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化运动主将儒帅哲师访谈实录


  各位印象网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是印象网“大家品读”斑竹凌千辰。作为本次印象网在线访谈的主持人,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对我仰慕已久的儒帅哲师进行专访。我们希望这种访谈活动能进一步增加印象网的朋友对论坛名人、红人的关注及理解。也希望印象网能打造出几个非常有名的会员,使他们走出印象、走出湖南甚至全国。印象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印象的会员们提供一个宣传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可。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今天我们在线访谈的是我们“新千年文化”的版主,“新千年文学”的倡导者儒帅哲师。被誉为“新千年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儒帅哲师,本名潘洋,字允中,毕业与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希望在访谈的过程中,大家积极采用跟帖的形式提问。提问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文明用语,不要发水帖、个人攻击帖。提问请注意方式,若有不同意见,请理性看待。在此先对大家表示郑重的感谢。


新千年文化运动主将儒帅哲师访谈实录

儒帅哲师


  下面的访谈中,我会简称儒帅哲师为“儒帅”。

  儒帅,你好!

  1,首先,还是先八卦一下,呵呵。看过儒帅的不少文字,很是喜欢。不知为什么,对于儒帅《寂寞方舟,漫长等待》这篇小说,我总是不自觉地把小说主人公张伯约与你本人联系起来。虽然,你曾辩解说,张伯约主要代表着一类人,但我还是觉得张伯约在很大程度上有你的影子,这点你怎么“狡辩”?

  儒帅哲师:怎么说呢,很多作家,尤其是小说作者的一些作品中,主人公都会带有自己的影子。这点可能对于每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每一个真正严肃的写作者,都会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或投射到主人公身上。如此一来,主人公多少会带上作者的影子。对于这篇小说来说,主人公的确跟作为作者的我本人比较“神似”,呵呵!我本来是学法律的,后来走向弃法从文的道路。当然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或者像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的弃医从文那样具有戏剧性。但的确经历过类似的思想转变,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在我的一些小说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情节,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多看一些我的小说。呵呵,不好意思,算是为我的小说做宣传了!

  2,呵呵,对于上面儒帅的解答,相信成兄与刘兄应该很满意了吧。

  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寂寞方舟,漫长等待》这篇小说中的张伯约,作为一个为文学理想而奋斗却又漂泊于城市边缘的理想主义者,无疑是孤独的。请问你又是怎么看待孤独并与之相处的呢?

  儒帅哲师:我曾小说《狂人笔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每个人都有他天然的处所,不管是骄傲或价值都决定不了他的高度,决定的是他能否像查拉图斯特拉一样,忍受着一种顽强而高傲的孤独之苦。对于一个追求理想的人来说,尤其是一个追求文学或艺术的人来说,孤独是他的必修课,不曾真正品尝过孤独的滋味,就无法理解孤独给你所带来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孤独,有时恰恰是命运给一个人最好也最苦涩的礼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对于我个人来说,开始从事艺术追求的时候,在生活上的确非常的孤独,但是后来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是北大中文论坛和印象网上的朋友们,就不那么孤独了。但是在精神上,有时仍然会感到很孤独,因为向思想和艺术的险峰迈进,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

  3,关于北大,儒帅在后面还将会有更丰富的观点,各位请拭目以待。

  下面我提第三个问题:

  你毕业于中国的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请问你是怎样看待北大的前世今生的?你对北大精神又有着怎样的理解?

  儒帅哲师:说实话,我对今天的北大很失望。因为北大和我心目中北大相距甚远。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今天的北大精神失落了。这样一来,北大就和其他大学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了,最多就是教学硬件和师资好一点而已。关于北大精神,我上次在湖师大演讲时就说过,北大精神是新文化运动赋予的。维新变法给了北大以实体,五四运动给了北大以灵魂,北京大学产生于中国近代两次带有启蒙性质的社会改良和思想文化运动。北大精神的实质就是现代性的启蒙精神: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和人道主义。


新千年文化运动主将儒帅哲师访谈实录


  4,上面刘兄也提到了新文化运动,这又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呵呵。

  下面,我就提第四个问题:

  儒帅哲师:95年前,胡适、鲁迅、陈独秀诸先贤以《新青年》为阵地,以北大为中心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而今,你与廿一行等同仁又以北大中文论坛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寄寓深远的“新千年文化”运动,请问什么是“新千年文化”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又有着怎样的区别?

