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小孩總是拖拖拉拉,有同款小朋友嗎?怎麼辦?

放飛的花貓


你好,我是途言辰語,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孩子拖延的原因:

1.成人的反覆的催促、提醒,讓孩子很有壓力。一方面孩子會對語言疲憊,直接屏蔽掉語言,另一方面孩子沒有足夠的力量面對承成人給的壓力,只有會通過拖延、拖拉來表達無聲的抗議。

2.孩子總是被動的接受指令和要求,成人剝奪了孩子自主決定自主安排的練習機會。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做的事情是爸爸媽媽安排的,是他們的事情,而不是我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主動性自然而然就會削弱。

解決方案:

1.成人控制住自己,少提醒少催促,尊重孩子的節奏。面對孩子拖延,成人要時刻覺察自已是不是再給孩子壓力,或者說太多讓孩子更有逆反心理。

2.讓孩子嘗試自己規劃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成人給出建議,但仍以孩子最終的安排為準。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安排。

3.讓孩子體驗因為拖延造成的自然後果,比如出門拖拖拉拉,上學遲到,那就讓他自己體驗遲到後面對學校的過程等等。

4.在陪伴孩子慢慢調整的過程中,要關注孩子並在他需要時或者挫敗時給與陪伴和傾聽,並欣賞孩子在慢慢的好的變化,而不是不管不問,自生自滅。


途言辰語


小孩兒總是拖拖拉拉是讓父母很頭疼的一件事情。有時候明明事情比較著急,但是總是拖到最後不得不做的時候才會行動。當然很多家長也面臨這種問題,有的時候讓家長手無足措。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

做事拖拖拉拉主要表現有哪些?

拖拖拉拉這種不良習慣主要表現為學習、做事沒有緊迫感,節奏較慢,拖泥帶水,不夠利索,長期拖拉會使孩子喪失積極進取的態度,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敢積極面對,這不僅不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而且會使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最終難以適應快節奏的現代社會。

孩子拖拖拉拉怎麼辦?

1、不要過分的溺愛。小孩兒做事拖拖拉拉的原因大部分是從小養成的。父母或者長輩兒一開始過分的溺愛,導致孩子不聽從家長的話,就會造成這種拖拖拉拉的局面的產生,所以要堅持養成良好習慣,不要過分的溺愛。

2、適當獎賞。想要改變孩子拖拖拉拉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要求他,比如你給他安排一個任務,規定他在什麼時間一定要完成,如果完成了給與什麼樣的獎勵,相反就給予什麼樣的處罰。這樣也能提高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3、合理的限制時間。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時間,剛開始可以多給點兒時間。給孩子然後慢慢縮短時間,堅持下去改變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習慣。

4、多結交不拖拉的朋友。讓小孩兒多結交一些做事不拖拉的小朋友,如果他身邊的家人朋友做什麼事都很積極很勤快,小孩兒慢慢的也自覺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了。

5、讓孩子認識時間觀念。多給小孩兒看一些有意義的書籍,特別是講時間方面兒的,大人在生活中也多給小孩兒講講關於時間的故事,接觸多了自然而然就懂得了時間的寶貴,這樣小孩兒就會珍惜自己的時間,做事拖拖拉拉的習慣也容易改掉。

6、信任孩子。孩子做事拖拖拉拉,家長不應該冷嘲熱諷的去打擊孩子,說他笨吶什麼的,一些消極的話語或情緒會讓孩子感到不被信任,由於孩子小時候比較敏感,如果缺乏信任和鼓勵,會讓他喪失對事情的解決勇氣和信心。

7、營造安靜的環境。如果讓孩子完成一件事,比如收拾東西,那就跟他說清楚任務的內容,並且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不應該你在看電視播放大的聲音去幹擾孩子,讓孩子分散注意力而無法專,所以說注環境很重要。

8、訓練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玩兒屬於他自己的玩具時,不應該過度的參與和打擾。也不應該在孩子玩兒得開心的時候去強制終止他的行為,吃飯時要認真吃飯,看書時要認真看書,學習繪畫時就應該認真畫畫兒,而不是一邊唱歌一邊畫畫,專注力是改變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的重要原因。

拖拖拉拉是很多孩子都有的一種不良習慣,當然這與各種因素有關係,與家庭環境有關,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很多事情家長為孩子做做好一切,沒有給孩子緊迫感,認識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對孩子進行調整。給孩子時間觀念,同時鍛鍊孩子的自我安排的能力。“關注我”讓您的孩子越來越優秀,教你做一個智慧的家長。


煜媽媽


其實有些父母不明白一點,過於心切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各種精神上的負擔。現在父母的教育多少都有些強迫症,甚至還有些控制慾極強的父母,你越對孩子是事事要求、你的孩子越有可能患上"拖延症" 在這裡科尼有三方面的建議,能有效改善孩子拖延症,供家長參考並嘗試!

