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不要物業經理都行!”一個酬金制小區的經驗談

不同於傳統的包乾制計費方式,酬金制因其透明、便於監管的獨特優勢吸引了不少小區嘗試,但真正能在這種模式下取得管理成果的小區卻不併多。酬金制長期處在艱難探索的階段,廣受爭議。3月23日,眾蟻有幸採訪到天安花園業委會主任施引曙先生,請他分享小區過去8年中實施酬金制的經驗與體會。


酬金制:一不小心就變成掛羊頭、賣狗肉

施主任退休前是工程技術人員,2012年,他開始擔任業委會主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參與者,他已在業委會連續幹了兩屆。好在業委會即將到期,換屆流程也在進行之中,施主任肩上的擔子終於能夠放下了。

問及是否有時間出門旅遊,他忙擺手:“自然是沒有的。”過去8年施主任為小區幾乎付出了全部的個人時間,不僅是主任的身份使然,還因為酬金制的物業計費模式,讓業委會不得不如此。

天安花園實行一直都是酬金制,不過,在施主任看來,過去的酬金制大多是掛羊頭賣狗肉。酬金制所要求的業委會成員付出大量時間精力,時刻保持對小區的關注與管理往往難以達到,一不小心就變成打著酬金制旗號的包乾制。

小區過去由於缺乏對物業的監管,酬金制的優勢得不到突顯,缺點被不斷放大,各項工程的風險全都轉嫁在業委會身上。施主任回憶,前一屆業委會大多是上班族,有限的精力削弱了對物業的監管力度,導致物業賬目不透明,業主爭議很大。

新業委會上任後,給了物業一段自我改善的時間,隨即提出許多硬性要求。施主任強調,對於酬金制小區,預算報告是很嚴肅的事情,必須要做到實時監控。他提及綠化養護,“以前物業都是瞎搞,平時負責除除草,等草都死光了,就全部歸結為天氣原因。”有時候,一棵樹的管理和更換要面臨的問題比業主想象的更繁雜精細,談話中途出現的一位保潔綠化督導,使人窺見到業委會在工作設置上的細心。小區往年常有人偷竹筍,對此,施主任讓物業儘快搭綠化圍欄、出警示標識。

“做酬金制很累,什麼都要管。”施主任說,業委會每月都會接待物業2次,每2個月開一次三方會議,每年9、10月份就必須開始準備做明年的預算。過去8年業委會7個人無償奉獻,連業委會辦公的電話費都是自己掏的錢。2012年小區進行水管改造,業委會跟著工程隊一起做方案,解決施工中的實際問題,用施主任的話說那段時間“苦得要命”,還是不免受業主質疑。一位委員做大量調研,用2萬元更換了小區100多個廢舊路燈,結果被業主嫌貴,氣得那位委員飯吃也不下……

在酬金制小區,業委會為小區付出的犧牲難以想象,或許正是有幾位退了休的成員為小區全力奔走,有業委會內部的相互信任與理解,才有天安花園如今的發展局面。在某種程度上,業委會已經扮演了物業經理的角色。最近物業經理因為身體原因提出離職,

施主任玩笑道:“其實不要物業經理都行。只是一個小區沒有物業經理,似乎又說不過去,總要有人與物業公司對接。”

很明顯,酬金制的可持續性與業委會參與者專業程度、負責程度緊密相連。業委會一旦鬆懈,酬金制就會淪為實質上的包乾制,這種披著酬金外衣的包乾制危害更大,因為所有的風險都是業委會獨自承擔。

“其實我們不要物業經理都行!”一個酬金制小區的經驗談

“虛假”的酬金制:難以解決的制度性問題

最讓人頭疼的是,酬金制在理論上是由業委會全權掌控小區物業管理,可實際上,業委會連開設獨立賬戶的資格都沒有,物業服務資金都在物業公司的賬上。受限於制度層面的不足,酬金制許多具體的技術問題尚無答案。