  新千年文化运动,与九十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新文化是一项现代性启蒙事业,而新千年是一项“后”现代启蒙事业。更具体一点说,新千年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价值重估运动,通过谱系学的方法,对以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意义进行重新的评价和定位,既是对自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文化中积极方面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消极方面的批评和解构。并且在此基础上,建构新轴心文明的价值核心和理念,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也就说,新千年要反思包括“新文化运动”在内的现代性文化理念,尤其是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人类和欧洲中心主义、科学理性至上观念。但是新千年与新保守主义不同,不提倡回到的中国古代儒家或某种“前现代”的文化中去。也与后现代主义在反对中心、等级、本质的同时,抹平一切深度、价值和意义的虚无主义不同。主张在对现代性文明进行批判的同时,进行“重写现代性”,将未完成的现代性事业进行到底。


新千年文化运动主将儒帅哲师访谈实录


  5,相信儒帅的这番回答一定能给我们一个关于“新文化运动”大致的轮廓了。

  那么,我继续第五个问题:在你们的“新千年文化”运动中,“启蒙”一词的地位可谓是重之又重,然而现在,人们对“启蒙”却有诸多误解乃至曲解,请问:在你的眼里,“启蒙”意味着什么?

  儒帅哲师: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用福柯的话来说就是:“能将我们同启蒙联系起来的纽带,并不是对一些教义的忠诚,而是为了永久的激活某种态度,也就是激活哲学的‘气质’,这种‘气质’具有对我们的历史存在做永久批判的特征。”这是后现代启蒙的经典表述,启蒙就是批判。而我对此的理解就是就是:

  批判的意义,就是通过解构各种神圣或真理话语的虚妄和欺骗,对其进行去神圣化和合理化的还原,从而让人们从对这些“人”自身所创造的“神话和偶像”的“迷信和崇拜”中解脱出来。因此,启蒙的批判,就不是简单的否定和攻击,而是一种解构、还原和去蔽的超越性活动。

  6,哈哈,有启蒙就有误解,儒帅说这是启蒙的反动力,必要的张力是允许存在的。那么大家就在误解中继续探寻与前进吧。下面进入第六个问题:

  你和你的“新千年”同仁似乎一致认为,我们全人类正处于一个世界黑夜诗意贫困的时代,这何以见得?“世界黑夜诗意贫困的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能给我们一个大致的描绘吗?

  儒帅哲师:世界黑夜诗意贫困的时代,这一说法来自海德格尔,但我的理解是:在人类旧文明解体,新文明尚未到来的新轴心时代里,曾经作为一切价值源头和真理尺度的至高存在者,不管是西方人叫做上帝,还是中国人叫做天道,不再被人们所信仰。导致超验的阳光移离大地,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危机。也就是绝对真理的崩溃导致价值虚无,精神家园的失落导致灵魂漂泊无根,其结果就是虚无主义和生存异化。要克服价值虚无就要重新寻找本真存在,结束漂泊无根就要重建精神家园。而这也就是新千年文学和文化的根本任务。

  7,上面说了这么多大问题,这里我就不继续让儒帅伤神了,现在就再问点比较个人化的问题吧:

  在看你的文章与同你交流的过程中得知,你对尼采、海德格尔、昆德拉与王小波诸位大师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节,能就其中某一位谈谈你对他之思想或文章的看法吗?

  儒帅哲师:可以说,他们对我的影响都很大,但我想谈谈王小波,因为尼采、海德格尔、昆德拉,都是世界公认的大师,而只有王小波的地位很特殊,至今他还被称为“文坛外高手”。对于王小波,很多人对他的理解,还在杂文随笔方面。而他的小说创作和意义,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王小波作为一名非体制内的自由撰稿人,他的文学创作,在生前一直没有得到文坛的承认。可他的作品,却为很多文学青年所接受。但是,目前为止,我们对王小波的文学创作,对于中国和世界文学的影响,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如果我说王小波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位启蒙思想家,现在肯定会被当做无稽之谈。因为这与我们接受的王小波形象相差太大。但不管怎么说,王小波在上世纪90年代精英知识分子边缘化,人文精神危机严重的时代里,作为一位民间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与主流思想对抗,捍卫人文精神家园。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新千年文化运动主将儒帅哲师访谈实录


  8,还有个问题,我很想问下儒帅:

  萨特好像说过,他的理想是“做文学上的斯宾诺莎与哲学上的司汤达”,结果他做到了。在我看来,儒帅似乎也在朝这一方向上努力,这无疑令我非常敬佩。我也希望文学与哲学能够完美地实现“联姻”,可是我一直有个疑问:怎样使文学的独特想象力不被哲学的逻辑扼杀,又怎样使哲学的深邃融入文学却不致使文学成为贩卖哲学的工具(就像昆德拉对萨特的指责那样)呢?你是怎么处理文学与哲学的关系的?

