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疫情“蝴蝶效應”加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應該怎麼做?

連日來,中國國內疫情逐步好轉,龍頭企業恢復產能,但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造成更廣泛影響。

目前,市場上關於中國在未來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疫情暴發初期,有人擔憂疫情將加劇跨國公司重新佈局供應鏈的步伐,一些產業將加速移出中國;全球疫情蔓延後,外資人士對中國防控成效認可,被視為產業鏈可能加速流向中國的信號。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出口企業在疫情中盡力履約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展現了中國整體生產活動的韌性,增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保持長期發展的信心。不應誇大疫情對於中國角色的影響,但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應繼續營造更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加快向產業鏈、價值鏈上游延伸,早日完成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轉型。

聚焦丨疫情“蝴蝶效應”加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應該怎麼做?

▲ 3月26日,工人在哈爾濱東輕機電的生產車間進行生產作業。(來源:參考消息)

龍頭企業陸續恢復生產

“正如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瞭解逐漸加深一樣,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也是逐漸顯現的,到2月中下旬,隨著不少海外製造企業來自中國的零部件存貨消耗殆盡,短期內幾無可能尋找替代,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加速顯現。”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說。

汽車行業首當其衝。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湖北是中國主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佔全國汽車產量的8.8%。一位汽車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每輛車有8千到1萬個零部件,許多小零部件往往沒有備用供應商,只要缺一個零部件,就沒法完成一輛高質量車的生產交付。

消費電子和半導體行業,中國承擔著全球70%智能手機的製造。

以蘋果公司為例,其807家全球供應鏈工廠中,有47.5%位於中國,其中200家核心供應商中,中國企業佔20%。一位富士康園區負責人說,地方政府近期以“點對點”接送工人、協助臨時招工等方式解決了該園區約2萬工人的用工問題,但目前仍存一定用工缺口。

中國各地正積極採取措施優先保障在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關鍵環節恢復生產。

· 一些涉及“國家出口名片”的企業優先加緊生產海外訂單。

2月10日,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復工。企業採取分批覆工制度,美國波士頓紅、橙線地鐵,以色列特拉維夫紅線輕軌等生產項目優先復工。

· 一些電子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

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成電路芯片行業的核心材料供應商,70%以上產量出口海外。企業目前已經滿產狀態,一季度訂單預計同比增長30%左右。上游企業的生產保障及備貨都打出提前量,集成電路產業鏈目前供應相對穩定。

· 一些機械製造企業增加海外基地產能。

空調和汽車零件核心供應商三花控股集團在全球多地有22家工廠,國內生產受疫情影響,很多訂單延期。但國際客戶正常生產,部分客戶要求必須按期交付產品,公司安排墨西哥等海外基地緊急增加產能,保障供應。

聚焦丨疫情“蝴蝶效應”加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應該怎麼做?

▲ 長安汽車渝北工廠車間。(來源:新華網)

產業鏈閉環短期難恢復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在韓國、日本及歐美的擴散,將使全球供應鏈面臨第二輪全面衝擊

“目前全球存在三大生產網絡: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為核心的北美產業鏈,以德國、法國、意大利等為核心的歐盟產業鏈,以及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亞產業鏈。每條產業鏈上都有國家面臨疫情挑戰。”山東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張衛國說。

疫情直接制約全球產業鏈的人員、物資流動。受疫情影響,目前歐洲航班大部分停運,多家船運公司表示取消重要航次。目前巴基斯坦海運運費已翻倍,且艙位難以預定;東南亞多國要求所有船隻在中國掛靠之後的14天內,不得靠泊該國家港口,大大降低了供應時效。同時,出口目的國對到港的貨物強制採取檢疫措施將直接影響貨物的交付週期,增加箱使費、堆存費。

長期來看,出口企業人員出國受限,業務拓展受阻,

將影響下半年以及2021年市場開拓

某央企向全球40多個國家派駐工作人員,大部分員工年末歸國述職、放假,現在無法返回。“我們粗略統計,有一百多個國家及地區對中國公民實施入境管制,嚴格入境審查和限制簽證發放。新客戶和新市場開拓將受到很大影響。”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說,中國在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等領域,對日韓敞口較大,隨著日韓疫情風險快速上升,國內相關廠商面臨原材料漲價和斷供風險。

安永分析稱,如果日韓疫情加劇,可能導致珠三角電子產業面臨存儲芯片告急局面,全面推動原材料漲價。

張衛國認為,中國只是全球產業鏈的一環,與中日韓產業鏈、歐洲產業鏈關係都相對緊密,中國企業的復產復工,並不代表全行業產業鏈恢復,海外也會反向制約中國企業的復產復工。全行業產業鏈若無法形成有效閉環,生產中斷持續時間將比預期更長。

聚焦丨疫情“蝴蝶效應”加劇,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應該怎麼做?

▲ 3月23日,在韓國大邱,一輛車身印有加油字樣的地鐵三號線列車從市區駛過。(來源:新華網)

中企亟須向中高端邁進

專家認為,目前全球供應鏈是跨國公司基於全球配置資源形成的,由強大的市場力量所主導。當疫情蔓延到海外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全球化時代,人流、物流大融通,想找到一個避風港並不容易。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看待供應鏈問題不能走極端:擔心疫情後全球供應鏈會與中國脫鉤過於悲觀;因為其他國家疫情仍在發展,就認為中國可能成為資金、供應鏈的避風港,則過於樂觀。全球化的時代決定了疫情的雙向傳播,很難有國家倖免。

總部位於山東的一家醫療防護設備生產商負責人說,因為韓國、日本、歐洲的疫情日益嚴重,企業海外訂單增量非常大。預計二季度是中國企業維持國際市場份額、提升供應鏈質量黃金期,可提前謀劃,加速轉型。

儘管全球供應鏈的調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作為勞動力大國,中國必須未雨綢繆。劉冰等專家認為,中國可以利用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市場規模,擴大開放,推動產業政策更加公平公正,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讓外資願意進入。更關鍵的問題是,能否像當年的日本和德國一樣,隨著收入水平、要素成本的提高,發展出強勁的製造、創新能力,成功轉向中高端產業。

當前中國製造業仍處於國際分工中低端環節,此次疫情或將倒逼相關產業升級。例如,目前日本、韓國疫情日益嚴重,持續下去會對全球半導體芯片產業、集成電路產業、顯示材料產業等造成嚴重影響。

專家認為,相關企業做好原材料儲備的同時,也應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研發力度、人才引進和市場開拓,把握機遇承接高端製造業國際轉移。


更多精彩,來中國一帶一路網(微信ID:ydylgov)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