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8000多億元的企業,今年的目標竟是"活下去"

3月31日,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本次輪值期的最後一天;從4月1日開始,華為進入輪值董事長郭平的當值期。

這天,華為發佈了2019年財報,徐直軍在線做了財報解讀。

徐直軍一如既往地談到技術就興奮、滔滔不絕,也一如既往地詼諧幽默,“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極其挑戰的一年,但取得了基本符合預期的經營結果。至少無需發佈極具挑戰的年報。”

年入8000多億元的企業,今年的目標竟是

2019年,儘管受到了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但華為營收仍然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從財報來看,華為消費者業務尤其值得關注,其已成為華為增長的主要動力,營收佔比首次超過了50%,成為華為第一大BG。

另外,中國市場營收貢獻佔比再次增大,貢獻了59%的營收。而亞太地區出現了13.9%的下滑,華為方面解釋稱亞太地區由於消費者業務不能使用GMS生態影響,所以導致出現下滑。

對於美國禁令的影響,任正非與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均認為,2020年對華為來說是極具挑戰的一年,因為華為全年都在禁令影響之下。

不僅如此,今年年初還意外遇到了疫情影響,在雙重壓力下,華為能否保持如期的10%的增長?徐直軍表示沒有答案,因為很多問題並不掌握在華為手中,比如禁令,比如GMS。

徐直軍說,2020年華為力爭活下去,“明年還能發佈財報”。

華為消費者業務佔比首超50%

華為2019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58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對於這一成績,華為董事長梁華稱華為經受住了考驗,業務運作平穩、組織穩定、管理有效,各項財務指標表現良好,實現了穩健經營。

年入8000多億元的企業,今年的目標竟是

(圖:華為近10年營收情況 )

之所以特意提出這句評價是由於,2019年華為遇到了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2019年5月16日(516事件),華為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這意味著,沒有美國政府的許可下,美國企業不得給華為供貨。很快,高通、英特爾、ARM、安森美、泰瑞達等收到郵件要求禁止向華為出貨。

不過,有消息稱華為早在2018年開始就已經在默默採購,準備了約1年的庫存,非關鍵部件的庫存備貨至少3個月;另外,華為還大量扶持了國內的供應鏈,以儘量降低影響。

與此同時,華為啟動了“備胎計劃”。

516事件之後,華為加大了研發方面的投入,努力補漏洞、重構華為供應鏈。所以華為2019年淨利潤增長緩慢,淨利潤627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率降低為9.1%。

年入8000多億元的企業,今年的目標竟是

(圖:華為近10年來淨利潤情況 )

徐直軍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列入實體清單)我們不可能去追求維持2018年、2017年同樣的淨利潤率,不顧自己生死。我們肯定是先將洞補起來,供應鏈重構,以生存為第一目標。”

從具體業務來看,2019年華為運營商業務營收2966.89億元,同比增長了3.8%,營收佔比34.5%;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4673.04億元,同比增長了34.0%,營收佔比54.4%,首次超過了50%;企業業務營收825.92億元,營收佔比10.4%。

華為消費者業務近兩年增速明顯,2018年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第一收入來源;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佔比首次超過50%,也就意味著華為超過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華為消費者業務。

更重要的是,這還是在消費者業務遭遇重創的情況下。據瞭解,516事件之後,華為手機海外不能使用谷歌服務GMS,造成了海外銷量大幅下滑,雖然在第四季度稍微有所回升,但仍然導致華為消費者業務整體營收減少了至少100億美元左右。

年入8000多億元的企業,今年的目標竟是

(圖:華為各大BG營收佔比)

一直以來,華為的主營業務是通信,運營商業務是其主航道業務。不過,近幾年,華為手機銷量一度成為國產手機第一,在全球市場排名第二。華為消費者業務正逐漸走向華為主航道業務。

餘承東曾透露,華為消費者業務員工僅2萬多人,而這2萬多人卻貢獻了超過一半的營業收入。

在2019年,還曾有消息傳出稱華為運營商業務有2萬人將“投奔”到華為消費者業務。隨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對此做了澄清,表示消息不屬實,不可能可以消化得了這麼多人,最近幾年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每年只能吸收3000人左右。

