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把孩子送出去留學的人是什麼心態?

平媛烽火


那些從小把孩子送出去留學的人是什麼心態?

看到這個提問,結合這次的疫情,我相信可能有很多人也想問這個問題,而且有這種疑問的人數量一定不少。我自己猜想這個問題一定是出於那個“1.5萬中國小留學生留學英國的事情”。說實話,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恐怕還真沒有多少人知道,還有這麼小的留學生(低於13歲)。平常大家印象中的留學生都是指的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或者為了一個外國籍,去國外生孩子,但不會想到小留學生這個問題。前面兩種情況新聞都是經常報道,小留學生這個事情真正引起國人關注恐怕還僅是最近才開始。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想中國的父母為了孩子,那真是不惜一切。我出身於農村,我的母親不識字。我曾經問過我母親一個問題,人(父母)為什麼活著。母親的答案是:為了你們仨(我兄妹三人)啊。所以你要問這些送孩子出去的父母是什麼心態,那答案肯定就是為了孩子啊,為了孩子將來能更好啊。你要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小把孩子送出國留學,那肯定也是為了孩子啊,一切為了孩子的將來。這就是答案,而且是唯一的答案。但是對於這些父母的作法以及這些父母對於這種行為的認知那就有必要說一說了。

在中國流傳著“孟母三遷”的故事,這個故事也一直作為正面教材影響著中國的父母,要不然為什麼學區房那麼貴。我想這些小留學生的父母也一定會拿孟母三遷說事,為了孩子別說三遷,N遷都義無反顧,更不用考慮是在國內遷還是遷到國外了。所以他們就把孩子這麼小就送出國留學了。國內的孟母們無論怎麼遷,都是在國內,且一般都是有父母陪同,孩子不會缺失父母的陪伴。但這些往國外遷的孟母們就不一樣了,不僅把孩子送到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而且父母並不陪同,只是把孩子寄養到外國人(老人居多,報道中提到的)家裡。所以說真的佩服這些父母的決心與狠心。反正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我的孩子這麼小就送出去給別人當“養子”。捨不得。真捨不得。

最近聽了很多復旦大學教授張維為(曾經是鄧小平的翻譯)的演講,他有講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有很大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態一直未曾改變,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外國的空氣都是甜的、高福利、免費醫療等等,看不到中國的發展,中國的改變,中國什麼都不好,一邊享受著中國的好,一邊罵它種種不公、不好。直到這次疫情爆發,皇帝脫去了新裝,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祼泳,才發現原來外國的月亮也不比中國的圓,英國的小學校早就開始採用上海市的數學教材了,所謂高福利、免費醫療也不是免費的午餐。在外國,生個病想看醫生並不容易,更是不敢輕易叫救護車等等。因此,這些送孩子出去的父母肯定就屬於這一類人,如果不是這一類人,如果不認為外國的比中國的好,誰會把孩子這麼小送出去。至於網上提到的,在英國10年可以拿到英國的國籍,應該也是原因之一。但問題是英國國籍比中國的好嗎?但這些家長肯定認為比中國的好。

對於將孩子這麼小送到國外的好與不好,我看網上討論也比較多。討論這種行為的優點與缺點。其中缺點裡有一條我特別在意,就是這些小留學生在英國這種方式留學對於他價值觀的影響。我想就算有千般優點,也抵不過這一條缺點。小孩子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正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階段,正是“人之初、性本善。親師友,習禮儀。孝於親,所當執。講道德,說仁義…………“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形成愛父母、愛家、愛國的思想,知道集體主義大於個人主義,知道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師。體會到漢字的魅力、中華文化的傳承。試問這麼小你把孩子送給人家當”養子“,你美其名為了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鍛鍊了獨立能力等等,但殊不知,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肯定是一個認同西方價值觀(對於西方的民主、自由,網上有更多的討論,感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的人,將來保不準跟香港的”廢青“一個樣。孩子是有樣學樣,跟著誰學誰,近朱者赤,近墨著黑,人們都講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但對於這些父母來說,唯獨你們是例外的,孩子的身上沒有你們的影子,你們不覺得失落啊?這樣的孩子,就算將來學得十八般武藝,但他將來拿著大刀、操著英語(漢語說不流啊)來“殺”父母、來“殺”中國,你作為父母可後悔當初的決定。這並非是痴人說夢,因為在中國國內也有一些孩子各項指標都很好,但唯獨對父母呼來喝去,不親、不養、不孝,價值觀缺失、扭曲導致最後坐牢的大有人在。

