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入股環球 網易牽手滾石 音樂平臺、唱片公司多角關係生變

變化正在發生。

3月31日,騰訊音樂宣佈,其參與的由騰訊牽頭的財團已完成對環球音樂集團10%股權收購交易。據去年12月31日發佈的公告,這筆交易對環球音樂的估值為300億歐元(2342.09億人民幣),騰訊及其合作伙伴可在2021年1月15日之前以相同價格最多將持股比例增至20%。騰訊音樂方面表示,通過與環球音樂戰略合作關係的持續深化,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進一步鞏固騰訊音樂在內容方面的領導地位。

環球音樂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其他兩家為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2019年上半年,在 Spotify 全球音樂榜單,環球音樂作品在前 10 名中佔有 8 席,包攬前 6 名。據尼爾森報告,美國音樂市場前 10 名音樂人中有 6 位歸於環球音樂旗下,包括前 5 名(Ariana Grande、Drake、Billie Eilish、Post Malone 和 Queen);前 10 名熱銷專輯中佔 8 位,包括前 2 名; 以及前 10 首熱銷單曲中佔 7 首。

同日,網易雲音樂宣佈與滾石唱片正式達成戰略合作。網易雲音樂方面表示,在拿下版權的常規操作外,更多關注點來自雙方合作的其他領域,包括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滾石唱片創立於1980年,發掘、培養了大批華語音樂人,如李宗盛、周華健、羅大佑、張震嶽、劉若英、五月天、梁靜茹、莫文蔚、陳綺貞等。滾石與網易雲音樂的合作並非獨家授權,滾石同時與騰訊音樂和蝦米音樂均有版權合作。

事實上,各方均想過轉移競爭重點,但似乎版權,特別是經典音樂版權,依舊是主要必爭地。去年8月,網易雲音樂迎來變革,重點打造社交板塊,並稱其為“最重要戰略”。

“雲村社區承載的是網易雲音樂未來的差異化,或者說我們以前有很大的差異化,現在想把差異化放大。”當時,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雲村社區是圍繞音樂展開的交流討論、創作分享、情感表達的音樂社區,上線後代替“朋友”板塊,原先的“動態”頁面依然保留,並新增“廣場”頁面。雲村廣場以瀑布流形式呈現,為分散各處的音樂愛好者提供統一表達交流、創作音樂的陣地。其重要目標是,打造網易雲音樂自身的UGC內容生態。

在社交板塊推動下,網易雲音樂保持增速,但與騰訊音樂依舊存在較大距離。據 QuestMobile 數據,網易雲音樂 4Q19 平均 MAU 達到 1.4 億,同比增長 19%,環比增長 1%。另據艾媒北極星數據,2020年2月,QQ音樂月活躍用戶數為3.25億,酷狗音樂2.72億,酷我音樂1.18億,網易雲音樂7979萬,蝦米音樂2751萬。其中,QQ音樂、酷狗、酷我均為騰訊音樂旗下產品。

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主要差在經典音樂版權。《2017年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騰訊音樂除了擁有索尼、華納、環球這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外,還通過一系列轉授權獲得了滾石、華研、寰亞等公司的版權。36kr數據此前顯示,騰訊擁有的獨家音樂版權數量約500萬首,騰訊音樂所保留的1%的獨家音樂作品量為5 萬首,且大部分為熱度及播放量較高的流行音樂,在音頻市場需求聚焦頭部的情況下,仍保有顯著的版權優勢。

這種情況下,網易雲音樂不得不繼續拿下版權,騰訊音樂亦必須保存優勢。“三大唱片公司在過去幾年,在中國進行的獨家銷售模式,使得中國的音樂運營商,不僅僅是網易,也包括華為和小米等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合理價格兩到三倍以上的成本,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我們希望未來版權價格費用能夠迴歸到合理和理性的水平。”網易CEO丁磊在2月的財報會上稱。

新關係

另一頭,隨著舊有版權到期,唱片公司與音樂平臺合作關係亦在產生變化。

譬如,此次網易雲音樂與滾石的合作,就重點提到了包括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多層次合作;騰訊直接入股環球音樂,深度合作,乃至擁有話語權參與決策之心昭然。

但平臺涉足音樂製作環節、直接簽約音樂人,本就是在蠶食唱片公司核心資源,完全可以消減中間環節,取而代之,兩端存在結構性矛盾。多位唱片公司高層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承,平臺越來越強勢,唱片業很被動,“核心優勢在消失,很可能成為巨頭生態一環,局面就是當炮灰。”有唱片公司創始人道。

這種情況下,此次唱片業巨頭與平臺的合作,雖然在具體巨頭項目中,各方話語權並不可知,但唱片公司與平臺深度綁定、融入,已成趨勢。

當然,音樂巨頭們亦有其他選擇。“我們不是一家純粹的唱片公司,音樂人在今天,大部分收入還是來自於線下。當他決定簽約時,一定是看中綜合能力,對他的音樂認可,有沒有足夠創作自由度,公司品質。我們是對獨立音樂人變現能力最強的一家公司。同樣一個藝人,放在別的公司和我們這裡,我們起碼要高30%以上。”此前專訪中,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但他並不否認平臺的成長能力,“我們也在成長,擁有窗口期優勢。”

摩登天空目前策略是,儘量保持獨立性,但其版權籤給了騰訊。“他們報價更高。”沈黎暉並不諱言。

“騰訊音樂開拓內容製作業務是對公司核心業務的補充,該業務運營不會與唱片公司產生直接競爭,我們依然會與唱片公司保持良好且緊密的合作關係,我們內容製作領域與唱片公司會有差異,比如我們此前所提到的音樂類綜藝節目、音樂榜單節目和長篇音頻節目等。另外,騰訊音樂人項目針對的是非常巨大、長尾的,而且是此前很少被髮掘的市場,而唱片公司針對的都是高端明星市場。公司將繼續為唱片公司上傳、分發和推廣歌曲,這仍將是我們主業,我們也會為獨立音樂人提供數據,幫助他們製作更好音樂,反過來豐富騰訊音樂平臺的資源,並且為其提供宣傳。”在3月的財報會上,騰訊音樂CSO葉卓東如是說。

延伸閱讀:

音樂世界的“第二次對決”:網易向左 騰訊向右

走出音樂的沈黎暉:摩登天空的天地有多大?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