另外,從地域劃分來看,中國市場的貢獻越來越多,同比增加了36.2%,佔比達到59.0%。華為方面稱這主要受益於中國市場5G網絡建設的開展,消費者業務手機銷量持續增長所致。

還需要看到,由於華為消費者業務不能使用GMS生態的影響,亞太地區營收同比下滑了13.9%。

2020年:生存是第一要義

從2019年財報來看,華為雖然受到了美國製裁,但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不過,任正非也曾提醒道,2020年華為將全年在美國製裁之下,如果能健康發展,華為的生存危機才算度過。

徐直軍也表達了同樣的疑似。他認為,2020年對華為來說才是最艱難的一年,這一年不僅全年處於美國實體清單之下,而且華為(元器件)儲備也快用完了,這將是全面檢查華為供應鏈連續性能否發揮的重要一年。

因此,徐直軍認為2020年華為將生存作為第一目標。此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曾表示,華為手機要重啟長征,以生存為底線,優先解決海外生存問題。在今年年初,華為手機首次向海外展示了HMS生態系統和APPGallery。

但美國方面並未放鬆對華為的制裁。近日,來自海外媒體報道稱,特朗普政府一些高管已同意出臺新措施,限制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鏈。根據擬議的新規定,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在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之前,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規則改變旨在限制臺積電公司向華為出售芯片--臺積電是華為海思的主要芯片生產商,也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

對此,徐直軍引用了《中國日報》在3月29日發表的社論《美國政府無法扼殺華為》內文:“如果新措施得以實施,中國政府別無選擇,只能對某些美國公司採取同樣的措施。”

徐直軍認為美國此舉如果實施,即如同打開潘多拉盒子,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不可描述的破壞,全球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的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如果美國一意孤行,華為又將如何處之?

2019年,華為啟動了備胎計劃,任正非在2019年7月接受意大利媒體採訪時透露,華為大概有4300-4400個洞,應該已經補好了70-80%,到年底(2019年)時可能有93%的洞會補完。

任正非說,2020年還會補少部分的洞,“這些洞可能還會難補一些,可能明年我們的經營業績還會受影響。我們估計,到2021年公司會恢復增長。”

另外,除了美國的打壓,華為與其他企業一樣,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了疫情“黑天鵝”的突襲。

2020年開年,新冠肺炎爆發,全球經濟出現停擺。在此期間,華為內部的運營並未停擺。

任正非在近期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透露,2020春節期間,華為有超過20000名科學家、專家和工程師在加班。

任正非堅信華為能夠渡過危機,並透露華為已經恢復90%以上的生產和開發業務,且華為向合作伙伴提供防護裝備來保持生產線正常運轉,從而保證大部分供應鏈的完好。

越是困難,越要將錢投入到研發當中。2019年華為受到美國製裁,卻加大了研發投入,投入達1317億元。2020年,任正非表示華為計劃繼續提高研發預算,將今年的研發投入增加到超過200億美元,高於去年的150億美元。

近幾年,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發。歐盟委員會曾表示,華為研發費用以年增長至少16%的速度在提升。這也是華為能夠一直超越、併成為全球領先企業的秘訣之一。任正非說,2020年春節2萬多名華為員工加班,就因為要趕著開發新技術,而這個新技術將會使得華為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年入8000多億元的企業,今年的目標竟是

(圖:華為近10年研發投入)

徐直軍透露,華為目前研發人員有9.6萬名,佔總人數比49%左右。來自華為官方透露的數據,2019年華為全球員工數為19.4萬,其給員工發了1349.37億元的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如此算來,華為員工平均薪酬為69.56萬元,接近70萬元。

年入8000多億元的企業,今年的目標竟是

(圖:華為近10年平均薪酬 )


雖然華為的彈藥做足了準備,但受疫情和美國製裁的雙重影響,任正非坦言華為業務的營收從去年(2019年)10月份已經開始下降,下滑比例達17%,但預估華為業務在今年(2020年)依然能夠保持至少10%以內的增速。

所以,儘管徐直軍表示2020年華為要爭取活下來,明年還能發佈財報;但任正非已經肯定,2020年華為的生存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保持業內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任正非還給華為設定了未來五年營收達到30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21267億元)的目標,這個數字超過了8500億(2019年)的2.5倍。

就是說,華為將用5年時間再造一個半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