最後,我想說,我是一箇中國人,這裡有我的家,我的父母,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愛他們。我愛我的祖國,她是我的家鄉,她是我的母親。我會讓我的孩子從小感受的祖國母親的溫暖懷抱,知道母親的前生今世,從而發奮圖強,讓她的未來更好。我會允許我的孩子大學畢業後出國看看,但不能忘本,忘根!

 







騎OO跡


這個問題不易回答,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莫過於人心了!

不過,姑且結合我的理解,揣度一二吧:

從小把孩子送出國留學,如果是出於對外國文化、科學等的仰慕,讓自己的孩子虛心學習,將來能有所成就,甚或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這是無可厚非的,還是值得點讚的;如果送出去就不回來了,同時改了國籍成為了“外國友人”,這類家長是可恥的!他們骨子裡透著一股“賤”氣,對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最沒有感情,應該與之劃清界限;如果送出去又回來了,同時身上有種種“光環”加持,在外人面前低三下四,在國人面前趾高氣揚,此類人的家長用心險惡,想借外部“優勢”來踐踏國人的尊嚴,其心可誅,其行可鄙!

但願上述三種情況,第一種居多吧[祈禱][祈禱][祈禱]




酉甘居士


作為一名“憤青”,我是如何看待留學生回國的!歡迎具有真正“中國心”和“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理想信念的留學生回家,因為他們即將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但是自費的小留學生就免了(我從來不仇富),最好終身不要踏上中國的土地。1.香港教育出的問題,才最終導致形成了今天真正的香港問題;我不想中華大地幾十年後變成今天的香港。2.從小受到的教育都不是中國文化,他們還是中國人嗎?3.作為中國人的父母和外出留學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嗎?4.從小在外國留學的結果就是,不知道偉大的毛澤東主席、錢學森、袁隆平、虎門銷煙、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南京大屠殺、美國白人屠殺印第安人等等;只知道自私自利的“自由”、“民主”、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18歲後各管各等等!5.孩子是無辜的,自私的是孩子的中國父母;逼著孩子忘祖、忘國的也是中國父母;讓孩子從小親情喪失的也是中國父母,可悲的部分70後、80後、甚至90後的中國父母,你們是在培養“漢奸”嗎?[打臉][打臉][打臉][打臉]6.解藥就是:查一下中國父母是否違反《義務教育法》?家庭收支是否合法?同時,利用刷抖音和刷小視頻的時間,多看一看鄭強教授的演講和張維為教授的《這就是中國》!


鶴立雞群王


接受國外教育,覺得國外教育更優越。本人沒出過國所以無從回答。

但我想如果有機會把孩子送出去見識一下還是挺好的。

白貓黑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國內國外能回來建設祖國的就是好樣的。


金都棋院王海洋


免受體制內教育下目前作業量影響的家庭和諧


雪蓮P


大家好!我來說一下!如果一個父母把孩子送到國外去!這就是說明對中國失望了!可以這麼說“有去無回” !這種心已經無法改變了!除非中國發達了!只要國外有的東西 、中國就有!國外沒有的!中國有!他們還會往回跑!就拿這次病毒感染來說!一切證明他們的“心”、只有自己!沒有中國🇨🇳!👌謝謝🙏!


S大金石


一句話: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是沒有家國情懷,社會責任這些觀念的,有的只有個人利益


a無名


父母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至於說對方選擇的最好還要看他們的認知了


豌豆兒的日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這個經濟條件,挺好的!和選學區房上名校是一個概念!


天牛哥


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對未來社會發展判斷以及對家庭生活方式的規劃做出的選擇,正常的現象,沒必要用自己的生活狀態、三觀標準去評判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