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旋城:為什麼倍受爭議?

爭議一 ▌產品是否實用

在產品的認可度上,熱議傲旋城的購房者也呈現了兩種極端。

傲旋城由2幢240米高的AB雙子塔,和一幢100米高的C塔組成,AB兩座摩天高樓30層以下為公寓,31層以上為住宅,同時穿插著各種業態的商業。

所有的房源圍繞著中心的電梯環形分佈,這也犧牲了不少戶型上的舒適度。

小戶型區為4梯16戶,因此部分夾在中間的戶型僅有一面採光,有些戶型甚至也沒有陽臺,南北不通風。

而且由於建築形態的特殊,房源戶型形態各異,幾乎都不是方正的,這對業主後期自行裝修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大戶型為4梯4戶,均為精裝大平層。空間上多為全套房設計,因此房間數量也受到限制,

130、160㎡僅兩房,220㎡三房,430㎡也才3+1房。

非常規的戶型、混雜的商業、毛坯交付帶來的裝修難度,這讓相當一部分購房者無法接受。

但認可它的人卻發出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線江景,下樓就是商業,一站式解決生活需要,對於習慣快節奏生活的都市人,不失為一種好的居住選擇;

小戶型躍層層高約6.1米,空間利用率也更高,正中年輕人的偏好;


超高層住宅,樓層越高風越大,南北通透、大陽臺反而會成為不實用的設計;

就毛坯交付的爭議而言,換個角度看,毛坯交付降低了購房成本,粗略一算,比周邊同面積產品便宜了60萬,這也是一種優勢。


傲旋城:為什麼倍受爭議?| 老哥V探盤

△傲旋城業態結構示意圖


事實上,在國外,像傲旋城這樣的項目還挺受歡迎的。東京市中心的the Tokyo towers,58層雙子塔樓,也是集住宅、商業等多種物業類型的超高層,深受上班族的青睞。我的朋友小謝就買下一套76㎡的住宅,每天在朋友圈,都能看見她坐在窗臺曬夜景。

the Tokyo towers20層以下是租賃,20層以上是買賣,塔樓自帶健身房和泳池,小謝告訴我,她就是為了一站式的便利,才拋棄獨門獨院的一戶建,決定住在最繁華的市中心。

而且,為了解決購房者的擔憂,傲旋城思慮也比較周全了:為酒店、公寓和住宅設置了不同的出入口;每隔17層設置了避難層;梯速約6米/秒,分段入戶,通往31層以上的住宅電梯不在公寓層停靠等等。

畢竟傲旋城是杭州第一個綜合體式住宅,對於購房者而言,也的確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接受這類新物種。


爭議二▌地段值不值得買

在地段上,傲旋城也讓不少購房者“意見不合”。

傲旋城位於時代大道與濱康路交叉口西北側,處濱江腹地,算不上核心區,距地鐵5號線聚才路站約900米,稍微有點遠。

在濱江區,熱門搶手的地段無疑是區政府板塊:熱門商圈、綜合體環伺,軌道交通便利,城市界面美觀,人口流量大;

濱江腹地目前則略顯遜色:城市界面一般,濱康路沿線沒有豪宅,周邊多為待開發土地,生活配套略顯不足,距離項目最近的寶龍也有3.1公里車程,再加上時代高架的客觀影響,也勸退一部分購房者。


傲旋城:為什麼倍受爭議?| 老哥V探盤

△老哥V探盤最新航拍實景

但是,從長遠來看,傲旋城地段並不差:

一線江景,又是“長三角第一住宅高樓”,景觀資源佔優勢;

地處互聯網小鎮,緊鄰阿里、網易兩大產業園區,產業的支撐也將給這個片區帶來人口紅利,日後人居氛圍不會差;

周邊就是時代高架的出入口,自駕的業主出行也比較便利,再加上自帶近2000㎡商業,基本也夠滿足業主的需求了。


爭議三 ▌適合怎樣的人群

不少購房者表示:“看起來很厲害,但我不會買。”

對於大多數普通購房者而言,光是買一套房,都要傾盡6個錢包,自然要精打細算,綜合考慮地段、價格、得房率,要拋卻傳統住宅理念簡直沒道理。

說到底,對於目前的購房者而言,傲旋城還是一個“小眾”的藝術品。

它的受眾多為中產、海歸、藝術家,或是新生代的潮人,都具有超前國際化創新思維。


比起普通老百姓需求的多房間、多功能區設計,這部分人群更需要尺度感、開闊的公共空間,因此在戶型設計上,傲旋城大面積的一房兩房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對他們而言,超高層的居住體驗、大都市垂直生活,在傲旋城都可以找到:五星級酒店、SPA、星空泳池、健身房、4點半學堂、鄰里中心,還有直升機的停機坪,顯得特有“排面”。

的確,以傳統的眼光看傲旋城,無論戶型還是其他種種,它都有著無法迴避的痛點;

但喜歡與否因人而異,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地標的定位和接軌國際理念上的創新,它照樣憑著“個性”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