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不到10万的家庭,2000块精打细算买保险!

很多家庭刚刚实现小康,一年收入大概5-15万,可能还背着房贷,积蓄不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想买保险,但预算不多,怎么办呢?

老蟹建议大家,即便预算不多,也尽力给自己配上基础的保障,才不至于因病致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样的一个小家,如何用2000块精打细算把保障做起来。

  • 年入5-15万家庭特点
  • 家庭保险配置原则
  • 三口之家的3套方案
  • 老蟹总结


年入5-15万家庭特点

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更高收入的家庭,年收入5-15万的家庭的存款可能会相对偏低。但是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和治疗费用却不会比一二线城市更低。


甚至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患者生大病后会选择来到一二线城市住院就医,那么就需要考虑到异地报销和就医的人员陪护等问题,因此由此产生的收入损失以及住宿等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可以看出在重大疾病面前,如果所在地医疗资源不发达涉及到异地就医的问题,可能花费会更高。因此对于年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保险作为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十分需要的。在进行方案配置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家庭的情况。一般年收入在5-15万的家庭会有这些特点:


  • 大多数位于内地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
  • 年龄一般不会太大,一般处于35岁以下,创建家庭的初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以后收入会增加
  • 可能为单收入家庭,很多家庭因为有宝宝选择一方辞职在家带孩子,家庭重担集中在一人身上


家庭保险配置原则

了解到了这些特点以后,我们来先谈谈家庭目前收入不高的情况下配置保险的原则:


  • 注重保险的杠杆率,也就是尽量选择低保费高保额的产品。

比如重疾险我们都知道终身的更全面,可是对于家庭收入来讲终身型的产品压力也会更大。购买顺序:意外险>重疾险/百万医疗险>寿险>一般医疗险


  • 考虑保障型的保险、投资理财型的保险不要轻易选择

对于家庭来讲,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保障先做好。对于高收入的家庭,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理财型的保险产品来购买,起到投资风险分散的作用。

年收入不到10万的家庭,2000块精打细算买保险!

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讲,选择兼具分红保障的保险,保额不高保费却很贵,对家庭的压力很大。如果真的需要投资理财,不如选择基金定投等产品。

  • 优先保障家庭经济支柱,成人保险配置好后再配置少儿保险

家庭经济支柱一旦发生不幸,失去收入+治疗陪护的费用,对于整个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优先保障成人特别是家庭经济支柱的风险是更合理的选。

  • 保费比例应占家庭收入5%-8%左右,不宜过高

大部分保险配置的原则都认为保费应该占家庭年收入10%,对于年收入10-15万元的家庭也就是花费1-1.5万元买保险,这其实是相对偏高的。

同样是1000元,对于年收入10万和100万的家庭意义完全不一样。在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支出情况下,收入不太高的家庭需要性价比更高的保险配置。


三口之家的3套方案

方案一:30岁家庭,每月1000元预算

年收入不到10万的家庭,2000块精打细算买保险!


这个预算对于三口人的整体保障,其实是不怎么宽裕的,因此就要做取舍了。之前说了,想要控制预算,要从下面几项里面牺牲:保额/保障时间/保障责任重疾险,老蟹选择保留「50万保额」和「终身保障」,牺牲「重疾多次赔付」。同时,没加身故责任、没加二次癌症。


其实同时满足这两点也挺难,所以父母的重疾选择「达尔文超越者」,40岁之前投保,前15年赠送35%的重疾保额,这样,只要买40万,前15年实际有54万的保额。有15年的时间可以再进行优化补充。而且超越者作为单次重疾险,还有2次中症+3次轻症,投被保人双豁免,也算全面。

相比父母,孩子的优化空间更大一些,所以在预算上做一些让步,重疾就先用30年的「晴天保保」解决,暂不配置终身重疾。重疾险是对预算影响最大的产品,其他三类可替代性更大一些。寿险,选择20年保障期间的定期寿,因为收入中断的风险集中在这20年间,20年后孩子成年了,房贷也差不多该还完了。未成年人没有家庭责任,不用单独配置寿险。


百万医疗险:平安的「e生保(续保版)」能保证续保6年,又能智能核保,保费也不贵。(图便宜可以买支付宝好医保,但是但凡预算足一点的我还是建议选择其他)孩子选「定心丸」,5年合同,而且比「e生保」便宜。

意外险:「小蜜蜂」仍然是成年人综合意外险最高性价比。孩子的部分,刚刚出的「平安小顽童」,比之前的「慧择无忧」性价比更高。60块钱不用犹豫。

这套方案保障全面,父母有「前15年54万/之后40万单次终身重疾+20万中症*2次+12万轻症*3次+轻症中症豁免+50万定期寿*20年+200万住院医疗+50万意外身故+5万意外医疗」。退休之前,家庭负担最重、风险最大的20年,基本的保障算是落停了。


年收入不到10万的家庭,2000块精打细算买保险!

