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和無錫相比哪個城市更強一些?

hi專戶


這個問題既好回答又難回答。好回答是隻要摘錄一些統計方面的數字,就能輕易得出誰強誰弱的結論,難回答是因為有時候統計數字並不能說明一切和代表一切。

蘇州和無錫是中國普通地級市中的一對明星城市,既非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也不是副省級城市,也不是啥經濟特區,在中國這麼一個城市級別起決定作用的體制下,兩個城市都佔不到多少行政資源上的便宜,能發展到今天的成就實屬不易。兩座城市又緊挨著,坐高鐵十幾分鍾就到了,語言習俗風土人情極為相似,兩地百姓自古以來就像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曆史,被認為是吳文化的發祥地。隋唐時就已經是商業大都會,經過宋、明、清的發展,蘇州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是江南的中心城市。但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蘇州的經濟與文化遭受了空前的大破壞,衰敗了不少。

無錫在歷史上地位不高,很長時間一直是常州府治下的一個縣,和蘇州無法相提並論。明清時期,無錫社會生產力得到較快的發展,成為江南有名的米市和布碼頭。清末民初,無錫成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抗戰前夕,無錫的年工業總產值已經僅次於上海和廣州,名列全國第三,號稱“小上海”。建國後,無錫作為省轄地級市,產值都一直高於省轄蘇州市。改革開放後,無錫的鄉鎮企業得到迅猛發展,成為蘇南模式的發源地。

不過,現今的蘇州早已經全面超越無錫,綜合實力遠大於無錫。蘇州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之所以能夠超越無錫,我認為主要得益於以下三點:

1)在1983年江蘇省實行市管縣的行政改革中,蘇州分得了崑山、張家港、常熟、吳江、吳縣和太倉六個縣(市),而無錫僅分得江陰、宜興和無錫縣三個縣,蘇州的總面積相當於無錫的1.8倍,人口數量是無錫的1.6倍,為今後若干年全面超越無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後續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隨著蘇州代管的幾個明星縣(市)經濟上的發力,蘇州全域GDP超越無錫註定成為必然。

2)1994年成立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成為蘇州超越無錫的重要契機和里程碑。九十年代初期,鄧小平和李光耀決定在中國建立一個類似新加坡裕廊工業園的產業基地。李光耀考察了天津青島等地後不太滿意,中央遂推薦李去工業基礎雄厚的無錫看看。當時的無錫沒有國際機場,和上海之間也沒有高速公路,李對無錫的對外交通基礎設施很不滿意,心灰意冷之下,回國前決定在其夫人的老家蘇州散散心。在蘇州休息期間,李光耀對時任蘇州市長章新勝印象深刻。章新勝在那時的中國地方官員中算是一個另類,英語專業畢業,做過旅行社英語導遊,兩次赴美留學,在哈佛進修過工商管理,兩人用英語相談甚歡。當時的江蘇省領導,為了把項目留在江蘇,也向李宣傳了蘇州的區位優勢和人文優勢。不久之後,李光耀遂決定把中新工業園放在蘇州古城以東靠近上海方向的位置。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的設立,為蘇州揭開了嶄新的一頁,讓蘇州外向型經濟插上了翅膀。從此蘇州好比開了外掛,把無錫甩在了身後。

3)蘇州本身的區位優勢。長三角發展的龍頭無疑是上海,其向外的輻射力是逐步遞減的,蘇州和下屬的六個縣(市)就好比一張網,在上海輻射力經過的時候截留了一多半。這種輻射力穿過蘇州到達無錫時已經大幅衰減。再加上上海一再阻撓蘇南地區建設大型國際機場,並將所有國際客貨運航班遷至遠離蘇南的浦東,使得無錫相對蘇州來說,區位劣勢更為明顯。再加上無錫的地盤太小,各項指標輸給蘇州就成了一種必然。先是蘇州大市GDP超越無錫大市,到了2004年蘇州市區GDP首次超越無錫市區,接下來蘇州市區的人均GDP也超越了無錫(以戶籍人口計算),改成以常住人口計算後無錫市區人均GDP一度又高於蘇州,但又過了幾年,即便按常住人口計算,蘇州市區人均GDP也已超過無錫……

