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稱手機利潤永遠不超過5%,為什麼最近紅米K30降價7%、8%?

jianfeng_fm


    最近,小米10被友商拆機進行物料分析,得出的結論是12G+256G版本所有硬件成本總和是3100元,這款手機的官方售價是4699元,利潤是1599元,利潤是34%。消息一出,很多網友想到了雷軍之前所說的“硬件綜合利潤率不超過5%”。

    手機成本

    一部手機的實際成本不僅僅是拆機後的硬件,還包括安卓系統授權費、MIUI系統研發費、芯片專利費、運輸費、組裝費、手機研發費等等,去除這些費用,小米10的成本應該會高一些,淨利潤可能會更低一些。

    還有一點“利潤≠淨利潤≠硬件淨利潤”,雷總所說的硬件綜合利潤率,不代表了淨利潤,而且這個“硬件綜合利潤率”在經濟學中找不到這個概念,解釋權也在小米,看一看就行了,不要太當回事。

    5%的利潤很低嗎?

    根據權威數據,智能手機的整體利潤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蘋果達到了35%,遙遙領先,三星在15%左右,其次是華為,oppo和vivo幾乎相同,排名第四、第五,而小米的最低,在2%以下。


    總之,一部手機的拆機成本不能真實反應小米手機的淨利潤,“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可信度也比較高。紅米K30降價7%、8%銷售,可以說是清庫存,畢竟有倉儲、成本週轉的成本,同時還要為K30 Pro讓路。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在產品的生命週期中,降價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產品的批量的增加,每一件產品的成本在逐漸下降。紅米K30最近為了狙擊榮耀30s的發佈,降價200元也在合理的範圍內。(注意:紅米K30 5G1月7日發佈,3月30降價,歷時82天。)

(一)小米手機利潤高嗎?

在整個手機行業這款“大蛋糕”中,小米手機分得的份額一直匹配不上他的體格(世界500強,世界第四手機大廠)。在這個行業中,蘋果分得了60%以上的份額,三星20%左右,華為10%,其餘幾家累計10%。小米一直保持墊底,從未改變。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結果表示質疑。那麼我們以最近最火的小米10為例,小米10最頂配版本(12+256G)售價為4699元。這裡要說明一點,內存越大的版本溢價越高,廠商的利潤就越高。國外評測機構拆解了一臺12+256G的小米10,通過計算整機的物料成本,得到小米10硬件成本約為440美元,約合人民幣3087元。

4699元的小米10成本只有3087元?小米豈不是能賺1500元!

並不是這樣的,除了物料費,還有研發費用,營銷費用,專利費,代工廠加工費,還有稅收等各種費用。這些全都都加進入,可能利潤也只剩下幾百元。(4699的5%也就是250元不到)

(二)紅米K30 5G值這個價嗎?——以目前同價位榮耀30s為例

榮耀30s相對於紅米K30 5G的優勢主要在性能與變焦上面:

  • 麒麟820性能更高,在加上剛開始量產的原因,第一批成本較高。紅米則是性能稍差一籌的驍龍765G,不過紅米K30 5G也是採用驍龍765G手機裡面加個最低的一個了

  • 榮耀30s長焦鏡頭成本更高,3倍光學變焦的鏡頭一直是旗艦專用。榮耀這也是第一次將其下放到中端機型上面,成本高出紅米那顆500萬像素的微距鏡頭。

紅米K30 5G的優勢則比較多了:

  • 主攝成本更高,紅米主攝IMX686成本遠高於榮耀採用的三星GW1。

  • 前置鏡頭成本更高,像素更高(2000萬像素+200萬像素),榮耀1600萬像素

  • LCD120Hz屏幕成本略高,窄邊框工藝成本更高

  • 紅外遙控成本,NFC成本,大電池成本(兩者快充是紅米的30瓦更快,電荷泵成本可能更高)

  • 金屬邊框成本,第五代大猩猩玻璃後蓋成本

總結

紅米K30 5G降價只是市場行為罷了,隨著產品線的成熟生產成本下降,進行一波降價,既能狙擊對手,也能提高自己的銷量!其實無論是雷軍,還是餘承東,他們的本質都是商人,目的自然是為了利潤,難道都和馬雲一樣嗎:“我對錢沒有興趣……”。我們可以是產品的粉絲,但是品牌的粉絲就算了吧!


