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捐8億美元、蘋果捐超1500萬美元……全球科技巨頭投入抗疫!

“新冠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這並非段子,而是真實寫照。

正是在國外抗疫的嚴峻形勢下,科技巨頭紛紛加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為貢獻了美國GDP約10%的科技巨頭們,Alphabet、亞馬遜、微軟等都出錢、出技術、出物資……演繹了一場全球科技抗疫的大戲。

Alphabet:8億美元支持抗疫、1000名志願者助檢測網站升級

近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佈了一項總額8億美元的新冠病毒響應(捐助)計劃。

Alphabet和谷歌首席執行官桑德爾·皮查伊稱,將與合作伙伴Magid GLove&Safety合作,在未來幾周內為CDC基金會生產和捐贈200萬到300萬個口罩。

作為上述計劃的一部分,谷歌向擁有活躍谷歌廣告賬戶的中小企業提供3.4億美元的廣告額度。面臨經濟壓力時,廣告預算常常被企業優先削減,因此谷歌希望通過此舉來減少與客戶保持聯繫需要花費的成本。

谷歌還捐贈了一個2億美元的投資基金,將幫助非政府組織和金融機構為小企業提供資本。例如,谷歌將通過Opportunity Fund Network和其他社區發展金融機構向小企業提供低息貸款。

此外,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各部門的員工將向個人防護設備製造商提供“工程、供應鏈和醫療方面的專業知識”,幫助他們製造和分銷呼吸機,並與設備製造商、分銷商和政府機構合作。

面向員工捐款,谷歌提供了1萬美元的匹配額度;面向世界衛生組織和政府機構,谷歌將提供防疫相關信息;面向學術機構和研究人員,谷歌提供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谷歌雲計算使用額度,希望以此幫助研究潛在的新療法和疫苗,跟蹤關鍵數據,並確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新方法。谷歌還提供了一筆未具體說明的資金支持,將被用於幫助提高救生設備的生產能力,包括口罩和呼吸機。

谷歌捐8億美元、蘋果捐超1500萬美元……全球科技巨頭投入抗疫!


與此同時,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部門Verily正在準備大規模升級COVID-19篩查及測試平臺,而來自姊妹公司Google的1000名志願者正在協助此事。

據悉,Verily網站提供的自測是通過問卷形式,讓美國居民如實填寫信息,測試自身是否感染上新冠病毒,進行“初步自我調查”,並在懷疑感染的情況下快速個人確診或採取相應對策等,也能指導人們前往當地檢測地點。其中也包括志願者負責的“快速通道(drive-thru)”病毒檢測。

亞馬遜:為WHO提供新冠病毒檢測包配送幫助

谷歌捐8億美元、蘋果捐超1500萬美元……全球科技巨頭投入抗疫!


為控制新冠病毒流行,貝索斯承諾,向WHO提供2000萬美元用於開發可檢測和診斷COVID-19的新工具,主要是實物信貸和技術援助的形式。

在計劃中,亞馬遜還將幫助提高WHO網站的性能和安全性;開放源代碼向WHO及其流行病情報提供人工智能幫助;協助翻譯和轉錄世界衛生組織的知識目錄等。

此前,亞馬遜已在3月16日與微軟分別捐款100萬美元,與西雅圖地區的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合作成立了新的冠狀病毒救助基金,旨在幫助自己所在公司本地的美國民眾。隨後,亞馬遜還向西雅圖總部附近的小型企業捐贈500萬美元,旨在補貼科技工作者們因疫情遭受的損失。亞馬遜還將捐贈2500萬美元,用於幫助送貨司機、亞馬遜Flex員工。

特斯拉:聯手美敦力,秒變呼吸機廠

谷歌捐8億美元、蘋果捐超1500萬美元……全球科技巨頭投入抗疫!