一、父母停止嚴厲的發號施令,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在沒有達到父母要求的時候就被打或嚴厲的呵斥,首先會導致思維上的懶惰,讓孩子的潛意識認為,我這樣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乾脆不做了,或者拖一陣子再做。

容易養成逃避拖延的壞習慣,變得更加沉默,與父母展開拉鋸戰。父母該反省這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容錯空間。父母也該認識到,孩子的拖拉是因為沒有正確時間觀念!

用具體事件標示時間,當你和孩子說“7點要去學校上學了” 哦,7點上學,因為孩子每天的生活是這樣重複,父母說的這些話,孩子會感覺到不疼不癢。

可是如果你對他說“越早去學校,長期不遲到,老師會表揚你的哦,如果你經常遲到,同學們可能會嘲笑你呢?或者換種方式,你堅持一個星期不遲到,媽媽給你買好玩的玩具,一個月不遲到,媽媽帶你去遊樂場玩,你的孩子一定會很興奮,比你用嚴厲的方式來呵斥要好很多。

所以,儘量用具體的時間來標示事件概念,慢慢滲入到孩子的腦海中,讓孩子有正確的時間觀念。

二、父母要起帶頭作用,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告別拖延症!

孩子的拖延症,背後也有個愛拖延的父母。比如,父母在家吃完晚飯不洗碗,玩會手機,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去洗。這一切,都會被你的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會效仿父母那樣去拖延自己該做的事。

想要孩子不拖延,父母要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同時父母要在細節方面,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磨蹭拖拉,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寫作業的時候東張西望,一會玩玩這個,一會喝水上廁所等。

比如在孩子放學回家後,父母可先問問孩子今天都有哪些作業要做,語文先做還是數學先做,提前告示孩子要有個完成作業的規劃。

順便提醒一下孩子(用輕柔的語氣) 在寫作業途中不再允許隨便玩,吃東西、玩玩具等。父母在孩子寫作業同時,自己別看電視、ipad等其他影響到孩子分心的事情,這樣堅持下來,就能慢慢的提高孩子的時間規劃能力和注意力,提高效率,告別拖延。

三、讓孩子自己管理事情和鍛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家長要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做判斷、自己做選擇,不要過多的干預。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向你求助,這時才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另外,父母要明白拖延症的本質上是一種逃避行為,孩子逃避的原因是因為心理害怕並恐俱失敗。當父母告知孩子失敗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面對事情的過程,要如何去進步。

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逐漸擺脫失敗的恐懼心理。孩子抗挫折能力越強, "拖延症"自然就輕鬆解決了。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您好,我是lulu老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做事拖拉、不嚴謹、甚至丟三落四,往往是因為孩子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夠引起的,還有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沒有足夠引導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1、在孩子想要自己來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做不好,一味包辦!

2、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做不好,就粗暴的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

3、在日常生活中,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也許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獨立、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這些才是治癒拖延症最好的策略!

那麼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調整孩子拖延的行為呢?

1、放手給孩子獨立操作的機會,並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強制要求完成的結果,但是可以約定完成的時間!

2、從簡單到負責幫助孩子拆解任務,在孩子執行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要批評指責,而是幫他樹立信心,給他鼓勵。

3、不要催促孩子,要相信他們可以獨立完成,但是在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孤立困難,不輕易放棄目標。

4、經常帶孩子參加游泳、跑步、打球之類的運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毅力。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可以養成的,好習慣來自家長的堅持,壞習慣來自家長的妥協和放棄。

當孩子拖拉的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鼓勵、監督以及協助他們克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


拈花笑笑


你好!我是馨馨生活錄,很榮幸為你回答,關於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這個問題。我家裡也有一個這樣差不多的孩子,他做事情特別是寫作業的時候很喜歡拖拖拉拉。我通常會對他進行賞罰分明的這個辦法來誘導他。畢竟小孩還小,自控能力差嘛,需要大人的這個正確引導改掉一些認為不是很好的習慣。當情況下我會給他規定時間。幾點到幾點,你必須要做完這一類作業。然後另一個時間內你必須要做完你該做的這些事情。如果你做完之後,那就有一定的獎勵。那如果你沒有做完,沒有按時完成,那是要接受懲罰的。就這樣久而久之下去,小孩就慢慢有了自己的時間觀念。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d498c32eedb4701859663cbf168dba0\

馨馨生活錄


寶媽可以給孩子買個鬧鐘或者沙漏計時,每做一件事情, 提前規定好時間,如果可以按時完成,就給獎勵


寶貝1518


這總是拖拉拉,這樣同款的小朋友應該很多很多很多,這個寶媽不用擔心的,小孩子嘛,不像我們大人那樣,就是那麼麻溜麻溜的,你別看他拖拖拉拉,他可能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在想了每一個問題呢,或者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在開發他的智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