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帽子為啥這麼讓人興奮?

吃瓜啊,最轟動的大概就是出軌事件了。比如亮哥,比如寶寶,那傢伙服務器都興奮崩了。


但就怕吃著吃著吃到自己頭上,確實有些不幸的人前一秒happy看戲,下一秒捉姦在床,在此我深表同情。


可這一點也沒妨礙群眾的八卦心理,大家還是看的津津有味,堅信只要是單身就不會綠到自己頭上。


綠帽子為啥這麼讓人興奮?


不過,我一直覺得綠色作為一個清新脫俗的顏色,怎麼總是跟“綠帽子”“綠茶婊”這種不好的詞糾纏在一起?


於是我秉持著學術研究的精神,來看看綠色是怎麼一步步墮落的。


最早的苗頭是在《詩經·邶風·綠衣》中有“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之頌。


說人話就是,“把綠色衣服穿在外面,把黃色的穿在裡面,太難過了,根本停不下來。”而這首詩,通常被古人認為是莊姜夫人遭遇小三後的傷心之作。


只是把綠色衣服外穿而已,不至於心痛成這樣吧?原來在古人眼裡,黃色是正色,它和紅色、藍色一樣,可以直接用花、草染出來。

但是綠色卻只能用黃和藍摻雜在一起,最後得到不純不正的“間色”。


雖同為“間色”,但紫色染料因製作十分複雜,不易得到才變成了有權有勢的象徵。


綠帽子為啥這麼讓人興奮?


如這首詩歌裡所唱,原本應該把黃色(正色)穿在外面,綠色(間色)穿在裡面,而現在卻本末倒置,詩人用衣服作為象徵,暗指自己被小三上位心痛欲絕。


而古代官場上,三品以上人員穿紫袍,五品以上是緋袍,六品以下則是各種各樣的綠袍。白居易就在《琵琶行》中用“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表達了自己在官場的失意。


由此可見,綠色在古代的寓意確實不咋地。


那戴綠帽子不就頂多身份卑微嘛,暗戳戳內涵出軌的意思哪裡來的?


而且“綠帽子”的引申義作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肯定會在歷史上留下痕跡,你沒見好多歪果仁戴綠色的帽子完全沒有心理障礙嗎?


綠帽子為啥這麼讓人興奮?


可是我看了看那些個畫冊,翻了翻史書,綠帽子沒看到幾頂,綠頭巾倒是看到不少。


《元典章》中有記載:“至元五年中書省札,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兒,娼妓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頭巾。”


從文獻上看,最起碼元朝的時候就有將綠色頭巾與非一對一的性關係聯繫在一起的意思了。


到了清代,俞正燮在《俗罵案解》中倒是對“綠帽子”做了一番考據,裡面提到“青頭巾”是元代的說法,而“綠帽”是明代的稱呼,可見至少綠帽子這個提法清代就有了,而且清代人認為這是明代人叫出來的。


清末明初,才子易實甫所作的《王之春賦》中就有“帽兒改綠,頂子飛紅”的句子,描繪了當時官場的性賄賂。之後,“綠頭巾”或“綠帽子”就成為妻子與人通姦的男子的代稱了。


綠帽子為啥這麼讓人興奮?


而我從這些古代文獻裡總結了一下,“綠帽子”的含義居然能細分成三種!


第一,表示娼戶身份低賤。家裡有女人曾與別的男人有關係,但自己娶得老婆,日子含著淚也要過下去。


根據明代時期的規定,娼妓家的男子必須頭戴綠巾,腰繫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不許再街道中間行走,只准靠邊走。


那時候,人們見到那些戴綠頭巾的人,便知道他們家中那位是“青樓粉黛”。你想想這道德壓力得多大,還是現在好,你不說都沒人曉得。


第二,“貨妻女求食者”。妻女所作雖然是淫行,卻是被丈夫或父親所逼,所以不恥的乃是男子的行徑!


這個和今天被綠的意思可一點都不一樣,這可是主動戴綠帽子啊,自己懶惰要妻子賣肉?還是人嗎?


第三,管束不嚴,導致紅杏出牆,包括被哄騙失貞的。


我們如今認為的綠帽子,其實只能算作第三種,還是第三種還得往下細分的那種。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偏差,是因為古今社會狀態不同造成的。像第一種的情況,我們現在也不會將婚前性行為稱為“戴綠帽”。


可古代女性並不擁有獨立的社會地位,多依附丈夫、父親,所以女性親屬的淫行或德行都會統統被算在男性頭上。


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現在我們基本上只要是出軌不管男方還是女方,都會說“戴綠帽子”,這也不再是專門指女性紅杏出牆背叛丈夫的說法了。


綠帽子為啥這麼讓人興奮?


最後,我不得不提一下武大郎這個被“綠帽子”害慘的男人。


其實,歷史是上真正的武大郎與小說中有天壤之別。史料記載,武大郎原名武植,是山東清河縣武家村人,身高1.78米以上,並不像小說中所說的是“三寸丁”。


雖然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中年時曾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可見,這個武大郎即便算不上“高富帥”,也不能說是“矮矬窮”。


不僅如此,金蓮妹妹也是冤枉的很。在史料裡潘金蓮是一個知州家的千金小姐,也算得上是名門淑媛。而且,她和大郎一直都是和睦恩愛的模範夫妻,並育有四子。


可憐大郎沒有被毒死倒是被施耐庵老先生的妙筆給寫死了。


綠帽子為啥這麼讓人興奮?


希望大家也就吃吃瓜看看熱鬧完事了,可別攤到自己身上,記住保持單身就一定不會綠帽子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