不過話又說回來,所謂的經濟總量、GDP這些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關係並不是那麼密切,從我觀察到情況看,蘇州無錫兩地城鄉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幾乎沒有差別。蘇州的房價比無錫貴,消費水平基本持平。綜合宜居指數,無錫高於蘇州,年輕人的工作機會,蘇州大於無錫。


悠遊四方


肯定還會有人說,蘇州只是總量高,但人均GDP無錫要更強。

這是錯的,人均GDP蘇州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高於北京上海和廣州。

所以蘇州經濟總量和人均GDP都要高於無錫,但這並不能否定無錫的發達,無錫也是極為發達的地級市。



蘇州人口相比無錫更多,是江蘇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其中外來人口700萬,快超過無錫的總人口,這是經濟發達和吸引力的體現。

蘇州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15年超越了上海。蘇州也是中國外資最發達的城市,一度一個城市進出口總額佔全國的十分之一。而且蘇州還是中國用電量最大的城市,這是沒有水份的工業水平。

蘇州城區規模也要大於無錫,地鐵及高鐵規劃都要更強,未來通蘇嘉和湖蘇滬高鐵通車後,蘇州會成為鐵路樞紐城市。

蘇州也是國家定位的長三角地區,僅此於上海,和南京、杭州、合肥並列的四大中心城市,這也是無錫的短板。蘇州和無錫同為普通地級市,但最近幾年蘇州要得到更多的資源。

但這一切都不能否定無錫是個好城市,經濟同樣發達,人均GDP同樣很高,各種指標也同樣不低。沒必要總是比來比去,蘇州無錫協同發展才是未來。


堅果旅行


【T教授說】

你可以這樣理解,蘇州更大,無錫更強。

若單純的從GDP上將,蘇州是更勝一籌。

2016年GDP總值,蘇州的為1.54萬億,無錫則為9210.02億元人,看似蘇州更勝一籌。

但其實,僅是因為蘇州體量更大一些而已。

如蘇州常住人口1062.57萬人(名副其實的特大城市)土地面積總共8488,42平方公里;

而無錫的常住人口652.9萬人,總面積4628平方公里。

那麼,算下來後,兩個城市的GDP幾乎在伯仲之間,蘇州的人均生產總值14.5萬元,無錫的人均生產總值14.13萬人民幣;

不過,在軟實力上,蘇州則更勝一籌。,

如蘇州共有5A級旅遊景點6個,蘇州園林景區、周莊古鎮景區、同裡古鎮景區、金雞湖景區、吳中太湖旅遊區、沙家浜·虞山尚湖旅遊區,是無錫的2倍。

無錫3個,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靈山景區、黿頭渚景區。

旅遊總收入:無錫是1389億元,蘇州是1884億元;一看還是蘇州超無錫,可在一算人均,無錫人均2.13萬元,蘇州 人均:1.77萬元。

無錫為什麼會做到小而強呢?

主要是無錫是蘇錫常都市圈的中心,是太湖旅遊的中心,太湖佳絕處。蘇州雖然離上海近,但是太近了,也會有不利影響的。

例如:蘇州地區沒有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和無錫蘇南碩放國際機場就在旁邊,無錫空港產業園近年來發展迅猛,蘇州也為無錫的經濟貢獻不少的。投資超過400億的萬達文化旅遊城為什麼不在蘇州,因為蘇州離上海太近了,上海有迪士尼會搶生意。

香港蘭桂坊也在無錫投資,沒有選擇蘇州,個人認為主要是因為上海已經有了蘭桂坊的項目。

還有很多企業將地區總部放到無錫,例如:上市企業金龍控股將總部從溫州遷至無錫。蘇錫常都市圈是滬寧杭三角的中心,無錫是蘇錫常都市圈的中心,這就是區位優勢。


天天說錢


作為無錫人,回答這個問題真的很尷尬!

