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歡迎來稿!介紹你的家鄉!今日陽曲

眾志成城,共同抗疫!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三晉首邑 陽曲

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 ”,屬於山西省太原市,地處忻州與晉中盆地之脊樑地帶。扼晉要衝,太原門戶。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低平。東臨盂縣,西連靜樂縣,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東北與定襄縣交界,東南入壽陽縣毗連。境北系山系橫亙東西,雲中山系縱貫南北,因為並北屏障,號稱太原之北大門,為兵家必爭之地。

陽曲縣有文物保護單位579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4處,市級24處)。2007年,與平遙、敦煌、大理、等歷史文化厚重之地同時入選了“一生要去的66箇中國文化旅遊大縣”。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陽曲境內路網縱橫密佈,108國道、314省道穿境而過,太佳、大運、太陽三條高速接為一體,大西高鐵、石太客運專線將實現出境道路全高速。陽興大道、臥虎山快速通道距省城15分鐘。

陽曲小米地理環境獨特,陽曲小米經國家農業部發放“陽曲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2009年8月經國家農業部門檢測它富含人體所需的5種維生素高於其他地方同類產品,是雜糧小米的搖籃。陽曲縣以侯村黃道溝村和東黃水範莊產量和質量最盛。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陽曲縣“省定貧困縣”退出並向社會公告。

2019年11月,陽曲縣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陽曲縣 名優特產

陽曲縣農產品以玉米、穀子、葵花、豆類、山藥蛋、油料等為主產,並盛產蘋果、酥梨、桃(張拔白桃)、葡萄(陽寨葡萄)、(石城、韓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乾鮮果品和無公害蔬菜。小國光蘋果為部優產品,小國光、紅富士、酥梨為省優產品,花椒、核桃為國際博覽會金獎,二次滅菌奶填補了山西的空白,暢銷省城市場。山杏、山桃、黃芩、柴胡、串地龍、山棗、蘑菇、木耳、野菜等各種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其主要土特產品還有有:“太后香”、河上咀豆腐乾、大紅袍花椒、核桃核仁、“阿牛”系列奶製品。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陽曲縣 旅遊景點

陽曲縣有國保金代建築不二寺、無樑殿大王廟、古、秀、懸、奇、險、野於一體的懸泉寺、三藏寺水陸殿等建築精品;有青龍、黃寨、三畛、北社、上原等名鎮古村;有郭氏之源於陽曲、系舟信雨、傅山文化、馬文蔚書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與上海畲山聖母堂齊名的阪泉山聖母堂;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天門關、赤塘關、石嶺關;有龍池山莊、青草坡鄉村莊園、郭家堡等農家樂旅遊項目。

不二寺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亦稱“不二禪院”,位於陽曲縣城南,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脊檁及碑文記載,始建於北漢乾祐九年(956)。現存三聖殿一座,呈正方形,下承青石臺基,上建懸山式殿頂,覆以簡瓦素脊,前簷帶廊,簷柱四根,斗拱七朵,俗稱“隱刻斗拱”。整個建築舉架平穩,雄渾淳樸,自然大方,為金代建築藝術的典範。

殿內塑華嚴三聖等像9尊,其彩塑藝術繼承了唐代的藝術風格,端莊肅穆,妍麗典雅,祥和恬靜,乃人物塑造藝術之精品。壁畫以東西山牆為主,繪有東方三聖、十二神像和舞獅圖,西山牆繪有西方三聖、十六羅漢和禮佛圖,每壁分上中下三層,畫面清晰,構思奇特,技巧細膩,栩栩如生。

紅峗山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又名黃花山,位於陽曲縣東黃水鎮東黃水村東北五公里處,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上壁立千仞,蜿蜒峻峭,始為道教場所,後佛教逐步滲入,曾是明朝晉王朱木岡第五子朱濟煥寧化府佛堂,也為明末清初陽曲名人傅山先生的雲遊隱居之地。每年農曆四月十四日至十八日,遠近民眾來此敬香求子盛多。

據碑文記載,山上有“立猿”、“臥虎”、“馬頭”、“牛公”等奇景,素有“天造仙境”之美譽。山中還有馬趕祖師洞、天佛洞、地佛洞、六仙洞等。山之主峰廟宇林立,早在唐朝年間已初具規模,現存有永司門、香山聖母殿、泰山行祠、文殊菩薩殿、法臺山、觀音堂等古建築群。

青龍古鎮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位於陽曲縣南端,緊鄰太原市尖草坪區,距太原市中心約15公里。古代是太原府通往忻州、大同,以至蒙古、俄羅斯的必經之路,為“南北往來通衢也”。

