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去年新收行政案件逾2.5万件,行政机关败诉率11.91%

南都讯 记者李文 近日召开的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院长张应杰通报了2019年广州市行政案件审判工作的有关情况。

据通报,去年广州两级法院新收各类行政案件逾2.5万件,全市行政机关平均败诉率11.91%。同时,应诉工作明显改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案件数同比跃增125.38%,市规资局、黄埔区政府等多个行政机关“一把手”先后出庭应诉。

去年法院新收各类行政案件逾2.5万件

据介绍,2019年,两级法院共新收各类行政案件25589件,占全省法院行政案件总数的30.62%,其中中院继续列全国中级法院第二位,广州铁路运输法院继续列全国基层法院首位。法官人均结案379.92件,“案件发改率、再审率、长期未结案占比等审判质量重点监控指标均明显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值”。

其中一些重要领域的行政案件包括:

助力广州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地,审结工商登记、证照办理、税费征缴和涉外涉港澳一审行政案件1440件;

开展城市更新改造案件专项审判,审结征地拆迁、违法建筑拆除等土地城建类一审行政案件2069件;

坚决支持公安机关依法开展扫黑除恶、反恐反暴和社会治安管理,审结涉公安一审行政案件383件。

审结食品药品、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等一审行政案件2557件。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审结涉水域治理、黑臭河涌整治等环境保护类一审行政案件95件。

注重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共有804件行政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案件数增加一倍多

通报认为,行政审判中反映出了广州法治政府建设的亮点。包括,依法行政整体水平达到新高度,行政机关更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争议,并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营造良好司法环境。

据介绍,全市行政机关平均败诉率下降至11.91%,多个部门保持零败诉记录;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准予执行率达到90.25%,同比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通报认为,广州的法治政府建设中,依法行政整体水平达到新高度,“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级行政机关坚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至今保持着相关行政领域零诉讼,展示出了广州长期以来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和在大事难事上的责任与担当”。

据通报,两级法院新收一审行政案件首次出现拐点,同比下降了0.22个百分点。更加积极主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两级法院新收非诉审查案件同比增长26.04%。

应诉工作明显改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案件数同比跃增125.38%,市规资局、黄埔区政府等多个行政机关“一把手”先后出庭应诉。

通报表示,广州各级行政机关尊重和服从法院裁判,积极履行生效判决义务,没有出现干涉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情形。同时,新型“院地关系”也更加顺畅和富有成效。

行政机关应诉机制有待完善

行政审判中也反映出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包括,依法行政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重点行政管理领域和区域的依法行政能力还有提升空间,行政机关应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例如,一些行政机关对登记、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进行细致审查或必要调查而错误登记,造成他人重大权益损害。一些执法机关存在认定违法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行政处罚“层层加码”“宁严勿宽”,甚至以罚代管。个别行政机关契约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合理理由随意单方解除或变更已经签订的行政协议。

一些基层行政机关职权不清、越权、违反法定程序,极个别甚至怠于履责,导致行政诉讼案件高发,败诉现象仍较突出。

在征地拆迁、拆除违建等城市更新改造中,个别行政机关不具有执法资格仍然作出责令交地决定,不依法向法院申请就自行强制执行。有的对历史形成的存量违建缺乏统筹考虑,对城市违建和农村“一户一宅”调查取证不严或者认定、处罚标准不一。

应诉方面,个别行政机关仍然相互推诿应诉责任,甚至“不答辩、不举证、不派员出庭”;有的出庭人员缺乏对案情的深入了解或是过度依赖代理律师,“出庭不出声、出庭难出声”;有的因顾虑重重而不能积极主动参与行政争议协调化解;有的没有对照法院生效裁判形成的判例约束、指引及时改进行政行为,以致反复成讼。

对此,通报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提高依法行政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理顺和优化基层行政机关权责,补齐重点领域依法行政短板,提升行政应诉与实质性解决争议能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