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思教育,從“恨國黨”留學生許可馨看當前教育的缺失

最近,國外疫情爆發,引發了留學生回國潮,大部分留學生,聽從了國家的安排,認真隔離或暫不回國,卻有個別不遵守國家規則的人引發的一系列觸怒國人的事件,給留學生抹了黑。


教育者思教育,從“恨國黨”留學生許可馨看當前教育的缺失


前有“跑步女”,後有“恨國黨”。這個名字聽上去“溫柔可人”叫做許可馨的留學生,不知怎麼地心生怨懟,把祖國和國人一通罵,稱國人是賤骨頭,自稱是“恨國黨”。幾個月來,這位身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在微博上發表了多個“毀三觀”的評論!

當下,許可馨的言論已經造成對祖國人民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傷害了國人愛國愛黨的感情,讓所有了解這件事情的人都會感到 反感和憤怒。許可馨可能面對的結局,網友們眾說紛紜,她的母校已表態,對這樣的學生感到不齒。


教育者思教育,從“恨國黨”留學生許可馨看當前教育的缺失

不管是前幾年的“美國空氣清甜女”,還是今天“恨國黨”的許可馨,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作為教育者當思教育,我們的教育怎麼了?出了什麼問題?當下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愛國主義教育的缺失

愛國主義教育是是凝聚民族精神、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最鮮豔的旗幟,是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工作。


教育者思教育,從“恨國黨”留學生許可馨看當前教育的缺失

面對激烈的社會就業競爭,家長和老師要求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別的都不在乎;學生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能考一個好大學,將來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崗位。前幾年,明星風靡中華大地,有多少家長給孩子的教育就是要當歌星、影星。為了迎合社會,學校只能以中高考名校為終極目標,歷史課、語文課愛國主義教育淡化甚至缺失,有人還倡導中小學教育“去魯迅化”。有人說現在的教育就是:天下熙熙,皆為分來;天下攘攘,皆為分往。

到了大學呢,愛國主義教育更為缺失,大家都認為大學生都已成人,對祖國的熱愛的大學生,他們的愛國主義基本上是“自學成才、自省、自悟”的,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像許可馨之流,別說愛國了,連基本的“三觀”教育也嚴重缺失。


教育者思教育,從“恨國黨”留學生許可馨看當前教育的缺失

三觀教育的缺失

看看眼下的大學生們,每天都在忙什麼?可憐天下父母心,想想辛勤勞作的父母,想想用自己的血汗錢,寧可自己拼死累活也要把孩子送進大學的天下父母,他們都以為自己的子女在大學裡“努力學習”,辛苦的賺錢,無私的供養子女“上學”,讓他們解除“後顧之憂”,不用擔心未來工作生活的問題。

殊不知如今的大學校園裡,有多少人是在遊戲人生,有多少人在每日看電視,有多少人逃課是為了遊戲,有多少人上課看著武俠小說,這是很多大學男生的主要日常生活。女生呢?追劇,女生的主要學習內容就是追韓劇等各種連續劇,情感劇,宮鬥劇,一部接著一部。你能想象這就是現在的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嗎?但很不辛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這些事,這些大學生就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這些考上大學的時家中的驕傲、同學羨慕的對象,在風華正茂的青春時代,有著如此令人費解的行為。不是說每一個大學生都是這樣的混日子,賺取大學文憑。但至少有一部分數量還不會少的大學生過著這樣的生活。


教育者思教育,從“恨國黨”留學生許可馨看當前教育的缺失

踏入大學校門之前,我們抱怨於那一節又一節彷彿永無止境的課程,可在大學裡我們慢慢習慣了去曠哪本來就少得可憐的教學公開課,此時的我們彷彿忘記了曾經那個求知若渴的樣子,

踏入大學校門之前,儘管我們過著毫無新意的每一天,但是我們依然每天都有所變化,有所進步,到了大學我們逐漸習慣於兩點一線的生活,可能對於一些同學來說,大學四年走過最長的路是宿舍到教室再到食堂的路。


教育者思教育,從“恨國黨”留學生許可馨看當前教育的缺失

踏入大學校門之前,每天能多睡一會就是這一天最大的滿足,到了大學,對於很大一部分同學來說四年少有能見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

踏入大學校門之前,我們儘管痛恨學校一場緊接著一場的考試,但是我們還是為了心中的目標而努力學習,到了大學,很多人只祈求考試別掛科,信奉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從當下發生的一些留學生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對孩子的三觀教育的缺失。應試教育也罷,素質教育也罷,通過九年義務教育和三年高中學段教育我們辛勤為孩子們培養起來的三觀認識,到了大學,很多人會消失殆盡,有的孩子甚至會推翻以前樹立的正確的三觀,形成扭曲的“三觀”。

吃一塹,長一智,教育者當思教育,望更多教育界仁人志士革教育之弊,興教育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