青龍古鎮原名青蒿嘴,是歷史上集軍事、文化、商貿、農耕為一體的北方聞名重鎮。清嘉慶年間,村中王氏族人王繩中為大清捐銀百萬兩,皇家償賜“百萬繩中”匾額一塊和繡有“青龍”圖案的大旗一面。王家依其南北5華里上下起伏、左右彎曲的地形,仿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東文西武構築手法,東建文昌祠、西設龍王廟、北築鳳頭寨,形成東文西武、南龍北鳳、龍鳳呈祥的總體佈局,形成一條活靈活現的“巨龍”。

青龍古鎮被評為全國傳統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銳景區之一。

三藏寺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又稱大安寺,位於陽曲縣泥屯鎮龍泉村,背靠萬壽山,面對龍泉河、牙牙山,是一處集文物古蹟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據碑文記載,三藏寺始建於唐,相傳唐玄奘取經歸來曾遊於此。明、清屢有修葺,現存主體結構為明清建築。上院水陸殿內有佛、道懸塑350多尊,盤龍6條,塑造技法為三重天排列,是三藏寺文物之精華。院內有古松兩株,枝葉繁茂,樹齡據考證已有千年以上。萬壽山腳下有一泉源,名曰龍泉,亦稱長壽泉,泉水四季常流,清澈見底,甘甜可口。

三郎洞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位於陽曲縣北小店鄉六固村的烏琴溝,與靜樂縣的康家會相鄰,環境幽雅,景色宜人。

東西兩側山峰聳起,溝西側是左泉山黃龍崖的三郎廟,廟北側石崖孤峰陡立、直衝雲天,上面摩刻有“三郎洞”三個大字,相傳石崖前供奉的是楊三郎和楊家諸將,由於歷史原因,廟中神像已了無蹤跡。

溝中溪流緩緩而出,向北行進,流泉、飛瀑、奇石、草坪、松林、古樹、小溪、灌叢紛至沓來,溪流聲、松濤聲、百鳥和鳴聲,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不絕於耳。

三畛村

位於陽曲縣大盂鎮,素有太原府北門第一文化村的美譽,自古以人才輩出而聞名,在歷史上曾出現過朝庭親賜半付鸞駕和下馬石的文武官員多名,進士、文武舉人、貢士、生員、秀才更是層出不群。

三畛村的建築規模宏偉、佈局合理、風格獨特,歷史上曾修建過多座官府、商居,村中最大的建築群磐石堡為明初建立,堡內分十二大院,共建樓房十七座,雕樑畫棟,金壁輝煌。民居的建築水平也高於其它地方,村內現遺存有真武廟古戲臺、古地道、文房四寶、古堡牆、古南橋等多處人文景觀

開化寺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位於陽曲縣高村鄉辛莊村,屬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文記載,金皇統年間(1141-1149)移建此處,明嘉靖年間(1522-1566)重修,為皇帝敕封的寺廟,建築規格高,建制嚴謹。

現存主體結構為明清建築。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佈局,南北長37.14米,寬25.88米,佔地面積961.18平方米。中軸線有過殿、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正殿內塑釋迦牟尼佛等塑像11尊,是開化寺珍貴的文物精品。寺內還保存了明清時期記事碑和功德碑10通。

大殿門“大雄寶殿”牌匾為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字體工整,筆力遒勁。開化寺千佛殿,是建國以來太原市第一座高大雄偉的殿宇,殿內塑有連佛臺高8米的香樟木五方五佛像和四面天冠彌勒,精雕細琢的香樟木元寶供桌上繪就了釋迦牟尼佛一幅幅動人故事,其佛教韻味濃郁,文化內涵深刻,雕刻工藝精湛,堪稱當今一絕。

懸泉寺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懸泉寺位於陽曲縣西凌井鄉夥路坪村南約5千米的官山山腰,以“古、秀、險、奇、野”著稱,早在北宋年間就已是有名的避暑勝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晉王府家廟,明成化年間(1465~1487)、弘治年間(1488~1505)續建,清代多次重修,現存主體結構為明清建築。

寺內建築依崖壁而建,自西向東綿延150餘米,依次為山門、鐘鼓樓、伽藍殿、大雄寶殿、地藏殿、三聖殿、觀音堂、齋堂、七佛洞、龍王殿等建築,佔地面積241平方米。

山下是碧波盪漾、景色宜人的汾河二庫,站在山頂舉目遠眺,懸泉美景盡收眼底,恰似進入雲飛霧湧的仙境。

太原方特(在建)

錦繡晉都 風情山西第82期——陽曲


如有誤編,歡迎私信!

錦繡晉都,定期更新風情山西

下一期,忻府區

錦繡晉都 陽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