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旅遊行業實體店轉機之光

提到社群運營,大家可能都有聽過,但是社群是什麼,社群運營是什麼,社群運營和我們的關係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其實在2016年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社群運營,但僅添加微信,至於社運運營到底是什麼沒有真正去研究,直到這次疫情,才開始真正研究和琢磨社群,

旅遊行業極度敏感,哪裡颳風了,哪裡地震了,哪裡遊行了,哪個國王結婚了。。。都影響到旅遊行業,那麼這次全球性的疫情對旅遊的衝擊程度是毫無疑問的,從旅遊實體店角度更是毀滅性打擊

因為疫情原因旅遊禁令,實體店不得不關門歇業,所有門店面臨待業狀態,同時還要增加房租成本 人力成本,對於個人要養家餬口都面臨著生存壓力,也是這種壓力推動著我開始琢磨新事物,旅遊人還是非常了不起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都相當快,忽然發現一夜之間身邊旅遊人都開始賣百貨了

這次疫情讓我感觸非常深,有一些行業冰凍了,也有一些行業崛起了,開始思考生存模式,然後我挑選了社群運營,我從1月底開始決定研究社群,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去研究實操 真正去了解社群,才發現社群的力量遠超乎想象,它不單是發朋友圈,不單是拉人進群,不僅是營銷方式,更是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思維,是粉絲經濟,是一門學問


社群運營-旅遊行業實體店轉機之光

互聯網時代最有效的營銷方式


以前銷售是 採購貨物,開店,找買主,而現在呢,一個有粉絲的主播,直接直播架到貨源地,賣出去,再去採購產品 粉絲量越大 銷售量越好,採購價越低,銷售模式已經完全轉變,只要有粉絲,賣什麼都是賣,產品只是變現的工具,形式也只是變現的通道,最開始熟悉李佳琪 是因為他賣口紅,但是他積累了大量的流量粉絲之後,他還只賣口紅嗎,不是,賣天賣地賣空氣 賣的東西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他積累私域流量,打造出了個人IP 成了帶貨王者,所以產品和形式就是工具,流量粉絲才是王道,

這裡有個概念就是 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基於公域流量而來,最開始是阿里提出來的兩個概念,沒有特別統一的解釋,我也找了一些資料,公域流量我們可以理解為,初次主動或者被動的參與到開放平臺內容曝光獲取的流量,比如百度淘寶京東頭條騰訊等等獲取的流量,隨著各個維度的平臺增加,公域流量獲取的流量質量 數量已經遠遠不如以前,成本也越來越高,私域流量又是什麼呢,相對公域流量而言,初次建立關係後相對封閉且信任的流量,比如我想看張學友的朋友圈,首先我得成為他的好友,他通過我成為好友的時候實際是基於最基本的信任,建立了最基本的關係,正是因為這個最基本的信任關係,所以,私域流量的相比公域流量的質量要好很多,比如早期最開始做微商的小白,朋友圈裡面都是親朋好友,所以成交量相對比較高,但是隨著好友的透支或較少,就需要通過運營擴大私域流量池,這個也就是所謂引流和裂變,這個我會在後面給大家講到。所謂私域流量,私也就是自己的,私域流量也就是自己的流量,因為私域流量或客成本低,成交率高,所以建立私域流量已經成為流量獲取和運營的核心目標

社群其實是建立私域流量的工具,更是高效引流裂變的工具,


社群運營-旅遊行業實體店轉機之光

社群的概念


社群的理解

社群容易上手,會打字會粘貼複製,會發紅包,會發公告,就可以入門,同時社群的參與感有很強,容易互動拉近距離,大家可以隨時隨地交流可以快速建立互動感和信任感

通過社群運營把私域流量建起來的時候,就可以實現批量帶貨,快速變現。打造社群,微信 QQ 都可以作為載體,微信又因為是曝光率最高的信息窗口,大家可以看看,手機耗電內容和消耗內存最大的就是微信,信息彈出不得不看,所以微信也成為了 第一大互聯網工具。微信作為社群的載體也是毫無疑問的

