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易中天教授曾旗幟鮮明地反對望子成龍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他認為,教育最應該以人為本,但望子成龍,成王敗寇,其實就是不把孩子當人。

龍是虛構出來的,是怪獸,我們不能把孩子養成怪獸。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易教授主張望子成人,並給出了成人的四個標準:第一真實,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樂。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結合這幾點,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1. 真實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真實做人,但又擔心教孩子說真話,他將來會吃虧。

易教授從真實的對立面來解讀這個問題,他說,我的真實標準是不說假話。

一個人怎樣才能做到只說真話呢?

康德曾說,人應該說真話,但沒有義務把所有的真實都說出來。

對於真話,你可以選擇說,也可以選擇爛在肚子裡。假話從來不說。這樣就能保留做人的真實。

說到真話、假話,我想起了美國《時代週刊》的一項調查。

被調查者需要回答同一個問題:“小時候,母親做的哪件事對你一生影響最大?”

其中有兩人講到了同一件事:母親端來一盤蘋果,有大有小,問孩子想要哪個。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一個人說,弟弟搶著說要大的,母親批評了他。其實我也想要大的,但這樣說會挨批評,我就反著說。結果母親很高興,把大蘋果獎勵給我。這件事讓我覺得: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說假話。

另一個人說,母親端來蘋果,我想要大的,可母親說:你們都去除草,誰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蘋果?最後,我除草最多得到大的。這件事讓我覺得: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勞動。

調查發現,前一個人有犯罪記錄,後一個人事業有成。

要最大最紅的蘋果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遵從孩子的天性,不斷增強孩子從小說真話的自豪感,幫他一步步養成說真話的好習慣。真實變成一種做人的宗旨,孩子將來才是最有希望的。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2. 善良

易教授認為,善良的底線是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無辜的傷害,包括對小動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兇殺人,也不能虐待小動物。

這是從道德層面說善良,就是做人至少要有惻隱之心,所以易教授說惻隱是善良的底線。

其實,從教育層面,我們教孩子做人要善良,還應教孩子明確2點:

❶善良的前提是不委屈自己

很多家長害怕孩子人善被人欺。

這是因為我們傳統的價值觀認為善良的人需要「隱忍」。

其實善良的前提應該是:不委屈自己。在此基礎上,不冒犯別人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英國小王子喬治就讀的精英學校Thomas’s Battersea,把“善良”列為核心育人理念。它將“善良”定義為兩個層次:第一尊重他人;第二,尊重自己。

所有的善良,一定得讓自己快樂,如若不是,就是“偽善”,寧可不要。

❷善良的邊界是自保

很多孩子都有英雄主義情結,會不考慮自身的情況捨己救人。其實對於弱小的孩子來說,善良是需要邊界的,越過了邊界,基本就等於自殘。農夫和蛇的故事大家都懂吧?

所以,教孩子善良的同時,一定要教孩子自保。

告訴孩子,同時做到了尊重/保護自己、尊重/保護他人,當然很棒。

但如果我們不能兼顧,一定要先保護自己。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世界越險惡,我們越要教孩子善良。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接受過善良教育的人,才能感受到那種與人為善的歡樂,才能成為真實美好事物的守護者。

3. 健康

易教授說: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

不是說心理健康優先於身體健康,而是提醒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身體和心理就像是電腦的硬件和軟件。一臺電腦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軟硬件的正常運行,這兩項都是不可或缺的。

之所以說心理健康更重要,是因為身體健康更直觀,而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隱秘。

世衛組織制定了心理健康的標準:

❶身體、智力、情緒協調;

❷適應社會環境,人際關係融洽;

❸在工作與學習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生活有效率;

❹有幸福感。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美國慈善家羅斯·肯尼迪曾說:“照看孩子不僅是一種愛與責任的表現,也是一項職業,就像世界上其他任何令人尊敬的職業一樣,它充滿樂趣和挑戰,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吃飽穿暖不生病,還要重視上述幾點,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4. 快樂

易教授說: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頭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樂。

易教授還痛批「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覺得這一說法很惡毒。

有個孩子問爸爸媽媽:能不能花一天時間陪我到遊樂園玩一下?

這對繁忙的父母討論了一晚上,才下決心陪孩子玩一天。

做了第一個遊戲,孩子挺高興。媽媽就問,好玩嗎?好玩。那回去就可以寫篇作文了吧。

孩子當場臉就拉下來,然後垂頭喪氣去做第二個遊戲。

做完第二個遊戲,媽媽又過來了,問,第二個遊戲好玩嗎?好玩。那你可以寫一篇精彩的作文了吧。

孩子說,媽媽我不玩了。

一天玩的時間都不給孩子,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易教授說,我想請問,人生的終點在哪兒?殯儀館。人人都一樣。被起跑線焦慮趕著跑了一輩子,到達終點,回顧這一生,你快樂嗎?孩子快樂嗎?不快樂。但一切都來不及了。

所以,最後,易教授呼籲:家長們,給你們的孩子快樂的童年吧。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寫在最後

作為一個媽媽,我時刻都能感受到養育帶給周邊父母的焦灼與不安。

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要不要上興趣班?選擇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要不要提前買學區房……

大城市裡越來越多媽媽選擇全職、隨時照顧孩子,時刻專注於他們的心理狀態,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促成孩子的智力發展。如果不這樣全方位培養自己的孩子,任孩子自由發展,似乎就是一個失職的母親。

易中天:教育不是成王敗寇,而是望子成人!4個標準趕走養育焦慮

我是一個相對佛系的媽媽,之前有雞娃同事還起鬨說:我看你還能佛系多久,等娃上了小學,我再看你!

我覺得這不是孩子所處階段的問題,而是父母期待的問題。優質教育很有限,而希望孩子享受到的家長千千萬萬。

我不要求小卷兒回回考第一,一定上名校,將來她能像這個城市的大多數那樣,健康、快樂,內心充實就可以了。

我期待的,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所以我沒那麼焦慮。

媽媽不焦慮,養育才能更從容,孩子才能更快樂。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做真實、善良、健康、快樂的自己。

--

科學養育,快樂成長。一鍵關注 ,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我是卷兒媽,4歲女孩小卷兒的媽媽,科學育兒實踐者與分享者,著有《好方法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課》。分享科學育兒乾貨,推薦優質教育資源,與你一起輕鬆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