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軟件開源有什麼好處?

傷心在所難免


前言

源代碼是大多數計算機用戶從未見過的軟件的一部分,軟件開發人員可以通過修改源代碼來改變一個應用程序的工作方式。

開源軟件(Open-Source Software,縮寫OSS)是一種在開源協議下源代碼可以被任意獲取和修改的計算機軟件,這種軟件的作者在軟件開源協議的規定下保留一部分權利並允許任何使用者修改和重新發布軟件(重新發布的軟件也要遵守開源協議),同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開源軟件。

與開源相對應的閉源軟件僅可獲取編譯後的二進制可執行文件,只有擁有軟件著作權的自然人擁有程序的源代碼。部分開源軟件代碼被髮布到公共互聯網上,被世界各地的開源擁護者合作開發,誕生了很多偉大的軟件產品,比如,Linux、Android、TensorFlow等。並且,不是隻有軟件開發人員才能從中受益,普通用戶也可以將開源軟件用於任何他們想要的目的。


開源動機

現在開源軟件的開發已經受到了如此多的關注,但是為什麼軟件開發者要免費向社區提供他們的服務呢?顯然,利他主義並不是唯一的答案。

事實上,只有當一個軟件開發者能夠從軟件項目中獲得一些淨收益時,才會參加到這個軟件項目中,這個收益可以是直接的回報(當前的利益減去當前的成本)或者是延遲的回報(延遲的利益減去當前的成本)。

延遲的回報比如有,與開發者未來的職業發展有關,當你開發的軟件非常優秀,則更容易被大公司注意到,從而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平臺;或者來源於自我滿足,軟件開發者所完成的有價值的工作,可以得到同行的肯定等等。

除此之外,營造良好的開源環境,大大有助於開發人員避免重複“造車輪”的低效開發行為。


成功開源案例

1. Linux

Linux是一個自由和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是目前運用領域最廣泛、使用人數最多的操作系統。只要遵循GNU協議,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使用Linux的所有源代碼,也可以修改和再發布。Linux被看做開源軟件發展中最著名的例子,現在其市場佔有率也是位居首位,這得益於它的開源。

2. Android

Android是一個基於Linux內核的開源移動終端操作系統,谷歌以Apache License開放源代碼許可證的方式授權,發佈了Android的源代碼。由此,各大手機制造商和運營商紛紛加入到Android陣營中,並通過與運營商、設備製造商、軟件開發商結成深層的合作,建立了標準化、開放式的移動終端硬件與軟件平臺,在移動產業鏈形成了一個開放式的生態系統。

3. TensorFlow

TensorFlow是一個用於深度學習的開源軟件,其提供了Python和Java的接口,用於建立各種機器學習的模型,比如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等。目前已被超過五十個團隊用於研究和開發,許多谷歌商業產品,如語音識別、Gmail、谷歌相冊和谷歌搜索都應用到了TensorFlow。


總結

由上述開源軟件案例可知,軟件開源對行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開源是信息技術發展引發技術革命所帶來的面向未來的方法創新,是以人為本的創新模式在軟件行業的具體體現。但是,也並非應該將所有的軟件都開源,在軟件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開源和閉源各有優勢,它們將長期共存,共同促進軟件行業持續、健康、穩健的發展。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Fortitude


贏利模式是開源軟件發展的根本

開源軟件的免費說至少就目前看來,可能是人們的一種誤解。


讓我們簡單地掃描一下當前開源軟件的運營模式:

第一種,軟件完全免費,後續服務收費。

第二種,軟件免費,沒有售後服務,在軟件市場成熟後,靠出售專利謀生。

第三種,應用服務提供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軟件和服務都是免費,企業按時間交納使用費。最主要的運營模式也就是這幾種,其他種類的模式其實都是這幾種模式的演化和變種。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開源軟件本身的確是免費的,但開發者最初的意圖其實是為了通過後續服務或出售專利等方式獲利。從這個層面來說,天下的確沒有免費的誤餐。當然,不排除一些真正的免費的開源軟件,不過這隻能是一些小型的軟件。


這些軟件不需要集中太多人的就能開發出來,後續也不需要太多人的來維護和升級。而對一些大型軟件諸如操作系統等,當前不可能成為免費的開源軟件。因此說,如果開源軟件找不到自己的贏利模式的話,就很難生存下去,更別提發展了。開源軟件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下去,肯定得尋找自己的贏利模式。