說道微信,很多人會感覺,不就是微信嘛,我已經是骨灰級別啦,很早就會玩啦,藏龍臥虎的人很多,我們在做收看直播的肯定會有玩微信的高手,但是從我接觸社群的感受是 社群運營和微信不是一回事,真正懂社群運營,懂微信價值的人還是不多的,比如在這次疫情中,身邊的旅遊人都開始轉戰百貨特產,但是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售價,甚至我和一些銷售在交流,微信數量近乎相同的情況下,銷售的結果卻有很大差異,因為沒有旅遊收入,旅遊人員或多或少都面臨生存壓力,有百貨產品可以供大家去售賣增加收入,誰又不想賣,但是是否能賣的出去,這又是另個一回事, 成交量其實就是取決於粉絲質量和我們是否會運營手裡面的群,剛才提到微信是 第一大互聯網工具,但是現在微信信息太多,群太多,再加上疫情以來轉戰微商的人更多,信息是看也看不完,那就需要我們去關注群的價值,根據社群運營套路打造群的價值,才能讓群脫穎而出,才能通過社群去創造自己的私域流量,


社群運營-旅遊行業實體店轉機之光


插入個重要的概念,就是個人IP ,什麼是ip 我個人的簡單理解就是具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標籤和標識,比如鬼吹燈是個IP,薇婭就是打造了個人ip

目前大多數小夥伴應該還是處於,初級選手階段,而我們的目標是先成為中級選手,通過社群實現微利,最終要晉級到高級選手能夠有自己的IP,一旦打造出個人IP 具有粉絲影響力號召力,那就可以實現 買它 嘩啦啦訂單的帶貨效應

我接下來說的,敲黑板劃重點

社群互聯網思維核心就是粉絲經濟,他的商業模式,就是創造價值去吸引目標人群,通過運營手段篩選產生認同的人為之買單,並且能夠讓這群人有參與感共同去參與有收益的事情,從而打造可持續盈利的用戶群體

用流程來解釋社群就是 引流 養粉 成交 裂變 ,這幾個詞大家一定一定要要記入,這是流程缺一不可,又是目的,裂變實現循環無限盈利是終極目標,在這之前要通過成交實現局部盈利鞏固信任,那就得通養粉的運營手段來實現,但是前提得有流量, 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 引流 養粉 成交 裂變,


社群運營-旅遊行業實體店轉機之光

社群的商業模式


社群的分類

社群可以簡單分成5大類,大家可以自己認領下 自己手裡面的微信群,自己是群主的也包括自己所在的群都是屬於哪一類,

1、 顧客社群 打造一群消費者,他們願意在群裡購買東西,參加團購,不僅願意買,遇到好的還願意分享掏錢參與,這個是高頻消費型社群,是流量裂變的來源

2、 垂直社群-主要是同業人員的社群,同業較多-這部分是資源性社群,為啥給這部分定位成資源性,大家注意咱們的社群流程有個終極目標是裂變,

3、 興趣愛好群-車友群 健身群 旅遊者愛好群-高客單價的人脈型社群,可以演化成顧客群

4、 社交電商微商社群-這類社群和垂直社群一眼,都是我們後期可能實現高效裂變的目標社群,不可輕視

5、 知識型社群-有付費有非付費的,抖音很火的樊登讀書、混沌大學,這類社群屬於高段位的社群,學習型,這次疫情這部分社群帶來收益是驚人的

社群運營-旅遊行業實體店轉機之光

社群分類


社群運營是一門學問,需要深刻理解社群運營的 概念 邏輯,只有真正理解社群,認識到社群的價值,才能有這個決心和認知去想要了解社群操作,

通過社群實現盈利還是要清楚社群的盈利原則 利他達已+輸出價值+參與感,利他才會有信任的基礎,達已我們自己有錢賺才能有長期運營的動力,輸出價值讓我們在眾多群眾脫穎而出,參與感是讓群員互動裂變,實現共贏這樣這樣才能夠不傷人脈 讓社群良性無限循環。