極速說天下


感謝邀請

小米稱手機利潤永遠不超過5%,為什麼最近紅米K30降價7%、8%?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小米手機稱手機利潤不超過5%,為什麼最近紅米K30降價了7%,以及8%?一個敢說一個敢信,說實話題主理解錯了,那就是小米說的是硬件的綜合的淨利潤率,其實就是玩文字遊戲,因為沒有人知道他硬件利潤是多少,確實也無從查證。而題主說的淨利潤,其實兩者是不同的:所以很多人說你當做玩笑看看就可以了,不能當真也就是如此:


我們來說說硬件利潤率的問題:

確實要是按照單純的方式來算的話,這次直接降價了200元確實有點多。但是這是籠統的來說,畢竟手機不是賣硬件的,還要包括組裝,以及研發,優化,銷售,以及代言人等等綜合來算的。如果把這幾項扣除之後,確實是有點接近5%的概念的,不過我們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採購硬件的費用,小米也沒有公佈。

只是根據消費者的知識盲區,來宣傳的一種手段,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的乘以5%來計算,因為這是利潤,下面還有淨利潤,最後才是硬件利潤。所以你要說硬件利潤怎麼計算呢!這沒有一個具體的公式,雷軍也不會公佈。


當然降價,這個我們也很好理解:

友商新的手機發布,榮耀30s確實對於紅米的影響還是挺大的,雖然紅米K30的整體配置不錯,但是沒有特別出色的優勢和亮點,比如性能,麒麟820已經接近了麒麟980,而高通765G確實還是有差距的。


另外就是拍照方面。雖然紅米同樣是6400萬像素,但是隻有給出了10倍變焦的優化。


綜合來說的話。榮耀30s雖然說功能可能不如紅米優秀,但是拍照和處理器兩個突出的功能,確實是現在很多人在於的,再者就是自家的紅米K30pro價格很低,而K30的高配版本已經接近這個價格,確實對於銷量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總結:

對於我們而言。首先小米的文字遊戲確實一直玩的不錯,而硬件利潤率這件事情,其實之前就有說過了,簡單來算是不對的,但是要說詳細的算法,我們確實也沒有具體的數據,所以只能說是一個噱頭,看看就算了,不過要說紅米和小米的手機,確實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其實還是挺值得去選擇的,至於利潤率就不要去糾結了。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數碼隨時答


帆辰科技專注於科技資訊,帶你遨遊科技世界!


小米稱手機利潤永遠不超過5%,為什麼最近紅米K30降價7%、8%?看到這個問題其實還是非常有興趣來和大家說一說的,為何雷軍宣佈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會超過5%,而這次的紅米手機降價能夠達到8%左右。

大家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一部手機的拆機成本是不可能真實的反映出來手機的淨利潤


小米手機的利潤在眾多品牌中確實不高,而且可能還處於最低


其實雷軍之前所說的,小米手機的硬件綜合利潤率是不會超過5%的,這個只是硬件方面的淨利潤不超過5%,而不是說整體的手機利潤不超過5%的。這方面大家也是需要搞明白的,而且手機的成本不僅僅是我們單純看到的拆機後的成本。


有這樣的一組數據,在眾多的手機品牌中,蘋果手機利潤率達到35%,是最高的一家手機品牌,而其次是三星手機,華為手機,再下來就是OPPO、vivo等手機,而小米手機的淨利潤率確實是在眾多品牌的後面。


從這裡面,我們其實也能夠看到,小米手機的利潤確實不高,這方面華為手機做的還是比較不錯的,因為有更高的利潤,那麼就能夠有更多的資金來進行技術的研發,所以小米在這方面其實很想向華為學習的,奈何小米天生的烙印難以去除。


小米手機一部手機成本不僅包含硬件,還有軟件成本


俗話說的非常好,一款優秀的手機,不僅僅需要硬件的支持,更加需要軟件的幫助的,所以說軟硬件的互相支持,才能夠出現優秀的手機。

一部手機就是這樣的,不僅僅有硬件配置,有高通驍龍處理器,三星屏幕,閃存,儲存等等。還有手機外觀的開模費用,谷歌安卓系統的使用專利費用,小米MIUI系列研發的費用,通信網絡使用的專利費用等等。


