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最近有一部名為《飢餓站臺》的電影在網上火了。因為影片設定相當新奇,並且映射了現實。

在電影裡,有一座垂直管理中心,一共有數百層,關在裡面的人每天吃的東西,是由一個站臺從零層一層一層往下送,也就是上面的人吃完了,下面的才能接著吃。

但由於難以要求每個人控制自己吃的量,且站臺每一層停留時間有限,所以越到下層,食物越少。

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這樣的一個設定其實就是反烏托邦的,而它像極了我們社會現實裡階層的對應。

就像影片前面的一句臺詞:世界上有三種人,上層人,下層人,和掉下來的人。

而在這座管理中心裡,因為越下層食物越少,所以餓死、自相殘殺吃同類的事情常有發生,為了生存,這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而電影裡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展現主角在這種環境下的所見所聞,以及他一路的改變和作為。

在電影的最後,他和一個同伴一起走上站臺,為每一層人分發食物,以保證低層的人能有吃的,可是他們低估了層數,遠不止之前所設想的250層。

這期間他們聽了一個智者的話,想要留存一份食物完整的讓它返回到零層,作為反饋給管理者們的信號,以希望能改變些什麼。

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但在第333層,因為發現了一個孩子,所以他們把食物給了孩子,最後把孩子放上站臺,希望孩子成為那個“信號”,讓高層看到。

在結局這裡,其實有多個解讀。其中一種解讀是主角最後的所見,不過是死前的幻覺。

因為在333層,他們把原本要作為信號的“奶凍”留下來,房間並沒有像之前一樣因為有人多留食物而變熱或變冷。此外,孩子在最後一層,基本沒有食物吃,他又怎麼活下來的呢?


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而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在電影中部的一個地方,管理中心的管家,為一個奶凍上有頭髮絲像廚師們發火。而這個奶凍,正是主角和他的同伴之前想保留下來的。

也就是說,奶凍其實被送上去了,但管理者們並沒有重視。而孩子其實是他們臨死前對希望的美好幻想。

但除了這種解讀,其實也可以有第二種。

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那就是開放性的結局:孩子被送了上去,垂直管理中心的未來怎樣,尚未可知。


因為管理者們看到奶凍的部分,終究出現在電影的前一部分,並且沒有很明顯的指明是主角們送上來的,或許就是故意這麼設置給觀眾們遐想的,所以若說有最終孩子被送上去的這種結局,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此外電影裡有個女人前面也在不停的說自己在找孩子,而主角們前面也說過,就算不吃,有水的話也還能撐一些日子,不會馬上死。

電影《飢餓站臺》只有一種結局嗎?導演可能不這麼想

所以孩子在最底層沒死,也有可能是還沒有餓死,主角們就來了。

說到底,關於這部電影的結局,不應該只有一種,因為導演或許也是想給觀眾一個開放性的暢想,才選擇了這樣的一種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