社群運營-旅遊行業實體店轉機之光

社群的操作原則


當下最流行的兩大營銷模式 社群運營 直播帶貨,社群運營實際是粉絲經濟的運用,社群也好,產品也好,都是工具,是我們最終達到無限循環變現目的地的工具,社群運營就是形式手段

我們之所以要去學習,因為現在最流行的兩大營銷手段其中之一就是社群,容易上手,更容易複製,但是雖然社群運營最流行,但絕不是剛起步,已經有太多大咖摸索出了社群運營的方式方法,我們只需要認知 學習,融合 複製就可以應用到我們的領域為我們帶來收益,借力打力,沒必要事事都自己摸索研發,等研究明白,疫情過去了,機會也過去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看的才會更遠,別人的東西學會了應用了那就是我們自己的,所以包括社群運營流程中涉及到的引流 養粉 成交 裂變 有模型 有模板,我們結合實際套用就好,這個也是我核心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 。

這次疫情對旅遊行業來說是個衝擊是十分巨大的,很多旅遊人或多或少都會拿這次的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相比,非典是4-6月份爆發期,7月份旅遊業開始恢復,達到了120%的增長,很多人也叫做報復性增長,也期待這次疫情之後同樣也會有報復性增長,對於這一點我自己相對相對保守些,這次的疫情和非典有巨大差異,時間點差異,波及的範圍和國家的管控力度都不是非典可以比擬的,目前學校還沒有確認開學時間,不排除因為長期停學後面的暑假取消掉,長期的停工大家沒錢,復工後都忙著恢復生產,也不會輕易有假期,再加上我們周邊的鄰居日本,熱門目的地的歐洲,都收到疫情的影響,真正旅遊開放後是否能達到我們預期的報復性增長,我們還是要更理智清醒,再看看同業,這個疫情其實也是一次行業洗牌,微小型旅行社,其實壓力倒不大,旅行社房子是自己的,員工是多事家人,沒有過高的 人工成本,這段期間歇業也能過

行業中的大咖呢,多少都有點家底和資本支撐,並且尋找其他出路順勢轉型,加強培訓修煉內功為後期搶佔市場做準備,比較難的就是需要支出成本有沒有到多家底的中型單位如果轉型失敗很有可能就熬不住了,因此在疫情之後行業的競爭環境也相對清晰些,我相信哦憑著現在國內的管控力度,疫情肯定回過去,旅遊在現今已經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衝著這點,旅遊也是值得去堅守的,但是剛才提到的存活下來的同業,在疫情期間都憋足了勁把握住今年的銷售期搶佔市場,除了旅遊行業,各行各位也都在抓緊時間搶佔流量,那麼各位夥伴,我們是不是得沉澱下來思考下我們的出路,現在已經過了一個產品銷售1000個人的時代,而是到了1個人深度挖掘可以購買1000個產品的時代,粉絲經濟,我們是不是有能力有實力去圈住自己的粉絲,粉絲流量 渠道才是制勝核心,因為旅遊行業特性,客戶相比快消品純價格比拼的渠道客戶來說粘性是非常高的,我們有大量的活躍會員,也有大量的沉睡會員,我們是否能把這些會員通過社群運營的工具通過產品工具開發起來,決定這每個人的後續生存狀態,只要我們能圈住客戶,圈住粉絲,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變現才是王道,但是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不把握好時機,運營好我們的粉絲流量,讓我們的流量讓我們的魚跑到比人的魚塘裡去,最簡單的,即使疫情過後,真的旅遊爆發,也不見得爆發到誰的身上,,所以核心 還是需要每個人去深度思考出路,深度理解社群工具的意義.

後續會有更多分享社群的四個流程細節,歡迎大家留言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