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許縣集中託養重度殘疾人啃下脫貧“硬骨頭”託養一人 幸福一家

“在這裡有吃有住,還有人照顧,比在家裡強多了。”3月31日,在通許縣貧困人口兜底保障醫養中心,來自孫營鄉後小諸村的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張朋飛高興地說。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年,重度殘疾人脫貧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關鍵。”通許縣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張巍向記者介紹,“我縣開展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有效解決了重度殘疾人脫貧難題,推動了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由‘致貧一家’到‘脫貧一戶’‘幸福一家’的轉變。”

3月10日,通許縣召開的縣委常委(擴大)會暨脫貧攻堅聯席會上達成了一項共識:“要實現重度殘疾人脫貧,實施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是啃下這塊兒‘硬骨頭’行之有效的辦法。”副市長、通許縣委書記錢忠寶在會議上發起“動員令”:“加快推進全縣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工作,3月底實現首批入住,6月底前完成全部集中託養。”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越要共產黨員衝鋒在前。通許縣委副書記李東斌主動請纓,召集分管副縣長,衛健、扶貧、民政、醫保、人社、財政、殘聯等部門黨(組)委書記,組成了高規格黨員專班攻堅隊伍,就如何開展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工作開展溝通研判,查擺問題,分析原因,拿出辦法,全力推進重度殘疾人託養工作。

為了摸清底數,精準到人,解決託養“誰”的問題,該縣通過大數據研判和全面排查相結合的方式,從全縣1262名一級二級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中排查出81人有託養需求;緊接著由衛健、民政、殘聯、扶貧等抽調專業人員組建工作組,對有託養需求的81人開展逐戶逐人走訪調查,講清託養條件和政策,目前初步排查出23人有集中託養意願。重度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群體,必須找準場所,解決“誰”託養這個關鍵問題。“承擔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的機構除了要有一定的規模,有相應的代養資質,有完善的契合殘疾人的基礎設施,能夠為貧困重度殘疾人開展日常生活照料;還要有一定的醫療技術力量、一批專業的護理護工,能夠為託養人員提供定期體檢、常見病治療、康復護理和預防保健等基本服務;尤其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願意承擔社會責任,能夠積極參與脫貧攻堅事業有愛心的負責人。”通許縣衛健委主任王偉告訴記者,“通過多次篩選研判,我們最終選擇了與和順康這家集醫療、養生、養老、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合作,建設通許縣第一家貧困人口兜底保障醫養中心。”

破解“如何託養”這道難題,解決資金問題是核心。經測算,託養一名重度殘疾人每年需要投入資金3萬元。結合上級有關政策精神,通許縣重度殘疾人集中託養黨員專班多次會商研究,最終商定了託養資金解決方案:整合農村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臨時救助三項政策資金每人每年7236元;和順康醫養中心承擔每人每年2764元;剩餘2萬元由市縣財政按照4:6比例分擔。各成員單位結合本部門資源、政策、資金,向醫養中心適當傾斜、聚焦,如人社部門優先提供公益崗位、醫保部門優先給予醫療報銷等,確保集中託養順利運作。資金方案確定後,通許縣委、縣政府及時與和順康醫院對接進行合理化改造,進一步完善了配套設施,並開展了針對性護理護工培訓,全院共計整合託養床位150張。截至3月25日,通許縣第一批重度殘疾人14名已成功入住和順康醫養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