所以說在這些專利費用和軟件的使用小米自己系統的研發費用等,能夠看到小米手機的綜合成本其實更高一些,綜合的利潤其實更低一些,而在任何時候的電子產品,其實都無法逃脫被降價的命運的,經過半年或者一年的使用週期,那麼就會降加,這個是無法避免。


最後,對於說為何雷軍對用戶承諾說,小米硬件綜合淨利潤率不會超過5%,而紅米手機依舊會降價,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各方面的硬件和軟件的成本,已經銷售時間的長短而進行調整。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帆辰科技


首先看一下2019年小米的財報,小米在2019年的總營收為2058億,同比增長17.7%,淨利潤為115億,同比增長34.8%。從這兩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2019年小米的營收以及利潤都得到了提高,其中利潤提高的幅度大於營收,所以利潤較以前提高了不少;淨利潤佔總營收的17.89%,華為在2019年的總營收為8588億,淨利潤為627億,利潤佔總營收的13.70%,其實小米的利潤率已經很高了,當然華為的利潤低與它的研發有很大的關係。

小米指的是綜合硬件利潤率不超過5%

綜合硬件利潤率不等於淨利潤,更不等於利潤,在經濟學中沒有“綜合硬件利潤率”這一說法。所以小米最後到底怎麼去解釋這個“綜合硬件利潤率”,目前誰也不知道,小米官方也沒有給出一個解釋。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小米手機單純就硬件來講確實賺的錢不是很多。



隨著手機零部件的大批量生產,成本會有所下降

目前手機的更新換代都比較快,幾乎每半年就會一個很大的變化。所以很多手機採用的都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即使是最先進的技術,一開始的量產規模肯定不是很大,所以成本也比較高,但是隨著生產工藝越來越成熟,成本就會慢慢的降下來,自然手機的售價也會出現下降。



為什麼小米的淨利潤達17.89%

小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的主要利潤還是來自互聯網,比如小米使用的MIUI系統中植入了很多廣告,電視的開機廣告,都是小米利潤的主要來源。

據有關媒體報道,國內智能電視的開機廣告巔峰時期可以達到每日賺170萬元。同時在前一段時間發佈的“2018年全媒體廣告收入排行榜”也印證了小米的主要利潤來自廣告,在這個排行榜中,小米位居第十二名,廣告收入達101億。

小米雖然硬件的利潤比較低,但是廣告的收益比較多,所以淨利潤也就比較多了。



總結

紅米K30手機降價200元,背後的原因很多,一是硬件成本有所下降,二是優勢越來越小,隨著其他更具有競爭力的手機發布,紅米K30的優勢越來越小了,所以只能通過降價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


叫獸科技說


小米手機利潤現在及未來都不會超過5%,依稀記得這是雷總在2018年的一次發佈會上說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過於小米利潤率這個問題。

問題中,談到了近期紅米盧偉冰宣佈Redmi K30降價200元左右,而且這次降價幅度超過5%。與雷總說的5%利潤率不符,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應該思考一下Redmi K30這款產品能夠代表小米手機的綜合淨利率嗎?

這裡我們就要談一下什麼是硬件綜合淨利潤率?

廠商所有的硬件,當然部分硬件隨時間推移降價,經過綜合評估,這些硬件在整個銷售週期中算出來的綜合利潤率。

所以小米手機的利潤率是按照小米所有手機產品經過整個消費週期才算出來的。而且Redmi K30已經上市三個多月了,它的相關配置比如屏幕,攝像頭等等,相關的成本也下降了,而且隨著產品的銷售週期,手機產品降價是件很正常的事。

比如一款手機剛開始起售的時候,利潤率可能在30%左右,但是隨著時間,產品的熱度越來越低,手機廠商就會通過降價來促進產品的銷售,這時候這款產品的利潤率可能就會下降到15%。當然到最後,上市一兩年的產品為了清庫存,可能就基本沒什麼利潤可言了。

所以一次降價不能看出手機產品的利潤率的高低。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5%的利潤率對於手機廠商來說低不低?

