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晶:“晶”光閃耀抗“疫”一線

“晶護士長,我想和老伴兒打個電話。”

“沒問題,王阿姨,一會兒我就拿手機過來。”

“晶護士長,我想要一塊兒肥皂和一個衣架。”

“沒問題,趙大姐,明天就拿給您。”

……

患者口中有求必應的“晶護士長”,就是火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一病區護士長、解放軍第986醫院護理部主任馮晶,一位軍齡27年、耕耘護理戰線24年的白衣戰士。

“我很欣慰,大家能這樣親暱的叫我,說明我們想要傳達的理念、想要給予的溫度,患者們都切身感受到了,還作出正向的反饋,這對我們所有醫護來講,無疑是一種很大的褒獎。”

給患者提供“家病房”式的護理,讓他們在遠離家人的日子裡,感受到家的溫暖、家人的溫度,是馮晶為自己定下的一項硬性護理目標,“要把病毒關在窗外,把愛留在隔離病房內。”

除夕出征至今,已奮戰疫線60多個日日夜夜,馮晶火熱依舊、爽朗依舊,說話做事都和17年前在小湯山抗擊非典時一樣,雷厲風行卻又不失人民子弟兵那固有的親切和溫暖。

13床80歲的患者張奶奶,3月3日轉院來到火神山醫院,診斷為新冠肺炎合併高血壓2級。

來到火神山醫院後,她心情低落,也不願多交流。

一次查房時,馮晶看到張奶奶在撓頭,就上去輕輕拍了拍老人的背,關切地詢問,“張奶奶,您是不是想洗頭呀?”

張奶奶點點頭。馮晶二話不說就端了一盆熱水過來,和隊友一起幫張奶奶洗頭髮,一邊按摩頭皮一邊和她拉家常、疏導情緒。

“你和我女兒一樣,對我都這麼好!”說著,張奶奶還找馮晶要了一面鏡子,開心地照了照,“嗯,精神多了!”

從此之後,張奶奶就認準了馮晶。一口一個“晶護士長”的叫著,像喊自己女兒一樣自然、親切。

馮晶就是通過這樣點點滴滴的關心照顧,贏得患者的認可和喜愛,也堅定了患者“戰‘疫’必勝”的信念和信心。

一次,30床81歲的患者李奶奶要出院了,馮晶發現老人手裡一直拿著一朵快乾枯的小花。

李奶奶說這是情人節當天去CT室做檢查時,醫生送給自己的,要拿回去送給老伴兒,“我跟老伴兒是同學同桌,還是同年生,一輩子也沒有說過一句氣話,感情特別好。這些天他一直給我加油打氣,我才能好得這麼快!”。

“有心人”馮晶聽了後記在了心上,第二天上班就把家人寄給自己的巧克力送給了李奶奶,“您給我們樹立了榜樣,祝福您和爺爺幸福甜蜜到永遠!”

馮晶和隊友希望在“家病房”理念的支撐下,把護理工作開展的既體現專業素養,更飽含人文關愛。

——精心製作的“初心卡”,是患者進入病區收到的第一份親切問候。由空軍藍和櫻花粉兩色構成,背面還特別印上了醫患溝通微信群、家病房信息採集庫和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三個二維碼。

——用心繪製的“心連心許願牆”,上面貼滿了醫生護士對患者鼓勵加油的標籤,也貼滿了患者們的一封封感謝信,用無聲的文字傳遞愛和力量。

——寫滿關心的出院家書,上面詳細列舉了出院後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出院後科學進行自我管理和自身基礎病的應對,協助患者持續保持健康。

——錄製的宣教小視頻,《心肺功能操》《新冠肺炎營養膳食指導》《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小貼士》等手繪動漫視頻和護士們自編自演的《洗手舞》,從點滴護衛健康。

……

“三八”節的時候,馮晶和隊友們還特地為每一位患者編織了一條象徵吉祥的中國紅平安手鍊和一張寫有全體醫護人員簽名的祝福賀卡。

“謝謝護士長,在這樣特殊的時刻,你們冒著危險救我們,還想盡辦法讓我們開心,以後我一定會時刻都帶著這個手鍊。”46床的患者張小妹激動地說,“是你們給我了最強的安全感。”

“有愛的地方就是家,我們的付出,患者們都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馮晶說,“家病房”是醫護患共同的家,“我們在這裡予以溫暖、施予愛,也收穫更多的溫暖和愛。”

這些,都讓她內心更加堅定。( 張靜、謝春玲、李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