  儒帅哲师:其实,自从1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学和哲学思潮兴起以来,哲学和文学就开始实现联姻了。也就是说,哲学家越来越诗人化,诗人越来越哲学家化。尼采、海德格尔,被称为诗人哲学家,鲁迅、卡夫卡,被认为是文学思想家,而萨特,加缪,既是文学家,又是哲学家。

  曾经由柏拉图在2000多年前挑起的诗歌与哲学之争,最后以诗与思相结合的方式,在20世纪开始了一种伟大的转向。而新千年文学,其核心理念就是在20世纪诗与哲学相互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实现“诗”与“思”的进一步融合。在这一方面上,米兰 昆德拉和王小波,为我们做了最好榜样,他们的小说,即充满诗意,又具有深刻的哲理,真正的在小说中实现了诗与思的结合。这也是我一直把他们作为新千年文学的先驱,极力推崇他们的原因。而新千年文学,就是要继承鲁迅、卡夫卡、昆德拉、王小波等文学先驱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在文学创作中诗与思的结合,创造出真正属于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具有诗性,有具有哲理的作品。当然,这一任务相当艰巨,需要我们做的还相当多,希望喜欢文学创作的朋友们,和我一起努力,谢谢!

  9,儒帅,你一定不知道,我之所以会来印象,和你是“脱不了干系”的(哈哈),因为拜读了你的文章,我才最终来到了印象这么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那么,你又是怎样与印象结缘的呢?

  儒帅哲师:这还真是没想到呢,看来我们的确是很有缘啊!我来印象是在三年前,那时印象刚刚上线不久,枕戈兄有一天在QQ上和我聊天,让我到这个新网站上发文,于是认识了印象的朋友们,可以说,我是印象网最早的会员之一。但是一直没有进入核心的团队,直到前不久,才成为了版主。说起来,这一切都是缘分。

  10,呵呵,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最后,我想问的是:你觉得印象与北大中文论坛相比,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精神品格呢?你对印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或建议吗?

  儒帅哲师:与北大中文论坛相比,印象最大的特色是有鲜明的人文追求理想、浓厚的湖湘文化特色、精诚团结的管理团队,以及一批热情很高的会员。就目前来说,印象在改版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成就就不说了,大家有目共睹,现在提几点建议。

  首先,印象网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容纳各种思想,这是很好的。但是作为一个弘扬自己人文理念的论坛,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理解。目前论坛上转载的文章很多,原创的却相对不多,这些转载的文章五花八门,很容易给人一种鱼龙混杂的感觉,不能从中分辨出印象网自己的声音。这样很有可能将印象网的的独特性掩盖。因为一个网站,仅仅作为一个展示的平台的话,其运作模式很容易被别人复制或取代。因此,有必要有自己的鲜明立场,能够独立的发出自身的声音。

  其次,最近印象网活动频繁,时常出现庆祝和祝贺的帖子,这对于提高网站人气,活跃论坛气氛是很好的。但是活动过多过频繁,难免让人产生习惯性的麻木,反而使热情变成浮躁。就如同天天过节就感觉没意思了一样。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所以有时候需要沉静一段时间,反思近期的工作得失,完善网站的各项基本建设和组织制度。

  最后,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印象网能在“新千年人文论坛”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新千年文化运动与湖南思想文化界的互动,让我们播下的人文火种,点燃更多致力于民族文化复兴的同仁们的热情。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不断取得更多的成就。

  主持人:嗯,感谢儒帅对印象的支持。儒帅对印象的这些批评和建议都很中肯。希望印象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会吸取经验教训,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演讲

  本次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有问题要问儒帅的,欢迎在下面跟帖)。

  感谢儒帅的精彩畅谈,也感谢各位印象网友的关注,感谢成思风、刘勇龙、子佚等人的提问。

  本人第一次做记者,经验匮乏,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海涵,多多批评。

  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新千年文化,关注新千年文学,关注印象网。

  再次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注与参与!下次访谈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