關於手機利潤率,小米當然不能跟蘋果比,畢竟蘋果可是手機行業裡,利潤率最高的公司。但是與小米競爭的國內部分廠商,其實利潤率都不足5%,而且放眼整個製造業之中超過5%的利潤率的企業也很少。

其實對於小米這種主打線上銷售的手機廠商,基本解決了中間商和渠道的利潤佔比過高的問題。但是電商在中國的滲透率畢竟還不太高,為了解決電商的滲透和輻射不足,小米都開始做了線下網點。這樣宣傳成本和店鋪成本就會增加。

對於硬件廠商來說,如果突破了渠道瓶頸,那麼5%的利潤率就要重新看待,而且不必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就可以保證更高的利潤。

總結

小米的硬件綜合淨利率5%是小米承諾的底線,也是小米一直想要追求的目標。我們從小米2019年財報中可以看到,其實小米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足1%。所以小米手機的利潤率其實是很低的,並不是大家所看到的那樣。


一格說科技


第一,單品成本和毛利,以及公司綜合淨利潤的關係你沒搞清楚。

第二,大量採購後,後期配件會降價。所有消費級電子產品都一樣,量上來了,配件成本就可以壓低。

第三,小米的確是一個用心做好產品的公司。極致性價比的含義不是1999,而是每一個價位裡,他的綜合體驗,配置,都是越級對標的。讓你花3000體驗4000的價值。才是極致性價比。可以要被人冠上low的含義。我反正沒見過一個9年做到世界500強的low公司,我也沒自信這麼說小米。


嶺南破傷風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1年前,雷軍曾說過,小米向所有用戶承諾,小米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永遠不會超過5%。其實可以理解,畢竟小米不會依靠小米手機來賺錢,而是圍繞小米手機來做好生態服務,然後賣出其他硬件,最後向互聯網服務商轉型!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小米說自己的利潤那麼低,為什麼現在紅米K30系列又降價了呢?其實很簡單,紅米系列降價開賣,這並不就意味著人家小米是在虧本甩賣啊!

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上半年紅米系列以正價賣出了1000萬臺,而下半年開啟降價出貨模式,那麼降價10%的價格出賣,但銷量只有100萬臺,你們認為小米手機會虧錢嗎?顯然不會啊,賺了大錢在前,後面只是為了清貨而已!

雷軍的厚道,我相信還是本很多人認可的。我們不妨來看看小米昨天剛發佈的財報。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小米總收入達到2058億元,同比增長17.7%;經調整淨利潤達到115億元,同比增長34.8%。注意,小米的營收都超過了2000億元,但小米的整體利潤還是如此之低,可見雷軍並沒有忽悠我們,小米確實在堅持良心產品,讓更多的人享受科技的樂趣!

所以,小米產品質量是一碼子事,但小米產品的價格確實是很公道的。不然小米也不會有那麼多粉絲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春公子


這還不簡單,上游供應商價格降了啊!手機更新週期一年,好多硬件也是。以前k30Pro配件2500,其他費用350,賣3000,利潤5%,現在同樣的配件1800(研發費用分攤完畢了,效率提高了,良品率提高了),像麒麟980芯片研發費用3億美金,一年賣5000萬(中高端手機搭載的),每臺手機得分攤42塊錢,還有臺積電製造,7nm工藝當時良品率不到7成,成本自然高,紅米的k30Pro上的1億像素攝像頭在其發佈時也是剛出來的,同理。其他費用200(這裡面宣傳費沒必要花了吧),按5%,2100就可以賣了。我就是舉個例子,數字到底多少我不知道,別噴!

這裡面要強調的是降價不是他們自願的,而是競爭激烈,像英特爾在沒有競爭壓力的情況下,這麼多年,酷睿系列處理器價格一直很堅挺。而手機的幾乎所有方面競爭都很激烈,所以一年後基本能降個千八百塊,就是蘋果的系統很牛逼,前些年誰也比不過,所以蘋果價格跟堅挺,但是這倆年安卓系統也越來越流暢,蘋果價格也就沒那麼堅挺了!雖然價格沒降,但你要知道這幾年安卓手機旗艦價格可是幾乎翻了一倍的!


盛世一浮萍


雖然我不太喜歡小米的懟人式營銷,但是關於這個我還是得說下,5%利潤並不是說售價減去各種元器件的採購價之和就是利潤了。比如研發成本,營銷成本,公關費,物流成本,各種稅費之類,這都是成本。可能有人又會說小米沒研發,確實這點我也很鄙夷但是不可否認,外觀以及各種佈局等這個也是研發的,也一樣有成本。

回到主題,之所以現在可以降價超過5%,那是因為出貨量達到一定數量後,採購成本會降低(各種預售[捂臉]),同樣也會攤低上面說到的那些費用,整體成本下降,加上營銷需要當然有了更進一步的降價空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