從2013年開始,施主任和業委會其他成員一直在為“酬金制”小區免徵營業稅四處奔走。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目前國內實行的所謂酬金制物業服務計費方式,並非“真酬金制”。理論上酬金制小區的物業服務資金屬於業主共有資金,收費主體應為業委會而非物業企業,全部物業管理費都應視為代收代支,結餘則作為小區續存物業維護和維修資金,不應徵收營業稅,更不會產生所得稅。但對應法律法規尚屬真空階段,上海遲遲未出臺相關政策,天安花園每年需繳納30多萬元的稅款,佔預收物業服務資金總額的10%,且營業稅發票無法抵扣。

法無禁止即可為,為了免稅,業委會爭取到物業和業主的合作支持,積極走訪相關部門,通過不開物業管理費發票的方式,在免徵稅問題上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後續與稅務局的溝通並不順暢,最終小區只是從徵收營業稅轉變為徵收增值稅,相比過去有了一些可抵扣的優惠,沒有改變酬金制徵稅的事實。

也是考慮到稅務問題,小區50%的公共收益沒有完全進入維修基金系統,而是在物業賬戶中下設的單列核算賬戶內,受業主大會監督。業委會要求物業使用貸記憑證,確保資金的流出在業委會的審查之中。業委會對抵扣稅的監管也非常嚴格,物業發票必須清晰。

不過,上述手段並不能真正制約物業,物業企業通過電子轉賬的方式,便能脫離業委會的監管。酬金制小區,雙方一旦翻臉,物業還能將風險全部推給業委會。如果業委會能夠繞過物業,開設獨立賬戶,使物業服務資金的收費主體變成業委會,或許能從根本上規避這些問題。但業委會沒有身份,始終受困於主體性問題,制度管理上難以展開更多實踐。

“其實我們不要物業經理都行!”一個酬金制小區的經驗談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關於住宅物業管理區域物業服務收費實行酬金制物業服務計費方式有關問題的通知

相比上海,深圳去年出臺的《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中規定業主大會可以開設獨立的銀行賬戶,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業主大會的市場主體地位,給酬金制帶來積極的想象空間。

“其實我們不要物業經理都行!”一個酬金制小區的經驗談

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

但完善酬金制制度,相應的政策配套和支撐仍相當乏力。

業委會常見的矛盾在酬金制小區並不能有效避免,反而還有加劇。例如業主的不領情、不信任;物業對業委會的過度依賴;三駕馬車在實際操作中權責關係的混亂……從去年7月的垃圾分類到現如今突發的疫情防控,在包乾制小區,業委會可以不負責的重大事件,到了天安花園卻成了不能推卸的責任,因為業委會不管,好像就沒人管了。

酬金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的諸多漏洞,使物業擺脫風險,居委全不擔責,壓力幾乎都堆積到了業委會頭上。街道和居委會遭到施主任的狠狠吐槽,“三駕馬車的關係在實際操作中一團糟。垃圾分類本應由居委會和物業負責,業委會法定的工作中不涉及這一塊,但從宣傳到落實,全是業委會在主動執行。”

施主任認為,政府雖然一直在大力提倡酬金制,但成效不佳,除了這一種模式本身對業委會有極高要求,很大原因在於政策優惠上沒有跟進。“他們只是想借酬金制增漲物業費,沒有考慮具體該如何支持業委會落實酬金制。”

「透明的包乾制」,純粹是扯淡!

