀採用了英國生態景觀大師詹姆斯·希契莫夫先生的“低成本生態景觀”設計理念,做到了山味野趣、四季有景、低成本運維。


行至丹景臺前,圓形建築碩大無比。


丹景臺融合金沙、竹和川西林盤文化元素,線條優美而靈動,頗具金沙文化太陽神鳥的神韻。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丹景臺


沿著螺旋木道走上觀景平臺,開闊的景緻與微風一同襲來。


這可能是成都視野最好的地方之一。


站在丹景臺上,龍泉山之“綠” 盡收眼底,蒼茫遼遠,蔥鬱千里。


向後看,是成都的城市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聚峰谷、我的田園、寶倉灣、東來桃源等一系列未來“網紅打卡點”正在形成。


遠眺,天府奧體城、三岔湖、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等成都高新東區標誌性建築盡收眼底。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在丹景臺遠眺三岔湖,圖片來自@兇猛的大兔子


站在“城市之眼”上,成都的城市發展,一目瞭然。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丹景臺提供了一系列“吃喝玩樂”的選擇。


有森林音樂會奏響歌唱“祖國最強音”,有森林集市、熊貓郵局等頗具時尚感、文化感的消費場所。


這裡還亮相了中國唯一一個熊貓熱氣球,在進入景區的路上揮舞手臂迎接來客。


景區還擁有成都首家“森林甜品店”。源自泰國清邁的森林甜點、森林咖啡、丹景小茶等,散發著濃濃的大自然氣息。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丹景臺玻璃棧道,圖片來自迪克貓仔


丹景臺不僅外部風光絕佳,走入內部,也同樣讓人大開眼界。


丹景臺內部總面積約為2960平方米,由上下兩層組成。


一層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館,面積約1260平方米;二樓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生態科普館,面積約1700平方米。


在景區規劃展館,遊客可以到此詳細瞭解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規劃,以及丹景閣、丹景臺、熊貓之窗等標誌性景點的模型。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效果圖


同時,這裡還設置了沉浸式影院,可滿足遊客觀影的需要。


二樓為科普館,通過聲光電的結合,生動展示自然奧秘,是青少年學習科普知識的好地方。


科普館通過3D投影、交互視頻、全息影像信息化、科技化方式,展示龍泉山的自然、生物發展演變進程,並從生態環境科普教育理念切入,詳細呈現了龍泉山的山川形貌、氣候、土壤、動植物、自然景觀、候鳥遷徙等。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樹木繁茂


值得一提的是科普館中的“種子銀行”。丹景臺種子銀行展示廳存儲著800多種種子,以環形整齊排列在四周的牆上,讓人震撼。


“種子銀行”是龍泉山山體野生動植物園的心臟,也是植被應用科學研究的中心,更是支持山地重新造林,選育優良景觀物種的資源庫,成為實現城市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紐帶。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綠意盎然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三月桃花開


《山海經》中有:“夸父與日逐走……棄其杖,化為鄧林。”


從數千年前的夸父逐日開始,人們就對桃花有著某種喜愛。


看到那些怒放在低矮山丘上的桃花,人們無比喜悅地流連在桃花叢林之中,如同想起了當年夸父所遺棄的那根手杖。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桃花盛開


經歷了寒冬臘月的人們,卸去了厚厚的棉襖,呼朋引伴,三五成群,來到這座位於成都平原東部的龍泉山上,在遍佈山野的桃花中扮演著春天的信使。


龍泉山脈沿線是四川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以西河鎮為例,全鎮百分之九十五的居民為廣東籍客家人。


而在龍泉山脈中段的二峨山麓,則坐落著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古鎮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洛帶古鎮


在這裡,你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也能看到客家民居和川西民居的完美融合。


種桃、賞桃、品桃構成了在龍泉山客家人的大部分生活,每年的三月,這裡的人們就會忙碌起來。


客家人崇尚的是“逢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他們大多生性好動,樂思進取,樂觀自信。


每年陽春三月,龍泉山上桃花故里、山泉鎮的桃花齊齊綻放,漫山粉黛,比電影裡的十里桃林還來得震撼。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桃園


成都到簡陽的成簡快速通道、321國道都掩映在粉紅的桃花林中。


成片的桃花林吸引了眾多遊客,大家停車駐足,三三兩兩登上小山坡,在花海中拍照,觀賞。


沿著成渝高速盛開的桃花,面積近13萬畝。漫步桃園,朵朵桃花清逸出塵,色彩絢麗。


六月瓜果熟


龍泉驛的水蜜桃被稱為“天下第一桃”,花開時看桃花灼灼,花落時享瓜果熟香。


在六月微微熱烈的夏日,提上籃子,去尋一處桃園,在碩果累累的樹下,伴著涼意,採摘鮮果,享受唇齒留香的美妙。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驛的水蜜桃物美價廉


冬日枇杷花


龍泉山是座名副其實的花果山。


莽莽山林裡生長著枇杷、柑橘、烏桕、野黃菊等眾多的蜜粉源植物,是一個養蜂的好地方。


每年春天桃花和梨花盛開時,整個龍泉山一片錦繡。


而到了冬天,山野非枇杷花莫屬,這也讓龍泉山顯得更為潔白而純淨,田野牧蜂的枇杷蜜基地就建在龍泉山脈的深山裡。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的枇杷花賞心悅目


站在蜂場基地,可以看見山坡上的枇杷樹向左右延伸, 一眼望不到邊。靠近嗅一嗅,花序上的朵朵小白花散發著杏仁味的芬芳。


枇杷樹的花,從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均有花開。


成都“城市之眼”,開了

龍泉山的枇杷廣受歡迎


因為冬季開花,周圍幾乎沒有雜花,因此枇杷蜜蜜汁尤為純淨,蜜汁橙而透亮,呈琥珀色,就像雨過天晴的黃昏。


龍泉山的冬天因為漫山遍野的枇杷花,顯得格外純淨, 而攜帶這片土地氣息的枇杷蜜也更能讓人心平氣和。


越過龍泉山,眺望東方,目光所及的遼闊天地,是成都嶄新的未來。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