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戰略No.47」經營策略:技術投資助力可持續貿易

【導讀:企業的成功往往離不開高超的商業戰略,這是·[情報通]·商業戰略系列第[47]篇文章,歡迎閱讀和收藏】

東南亞的幾個貧窮經濟體——柬埔寨、越南和緬甸的外國直接投資佔GDP百分比排名前五。這樣的情況源於其經濟規模較小,但也意味著少量而踏實的措施可以取得大範圍的成效。

「商業戰略No.47」經營策略:技術投資助力可持續貿易

最為明顯的是越南,它將自身定位為中國的替代者,通過諸多措施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並且力求在越發複雜的亞洲區域內供應鏈中佔據一席之地。舉例來說,三星集團下屬公司在該國的投資據估計超過了130億美元。2015年8月,三星顯示器公司稱將在今後五年對該國追加投資30億美元,三星電子公司亦有意斥資30億美元在越南北部建設第二座智能手機廠。

欠缺運輸基礎設施和物流配套是一大貿易成本,所以面向公路、鐵路和港口的投資始終能夠增加貿易帶來的經濟收益。來自東亞富國,主要是日本和韓國的外國投資,對於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總體上,投資對經濟增長(以及後續貿易)最大的加成效應來自於技術投資。

多方面機制可能影響技術如何增加貿易規模。首先,充足的技術基礎設施有助於減少貿易成本,實現長遠可持續。學術研究還發現,開發並部署信息通訊技術可以帶動國家參與單邊貿易自由化進程,從而抓住貿易商機;而且先進的技術還可以加大服務的跨境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將過去無法交易的產業推上交易平臺。

緬甸的這項得分和其它許多指標一樣遠遠落後。然而,技術可以助力緬甸的可持續發展和貿易是顯而易見的。“緬甸最令人激動之處就在於,這是真正第一個優先採用移動技術的國家,”仰光諮詢公司MyanmarCapitalAdvisors總監ChrisNolan說道。“三年內網絡覆蓋率從5%增加到了50%,未來四五年可達到150%到160%。實在令人期待。”

隨著信息技術和服務業的貿易加快,在亞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這一方面會越加重要。區域和多邊級別的貿易活動會越來越多地集中於技術和數據的跨境貿易。鼓勵技術革新的國家將獲得先發優勢,確保二十一世紀的“貿易促增長”模式像二十世紀後半葉一樣成功且可持續。


【注:[VX: 情報通]致力於成為新時代互聯網優質信息的發佈空間,圖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即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