疫情期間,呼吸機成了短缺物資,緊俏程度甚至超過了口罩。

有多家企業宣佈“跨界”造呼吸機,其中也包括特斯拉。早在3月23日,特斯拉就獲得了美國政府批准,可以生產呼吸機。

3月27日,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正在與美敦力公司合作生產呼吸機,但是鑑於紐約的緊迫需求,該公司將從今晚開始提供其他製造商生產的呼吸機。該公司將向紐約的醫院交付ResMed、飛利浦和美敦力生產的呼吸機。

與此同時,馬斯克還在中國購買了1255臺呼吸機,並安排將其空運至美國洛杉磯。可見,特斯拉作為車企,雖然具備製造呼吸機的技術能力,但即使是獲得了呼吸機的成熟圖紙,要想短時間實現量產仍有困難。

蘋果:捐贈超1500萬美元物資,上線病毒篩查APP

作為最早參與抗疫的美國科技企業,蘋果至今已向中國捐贈了2000萬元,此外,還為美國及歐洲的醫療人員捐贈了千萬級數量的口罩。

3月30日,據外媒報道,蘋果CEO蒂姆·庫克向其家鄉阿拉巴馬州捐贈了20萬隻口罩,主要提供給一線的抗疫工作者。此前,蘋果已向美國的醫務工作者捐贈了900萬隻N95口罩,還向歐洲的醫務工作者捐贈了數百萬口罩。

到目前為止,蘋果在全球範圍內捐贈的物資價值已超過 1500 萬美元 (約合 1 億元人民幣)。

谷歌捐8億美元、蘋果捐超1500萬美元……全球科技巨頭投入抗疫!


3月28日,蘋果與美國聯邦機構攜手發佈了一款app用於新冠病毒篩查,名為Apple COVID-19,目前已經在美區App Store上架。應用能夠幫助用戶進行自我診斷、提供疫情地圖,並且提供來自CDC(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抗疫指南和情報。

與此同時,蘋果還在Siri中加入了新冠肺炎自檢問卷,並基於CDC及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門的信息來應答用戶的相關疑問。

IBM:開放計算資源,篩選出77種備選抗新冠病毒化合物

WHO攜手IBM和甲骨文(Oracle)等大型公司,共同開展了開放數據中心合作項目MiPasa,該項目基於區塊鏈技術,將用於檢查新冠病毒大流行相關的數據的準確性。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中國衛健委也參與了這一項目。

IBM為此項目引入了“代碼徵集”計劃,以快速創建可能有助於緩解危機的工具。

谷歌捐8億美元、蘋果捐超1500萬美元……全球科技巨頭投入抗疫!


此外,IBM還與美國科技政策辦公室、美國能源部共同牽頭成立了COVID-19 高性能計算聯盟。聯盟向全球研究COVID-19的科學家開放超級計算資源。

IBM提供了全球超級計算機排行榜上分列第一和第二的超級計算機Summit和Sierra。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通過Summit研究了8000多種化合物,藉助Summit的算法尋找能夠阻止病毒發揮作用的藥物。有77種化合物因能夠與 Spike 蛋白結合,阻止病毒表面的份子與人類細胞上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2(ACE2)受體相連而被篩選出來。

縱觀目前國外科技企業抗疫表現,除了捐錢捐物外,主要集中在病毒檢測、數據分享、開放算力等基礎層面。而反觀國內的互聯網及科技企業則更偏向於應用層,例如紅外線測溫、無人機防控、護理機器人、CT影像檢測等實際應用場景。這恰恰與目前中美之間的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發展中的差異不謀而合,中國側重於應用層,而美國更強調基礎層的話語權。

儘管這與兩國政策、監管、規劃和技術儲備等多方面的差異有一定關係,但從中國此次疫情防控中科技企業的表現來看,這些新技術和應用已經獲得了出色的成效和認可,總體上要優於國外科技巨頭,成為“戰疫”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彈藥”。

然而,目前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即便是獲得階段勝利的中國也不能掉以輕心。面對新冠疫情這一全世界共同的敵人,需要更多的科技企業會加入到這一行列來,共同打贏這場艱鉅“防疫戰”,從而推動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