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水溜走了,涼水河巡河路上多了32處排水設施

豐臺區大紅門街道苗圃東里社區毗鄰涼水河西岸,轄區範圍內的巡河路自西北向東南長約1000米。對居民們來說,巡河路不僅是重要的出行通道,也是散步、賞花、觀景、健身的好去處。


基層之治 | 積水溜走了,涼水河巡河路上多了32處排水設施


去年6月,由於原路基老舊,相關部門著手對巡河路路基矮牆進行翻修。施工過程中,社區發現新修的矮牆未預留排水口,一旦汛期來臨,極易形成路面積水,甚至會倒流至周邊小區。


為了消除積水隱患,保障居民正常通行,苗圃東社區將問題彙報至大紅門街道。與此同時,不少居民撥打12345熱線反映了這一情況。



雨季就在眼前,巡河路修繕需要加快推動,怎麼辦?去年6月,大紅門街道被列入治理類街鄉鎮,由市疏整促專項辦督導,推動難點痛點事項解決。督導工作開展以來,建立了市、區、街鄉鎮、社區(村)四級聯動的協調調度機制,梳理制定了問題清單和項目清單。巡河路修繕一事隨即被明確列入了大紅門街道的問題清單。


百姓事無小事。奔著為群眾解決問題,多個市級部門立即赴大紅門街道現場調研,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水務局、市國資委,豐臺區發展改革委、大紅門街道,首開集團、金隅集團等相關部門(企業)悉數參加。


調研中,大紅門街道針對需要市級協調解決的事項進行了彙報。其中,詳細介紹了苗圃東里社區巡河路存在的問題,市水務局當即對接街道及河道管理處,表示會做好巡河路便民聯合管護,在現有政策下實現群眾方便出行和河道安全管護雙贏。


說到即做到。調研後,市水務局聯繫巡河路產權單位涼水河管理處對現場進行核實,摸清了積水點,並結合實際情況對現場進行局部改造,增加了兩處排水設施,並於當月完工。


基層之治 | 積水溜走了,涼水河巡河路上多了32處排水設施

基層之治 | 積水溜走了,涼水河巡河路上多了32處排水設施


苗圃東里社區擔心的積水隱患基本消除了,巡河路邊的其他社區也同樣受惠。發改君瞭解到,涼水河管理處藉此機會,協調涼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單位對巡河路全線進行了積水點排查,系統研究解決方案。去年汛期期間,在雙營橋至馬駒橋22.4公里路段新增了22處排水設施,並在10處排水影響不大的位置,採用在擋牆一側新開排水孔的形式加快雨水排出路面。


基層之治 | 積水溜走了,涼水河巡河路上多了32處排水設施


在大紅門街道的問題清單上,涼水河巡河路積水的問題暫時劃勾銷賬。針對街道反映的其他巡河路相關問題,市水務、交通等部門將加快梳理,推動優化巡河路交通組織、親水步道建設等事項。

不僅要接訴上賬,解決老百姓反映的問題;還要能主動上賬,在群眾之前發現訴求和提升的契機。巡河路的故事,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