酬金制這麼難,為什麼要選擇它呢?施主任的答案是,酬金制有幹頭!它是市場化的必然發展趨勢。只有酬金制,才能以透明的財務制度贏得業主的信任,也只有酬金制,能為中國物業管理帶來健康穩定的發展。

談酬金制,不可避免會談到物業服務資金的上漲。

從2008的1.90元/㎡/月到2013年的2.35元/㎡/月,再到如今的2.7 元/㎡/月,天安花園數次上調物業服務資金。施主任表示,從預算報告來看,小區管理成本每年都在漲。上海每年都在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考慮到員工福利交納基數調整的比例以及物價上漲等因素,人工成本的逐年遞增是物業費用上漲最主要的部分。

酬金制的優勢在於,它能讓業主直接看到小區管理費用的使用,也能充分理解小區上漲物業服務資金的原因。而包乾制打包式的管理模式,遮蔽了業主對物業運行成本的可視性,年年增漲的成本迫使物業企業要求調整收費標準,卻只會加劇物業和業主間的矛盾。

施主任對包乾制的先天缺陷有很深的認識,有一次他在別的小區聽到「透明的包乾制」這種說法,內心相當鄙夷,

“包乾制就是包乾制,把酬金制和包乾制混為一談,純粹是扯淡!”

8年來,天安花園的物業管理質量始終在改善,業主不必花額外的成本就能得到高效有序的服務。但需要注意的是,看似皆大歡喜的管理局面,實際建立在業委會這一免費勞動力的巨大付出和高風險擔責之上。換句話說,酬金制的優點是以業委會長期、大量的付出為代價的。而包乾制是物業企業自負盈虧,它保密了物業的收支賬務,雖然客觀上讓業主對物業費用的收支盈虧產生模糊感,但很多管理包袱也隨之甩在了物業頭上,對於體量大、而業委會精力有限的小區,能夠最大限度緩和業委會時間精力不足的壓力。

總的來說,酬金制的透明離不開業委會的時刻監管,包乾制的缺陷恰恰又成就它不需要業委會付出額外精力的制度優點,降低了業委會成員的准入門檻。選擇酬金制,就意味著業委會的巨大付出,選擇包乾制,就不要指望得到酬金制一般透明的物業收支賬目。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不同小區,一定要結合各自的特點和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物業計費方式。


——對話——


眾蟻:在天安花園,業委會、物業、居委會三者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業委會、居委會、物業三駕馬車理論上關係很清晰,實際上一團亂。而且從人員素質來看,業委會相對而言是最好的。說是社區引領,一些居委幹部實際水平還不如業委會,難以真正幫助業委會解決問題。還有很多事情,是業委會幫居委會全部做好,他們才開始出面。再者就是街道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官僚氣太重,太不尊重業委會。


眾蟻:從您個人的體驗來看,您認為政府在推行酬金制上做出了怎樣的努力?又有哪些不足?

:政府只是在提倡,但在政策上沒有給到業委會任何幫助和支持,只是想幫助物業漲物業費,他們應當提供配套的支持。


眾蟻:政府具體應該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應當給酬金制小區的業委會法律地位,在出臺各類政策時不應區別對待。比如很多老公房小區的補貼非常豐厚,有的補貼高達上千萬,而一些有了年份的商品房小區如同棄兒一般。

政府還應幫助小區理清業委會和居委會基本的職能關係,垃圾分類、疫情防控等事情應該由居委會主導,而不是業委會想辦法,拿主意。政府應當支持業委會的創新行動,而不應僵化地以遵循規約為由約束業委會的創新行為。對業委會的合理訴求應當支持,有關部門應當為業委會站臺,監督指導固然不錯,但一線的業委會更需要的工作上的支持和關心。


眾蟻:您作為酬金制的踐行者,有什麼經驗和建議分享給大家嗎?

:推行酬金制之前,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邊幹邊學習物業管理的基礎知識、法律法規。

最重要的是,酬金制是真正做主人的定位,一定要做好實時監督。

酬金制雖難,但我們還是要堅持走下去。包乾制可以甩些包袱,但酬金制有一定的自治權,對小區有利。實踐將證明,隨著業委會法律地位的確定,自治管理權的增加,酬金制必將成為眾多小區物業管理的方向。

“其實我們不要物業經理都行!”一個酬金制小區的經驗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