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三觀不合”的人真的知道什麼是三觀嗎?


常說“三觀不合”的人真的知道什麼是三觀嗎?


答案是未必知道。這裡主要討論最重要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


什麼是世界觀?世界觀就是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觀點的集合,像是一個拼圖,各個觀點相互拼接形成了我們的觀點體系。

有人說世界觀是大概念,沒有太多的用處。恰恰相反,世界觀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無處不在的。

舉例來說,“地球饒著太陽轉,這個觀點是否正確?”,你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正確”,但是問你“為什麼?”,你卻不知道,只是說:“這是常識。”


那麼什麼是常識?常識來自於哪裡?

“眼見為實”是常識嗎?並不一定,因為我們並不能用眼睛分清楚兩個球體的相互繞行關係。

大部分的常識來自於“你相信的世界觀”,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到大接受的是牛頓世界觀,繼而慢慢變成我們的常識。

“眼見為實”不一定是常識,“邏輯為證”才是常識的標準。符合我們內心邏輯的,我們才認為是常識,並不一定需要眼睛看到,就如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不到一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

所以:邏輯比眼睛更真實。


那麼,什麼是事實和真理?

首先,“眼見為實”不是事實,更不是真理;符合邏輯的事實,也不一定是真的事實(真理)。

有一種回答是,事實是使一個觀點為真的因素,真理是有事實支撐的觀點。這樣就陷入了循環定義,對我們理解事實和真理並沒有什麼幫助。


我們將“什麼是真理?”換成一個通俗的問法,

“是什麼使得一個觀點成為真的觀點?”

一般有兩類關於定義真理的理論:真理符合論和真理連貫論。

根據真理符合論,決定一個觀點為真的因素是這個觀點與現實相符合。這裡的現實是“真的”現實,完全客觀的現實,完全獨立於我們而存在的現實。

但是,真理符合論面臨一定的問題,就是:沒有脫離主觀意識的客觀現實。有一個叫“知覺表徵論”的理論提到:感官為我們提供了外部世界各個物體的表徵(對視覺,表徵大致類似0畫面)。

舉例來說,我們看到蘋果樹上有一個蘋果,實際上是眼睛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表徵,我們在大腦中接收到表徵,然後根據已有模型知道這個“表徵”叫蘋果、紅顏色、可以吃、水果等。也就是說,蘋果(客觀現實)依賴於我們大腦中的模型(腦中的蘋果概念)而存在,也就是沒有脫離主觀意識的客觀事實。


根據真理連貫論,決定一個觀點為真的因素是這個觀點與群體觀點相一致。那麼,如何保證群體觀點是真理呢?通過真理符合論證明,不成立;通過真理連貫論證明,陷入循環論證。

到此,我們應該明白,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更加靠近真理。

客觀世界是客觀的存在,我們通過“眼睛”和“邏輯”看到的世界都不一定是真的世界,但是用“邏輯”比用“眼睛”看到的世界更接近真理。


最後,什麼是事實?

“眼見為實”是一種事實,代表著我們通過感官通道(眼耳鼻舌身)獲取的信息。

“邏輯為證”是一種事實,代表著符合邏輯的才是事實。

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更接近真理的事實,邏輯比眼睛更真實。


世界觀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世界是一個複雜系統,我們無法完整的理解這個世界。但是世界觀給我們一個角度可以很好的觀察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

就拿現在我們默認的世界觀:牛頓機械世界觀來說,其中有一個思想是還原論,也就是整體等於部分之和,世界可以拆分為最小單元,最小單元課程組成整個世界。顯然,這是對世界的簡化。

但是,我們卻很好的理解了這個世界。還原論在商業中使用最多,將公司拆分為各個部分半獨立運行,各個部門組合就形成公司,這就是還原論的思想。國家、學校、醫院等的職能分化也是還原論的思想。

此外,當你擁有了一個世界觀的時候,這個世界觀也擁有了你。

為什麼會這樣?當你堅信一個世界觀的時候,其中的觀點就被默認成為了常識,繼而成為你的信念,會陷入信念黑洞。從此,你就默認對抗、不接受與之相悖的觀點,這個時候,你就成為了這個信念(世界觀)的奴隸。

比如,我們過分的堅信牛頓機械世界觀,不去批判和懷疑,我們就真的生活在世界這個大機械中了。但是進化論和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世界的本質是概率,這是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世界,而不是確定的機械的世界。


如何提高自己的世界觀?

答案:學習+思考。

用世界觀的視角重新學習物理(機械論)和生物(進化論),瞭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知識。

用世界觀的方法重新思考身邊默認的一些事實。

推薦:《世界觀》理查德 德威特

關注公眾號ClearBrain領取“個人成長必讀書單”,有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