只要健康状况保持好,未来有充分的时间去优化。孩子有「50万单次重疾+50万特定疾病+25万中症*1次+15万轻症*3次+投被保人豁免+200万住院医疗+20万意外身故+1万意外医疗」。而且,「晴天保保」有「忠诚权益」,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到期后可以免健康告知投保指定产品。


那是否还有其它配置方法呢,无非是不同的取舍内容。取「保障」舍「保险时间」,把「终身单次重疾」换成「至70岁的多次重疾」,未来再加保终身的单次重疾就行。或者,只关注「保额」,把40万「终身单次重疾」换成60万「至70岁的单次重疾」。做好权衡,知道方案的缺陷在哪里,未来该怎么优化就可以。

方案2:30岁家庭,每月2000元预算

年收入不到10万的家庭,2000块精打细算买保险!


定寿:保险期间加到30年,也可以保留20年,增加保额。


重疾险:父母可以换多次重疾了,老蟹选择了「备哆分1号」和「嘉多保」,都是极其优秀的分组重疾,条款设置上没什么死角。再便宜点的可以换「倍加尔保」,各有各的优势,自己选就好。孩子直接加终身重疾「妈咪保贝」,把二次重疾也选上。是目前少儿多次重疾的首选。

百万医疗险:不变。

意外险:不变,不够自己再加点。

这套方案的优势在于父母有「50万终身重疾*6次+25万中症*2次+15万轻症*3次+轻症中症豁免+投被保人豁免+50万定期寿*30年+200万住院医疗+50万意外身故+5万意外医疗」。


孩子有「50万多次终身重疾+50万单次定期重疾+25万中症*2次+15万轻症*2次+投被保人豁免+200万住院医疗+20万意外身故+1万意外医疗」。

关键是,「备哆分1号」和「嘉多保」都有身故责任,如果没有赔付过重疾,直接意外去世了,也是赔保额的。

比方说30岁投保,35岁意外离世,重疾险可以赔50万,定期寿可以赔50万,意外险再赔50万。一共是150万。贵出来的钱是有道理的。

还可以如何配置?对多次重疾没有兴趣的,直接换成更高保额的单次重疾,再附加上二次癌症等专项保障。但还是尽量做终身型的,有这个预算就没必要压缩保障时间了。


方案3:40岁家庭,每月2000元预算

年收入不到10万的家庭,2000块精打细算买保险!


40岁,对买保险来说是个坎儿。费率高、健康走下坡路、免体检额度下降、缴费期短导致杠杆变低,都是年龄增加带来的劣势。曾经有人说保险公司黑心,越是需要保障的人反而越受歧视。错,这才是保险精算的公平原则所在。

看问题的角度还是要稍微大局观一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比问题本身更重要。

40岁以上最大问题是:未来的优化空间非常小,加保的机会不多了。所以,尽量考虑一次性配齐。可以不考虑「多次重疾」,集中预算放在「保额」和「终身保障」上面。等于又回到了方案1的情况。


重疾险:还用「达尔文超越者」,没有赠送保额,老老实实买足50万终身。缴费期也选择20年。如果健康问题过不去,换「芯爱」试试,海保人寿的核保相对宽松。

寿险:碍于预算选了更便宜的「爱相随」,保障期间到60岁孩子成年也足够了。

百万医疗险:不变。担心续保问题,父母也可以换5年合同的「定心丸」。毕竟中年人健康分分钟变化。

意外险:

不变。不够再加点含猝死责任的。

看看保障情况,其实跟方案1很类似,但是预算是整整2倍。要不怎么全国几十万从业人员天天哭着喊着说,保险要早买啊。


这套方案虽然40岁以上未来优化空间小,但是相对的,保额被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没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那么大。所以,真要是能做到这个方案,其实也就差不多了。到了40岁,家庭资产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积累,再熬到孩子成年经济独立,做父母的能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就很优秀了。


想要其他配置方案超越者也可以考虑换成30万「康乐2019」,没赔付的情况下身故,也能赔30万。上面方案全部都是夫妻互保的,如果家庭是单一经济来源,不需要互保,也可以考虑「前行无忧」,身故赔保额/赔保费可选。而且60岁之前送60%保额,杠杆高出一大截。


老蟹总结


对于富人来讲,保险可能并不重要,出国治疗也就是 100万-200 万的事情,有钱人很容易通过自有资金解决。而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如果没有保险这种转移自己风险的工具,可能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其实,如果精打细算,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份基础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