然而,就目前來說,能通過開源軟件贏利的太少了,即使像Red Hat這樣的業界巨頭,2004年才實現2億美金的營業額,別的企業業績如何可想而知。


事實上,當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開源軟件組織和企業都是少之又少,原因何在,就是因為這些組織和企業沒有找到可行的贏利模式,從而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企業持續發展下去。


高級人才是開源軟件發展的瓶頸


當前,開源軟件業的一致觀點就是:人才數量不缺,缺的是質量。

實際上這句話更準確地表示應該是:人數不缺,缺的是人才。據業內人士分析,開源軟件目前能夠想到的贏利模式都是為企業服務的。但是,目前的開源企業總體上規模很小,由幾個人到幾十人公司都有,然而,大型企業對這樣的小企業,包括幾百人的軟件企業,都會持不信任的態度。


然而,開源軟件雖然發展幾乎與商業軟件同步,甚至可以說更早,但其真正以產業的形式問世,不過幾十年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又受限於規模的制約,不可能培養大批的開源軟件人才,而缺乏開源軟件人才又進一步制約著開源軟件的發展,這就形成了開源軟件當前面臨的惡性循環。


同時,由於開源軟件本身的免費,對於剛起步的企業來說,就存在資金的瓶頸,在沒有投資者注資的情況下,企業就很難持續提供高薪給企業員工,這實際上也是制約開源軟件發展的重要原因。畢竟,高級管理人才是從普通員工培養而來的,沒有大批的後備隊伍,高級管理人才從何而來啊?就目前來說,雖然開源軟件的高級管理人才工資很高,但這只不過是極少數的人,對普通員工來說,工資其實並不高。所以說,從行業的角度分析,開源軟件缺的可能不是人才,而是資金。大丈夫何患無妻,開源軟件業有錢了又何患無人呢。


開源軟件的優點

與擁有專有許可的軟件相比,開源的優勢在於:

靈活性:眾所周知,開源軟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其代碼是開放的,這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定製。

速度:數字時代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激烈。決定公司在競爭中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之一是創新速度。好消息是,使用開源軟件的公司都知道開源有助於提高速度。通常開源軟件可以避免處理專有軟件所面臨的官僚作風,一切工作方式都快速可靠。

節省成本:開源軟件的另一個法寶是節省成本。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開源,由於註冊了GNU通用公共許可,因此任何使用開源軟件的人都必須確保代碼也可供其他人使用。成功的開源社區為社區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架構,可以充分利用社區的力量來共享和審查軟件的擴展和改進。

安全性:人們常說專有軟件比開源軟件更安全。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們普遍認為,如果源代碼沒有公開,那麼就很難被黑客攻擊。然而,事實並非這樣。雖然所有人都可以隨便查看開源軟件的代碼,這反過來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攻擊,但是,由於每個人都可以訪問開源軟件的代碼,因此開源軟件中的漏洞更容易被發現,而開發人員也更容易修復這些漏洞。

開源軟件的缺點

既然我們談到了開源的優點,那麼我們也應該討論它的缺點。

不夠人性化:開源項目中一個常見問題是缺乏設計和良好的人性化。與競爭對手的專有平臺相比,開源軟件的界面可能更難以讓人們適應。當然,並非所有開源項目都是如此,但通常資金充足的公司能夠更好地吸引並提供最優秀的設計師。

隱藏的成本:

儘管大家都以為開源軟件可以免費使用,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企業採用新軟件時,決策者還必須考慮不同的因素。例如,不要忽視公司設置和定製軟件的成本,員工培訓的費用或僱用實際操作軟件的技術人員的費用。即使採用開源軟件不是為了商業目的,那麼仍然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才能充分發揮軟件的潛力。

缺乏支持:通常,專有軟件都有專門的部門幫助陷入困境的用戶解決問題。相比之下,大多數開源軟件都沒有同等級別的支持。但是,開源軟件的周圍往往聚集了一些專門的社區,這有助於解決一些問題。但是,請記住,沒有人為他們的服務付費,也可能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孤兒軟件:專有軟件享有比開源軟件更長的使用壽命。使用開源軟件的一個風險是,社區或開發人員(甚至兩者同時)都對項目失去興趣或轉移到另一個項目。那麼這個軟件就失去了支持。軟件的用戶就會被擱淺,必須遷移到另一個平臺。當然,也有大量商業軟件項目停業,但強大的商業支持確實可以增加用戶對軟件持續性的信心。


hello週報


開源軟件意味著公開、透明、免費,讓人有安全感和踏實,用戶還可以對其加以修改和完善。非開源意味著商業化軟件,封閉和不透明、收費,用戶無法對其做任何改動,但是功能和用戶體驗也相對完善,也有軟件廠商的售後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