不得不說蘇州不論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水平上都遠遠超過了無錫,甚至房價都是無錫的2-3倍。

無錫的旅遊業也沒有蘇州發達,除了一個靈山景區外,其他景點知名度不如蘇州,有很多人覺得無錫比蘇州宜居啊!

其實如果排除購買房產這個因素外,蘇州的工資水平和生活質量相比較於無錫更適合宜居。無錫整體消費水平在長三角地區並不算低,而且無錫的平均工資很低,近五成以上的人工資稅後收入3500元左右。

無錫早期大量吸收蘇州已經淘汰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導致現在產業轉型陷入人才瓶頸的口子,僅靠江南大學來提供人才是遠遠不夠的!無錫需要更多的大學,顯然這一點無錫的後續發展動力沒有蘇州強勁!

蘇州比無錫更具有吳文化的傳承,無錫歷史上屬於常州府,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獨立成一個行政中心,從無錫方言的結構上來看,市中心的方言和郊區的方言有很大的區別,說明無錫處於吳文化和其他文明的過渡帶,導致一個地區出現多種不統一的方言。

另一方面無錫江陰整體經濟遠遠比不上蘇州下轄的崑山和常熟,江陰引以為傲的天下第一村並沒有帶動江陰的經濟發展,大量的上市公司也沒有給地區經濟帶來太多發展,從同時期發展的崑山來看,崑山的發展水平已經很接近無錫的水平,而江陰僅侷限在華西村的範圍。

這個是大量的歷史原因造就了蘇州的發展比無錫快,勇於承認,知恥而後勇,加快無錫產業轉型,留住人才是無錫當前乃至以後的發展趨勢。


鴻蒙老祖


肯定是蘇州強。

蘇州強在第一是大。相比無錫,蘇州的面積、人口、經濟總量、高等教育、醫療機構等基礎數量要素都超過無錫至少三分之一。大雖然不一定強,但一定會為強奠定基礎。

第二蘇州的知名度高於無錫。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當前,雖然同處一個地區,但是蘇州一直排在無錫前面,即使現在所倡導的蘇錫常都市圈,也是以蘇州為龍頭。當然,還有傳唱至今的“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必將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更多的人才和創業者。

第三,蘇州點多面廣,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儘管兩個城市都以第二產業為主發展,但是蘇州的行業門類更齊全,產業結構更合理,上下游配套更完善。

第四,蘇州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相比無錫更大,具備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發展的基礎。蘇州將發展成為上海的外圍樞紐和疏散區域,所以,在高鐵、輕軌、高速公路乃至城際公交等交通設施上,將實現無縫連接。另外,蘇州內環、中環、外環都已經通車,搭起了大城市的框架;滬通、通蘇嘉、滬蘇湖城際鐵路的建設,也使蘇州成了另類的鬆散型的區域性大型交通樞紐。


小旋風柴進2


蘇州與無錫作為鄰居城市,且都屬於中部城市。在中國,中部城市的整體實力是其他地區城市難以比擬的。對於蘇州與無錫的發展,我們首先對其做一個瞭解:

蘇州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江蘇省的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江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曆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地域面積:

蘇州轄5個市轄區、代管4個縣級市,全市面積8488.42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蘇州2017年常住人口:1068.4萬經濟發展指標:

蘇州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7319.51 人均生產總值:16.2萬


著名景點:

有太湖、拙政園、獅子林、滄浪亭、留園、周莊、虎丘、寒山寺等

教育水平:

擁有蘇州大學、崑山杜克大學等高等學府。

無錫


無錫,簡稱“錫”,古稱新吳、梁溪、金匱,江蘇省地級市,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是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央軍委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無錫位於江蘇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江南腹地,太湖流域。北倚長江,南濱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構成蘇錫常都市圈。

