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農村高中的戰“疫”之路

3月31日清晨,湖南醴陵第二中學校園裡,教室空無一人,顯得格外安靜。

噴灑消毒液,檢查各班儲備的防疫物資,排查校園安全隱患……校長助理鄧元波早早來到學校,“高三很快要復學了,我們要把一切隱患擋在校園外。”

位於泗水河畔的湖南醴陵第二中學,是全省示範性高中,全校近3000名學生中八成是農村學生,他們在疫情下面臨著別樣挑戰。

全體教師攻下“網課關”

從電子設備“小白”到獨立直播上課、熟練在手機上批改作業,54歲的副校長、高三歷史教師黎明,花了整整兩週時間。

疫情發生後,學校決定自2月初,將課堂從線下搬至線上。“為了孩子,怎麼也得學會。”黎明下了決心。笨鳥先飛的他終於在開課前,啃下了這塊硬骨頭。該校全體教師經過7天的系統培訓,全部熟練掌握網課技能。

該校高三年級組主任宋慶宇介紹,農村學校學生存在“硬件缺失”。有的學生父母春節留在外地,身邊沒有電腦和手機;還有的學生家裡未安裝寬帶,只能用手機流量上課。

他們反覆試用各種直播軟件,以便選擇網絡更穩定,直播效果最好的一款。醴陵市教育局為貧困學生和一線教師都推出了大禮包,每個號碼贈送30G流量。

留守學生更需要心理關懷

“收到老師寄送的複習資料,我會加倍努力備戰高考。”理科班學生孫垚向班主任老師發來致謝短信。

大多數學生家裡沒有打印機,附近也找不到打印店,學校便將複習資料統一打印每週集中寄送,免去他們來回奔波之苦。

在2月初,學校還為全體高三學生集體郵寄教材和教輔書籍,全體班主任收集信息、清點整理書籍、打包發貨一條龍服務,最終發出950餘個快遞包裹。

這段時間,高三年級教師肖芬垚還有個額外行程,每到休息日,他就要騎車到學生家裡家訪。因為班裡有部分學生,家長外出打工,這些孩子是他最大的牽掛。解除“封村、封路”後,該校的班主任便針對心理焦慮、學習效果不佳的同學逐一家訪。此外,該校還安排了專業老師給孩子們做心理疏導。(株洲日報記者 孫曉靜通訊員/張志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