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
地域面積:

無錫下轄地區5個區2個市,其總面積為 4787.61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無錫2016年常住人口達486.20萬。經濟發展指標:

無錫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05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6400元

著名景點: 黿頭渚,無錫中視影視基地,靈山勝境,無錫長廣溪國家溼地公園等

教育水平: 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太湖學院等高等學府。

綜上所述,蘇州與無錫相比,蘇州無論在經濟發展方面還是人口與地域方面都是遙遙領先的,尤其其人均生產總值都比成都、廣州、重慶都高。無錫雖然沒有蘇州的人均生產總值高,但比祖國大部分城市都高。中部城市實在強悍。

我是旅行達人,我是內蒙古小寇,歡迎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內蒙古小寇


當地的人常說“蘇錫常”,應該還是有他背後的原因的。目前來看確實從經濟實力上來說,也是照這樣排名的。

第一,從經濟實力上來說。

蘇州的經濟規模(所謂的GDP)確實要比無錫體量大。

1、從行政區域上來說。

蘇州下轄6個市轄區(姑蘇區,虎丘區,相城區,吳中區,吳江區,工業園區)、代管4個縣級市(太倉,常熟,崑山,張家港),全市面積8488.42平方公里。

無錫下轄5市轄區(惠山,錫山,新吳,梁溪,濱湖)、2縣級市(江陰,宜興),全市面積4628平方公里。

蘇州的行政區域面積幾乎是無錫的一倍。

2、從縣級市的自立能力來說。

崑山,張家港,常熟,太倉一直是全國百強縣前幾把交椅。以至於可以和蘇州市區相提並論。

第二,從政策傾斜程度上來說。

蘇州的新加坡工業園區,之前直屬省政府管轄,後來交由蘇州市管理。這樣的工業園區的建立恰好趕在中國製造業的黃金期。蘇州的工業增長很大來自於園區和新區兩大區域的產業。

無錫雖說也有各種PARK,什麼動漫產業園,光伏產業園,物聯網產業園,但確實在方向上並不是當時的潮流和資本熱浪。

所以一對比自然就有些差距。

第三,從福利政策以及人才引進力度上來說。

蘇州一向以重視海歸,以及行業領軍人物為標杆,很多歸國人才紛紛奔向蘇州。很多配套和福利都能迅速跟上。這就讓很多創業者毫無後顧之憂。


吃貨娘們


純屬瞎說!無錫今年GDP要超萬億人民幣!管轄江陰、宜興兩個縣級市(錫山變區)!蘇州也不差!管轄崑山、張家港、常熟、太倉、(吳江、吳縣變區)!兩個市的綜合實力差不多!縣級市張家港、江陰、常熟很多本土企業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在國內絕對領先!崑山重點臺資企業為主但為蘇州經濟發展作了很大貢獻!


手機用戶59256447015


在浙江人眼裡,無錫名氣很大,號稱小上海,商業繁榮程度可見一斑。但是現在蘇州確實開了掛一樣,別說超過無錫了,連南京杭州都比不上蘇州。蘇州的發展在於蘇州工業園區,無錫仍舊在老城區發展。當然了,作為寧波人我更覺得落伍了,咱們寧波現在真的遠遠比不上蘇州無錫,白瞎了一個計劃單列市名額!


牛不忘初心


做為一個無錫人,我只能和你這麼說:GDP總量蘇州比無錫強,人均GDP無錫比蘇州強,蘇州下面有四個縣級市,無錫只有兩個。看似蘇州什麼都領先無錫,這是粗看,往細裡看,無錫比蘇州強;其實兩個市沒有可比性,條件不對等,就如同大象與馬比體積,怎麼比。兩個市各有千秋,大象從體積上戰勝對手,而馬是從速度上戰勝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