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2020年江西省考-言語理解與表達詞彙(1)


【積累】2020年江西省考-言語理解與表達詞彙(1)

搞懂這些詞語的意思和區別,言語拿高分不是問題。

【哀憐 愛憐 愛戀】 三者讀音大致相同,但意義和用法不同。"哀憐"指對別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華民族有哀憐弱者的傳統"。"愛憐"指十分疼愛,多用於子女,如"愛憐子女"。"愛戀"指熱愛而難以分離,多用於男女之間,如"二十多年來,他倆一直相互愛戀著"。

【愛護 愛惜】 愛護有精心保護,不使受到損壞或鍍害的意思;愛惜指不浪費,不糟蹋。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後者則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時間"。

【安閒 安適】 安閒重在"閒"——心中無所牽掛;安適重在"適"——舒適,愜意。

【安置 安頓 安排】 "安置"重在於"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適當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處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親屬、行李、災民等;"安頓"著重在於"頓",妥當安排使有著落。"安排"著重於"排",分輕重緩急,先後主次,有條不紊地處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務等的處理。

【按語 暗語】 相同點:二者都與語言有關。不同點:"按語"也寫作"案語",指作者、編者對有關文章、詞句所做的說明、提示或考證。如"這個文段,編者特地加了按語";"暗語"指彼此約定的秘密話,如"這些話純是暗語,別人根本聽不懂"。

【暗淡 黯淡】 二者都指不明朗。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鮮豔,如"光線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翱翔 遨遊】 二者都與遊動有關,但遊動的方式有所不同。"翱翔"指在空中迴旋地飛。"遨遊"指漫遊,遊歷。如"自由翱翔","遨遊太空"。

【懊悔 懊惱】 懊悔重在"悔"——後悔,更多的是"責己";懊惱重在"惱"——煩惱,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把持 操縱】 把持是獨佔、獨攬的意思,往往是公開性的活動;操縱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後行為。

【頒佈 頒發】"頒佈"側重於公佈,對象往往是法令、條例等;"頒發"側重於授予、發出,對象常是獎品或命令、指示等。

【包括 包羅 包含 包涵】 "包括"可指具體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識形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觀點。"包羅"指廣大範圍,眾多事物,常說包羅萬象。"包含"對象多是抽象事物,如:這句話包含好幾層意思。"包涵"請人原諒,如:請多包涵。

【包藏 飽藏】 "包藏"指包含,隱藏,如"包藏禍心"。"飽藏"指深深地隱藏著,如"他那雙賊圓的眸子裡飽藏著殺機"。

【包含 飽含 包涵】 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濃度或對象不同。"包含"僅指裡邊含有,如"這句話包含好幾層意思"。"飽含"指所含的量特別充足,如"飽含著深厚的階級感情"。"包涵"指客套話,請人原諒,如"唱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

【保障 保證】 "保障"指有效地保護人民財產、勞動、科研成果等使人不受侵犯和破壞;"保證"著重於用事實或行動擔保做到。

【報復 抱負 包袱】 "報復"指對批評自己或損害自己利益的人進行反擊,貶義,如"他善於對提意見的人打擊報復"。"抱負"指遠大的志向,褒義,如"青年人應該有理想,有抱負"。"包袱"比喻影響思想或行動的負擔,如"思想包袱"。

【報到 報道】 "報到",動詞,指向組織報告自己已經來到,如"新生入學報到處"。"報道"也寫作"報導",名詞,指新聞稿,如"他寫了一篇新聞報道";動詞,通過媒體把新聞告訴群眾,如"報道消息"。

【暴戾 暴力】 "暴戾",形容詞,指粗暴乖張,殘酷兇惡,如"這個老闆真是暴戾,動輒對工人進行打罵"。"暴力",名詞,①強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國家的強制力,如"軍隊對於敵對階級是一種暴力"。

【暴病 抱病】 二者都與疾病有關,但詞性和詞義不同。"暴病"指突然發作來勢很兇的病,名詞,如"一場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抱病"指有病在身,動詞,如"自此以後,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爆發 暴發】 "爆發",①指岩漿突然衝破地殼,向外進出,如"火山爆發";②指通過外部衝突而發生的質變,如"爆發革命";③指力量、情緒等忽然發作,或事變突然發生,如"會場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暴發",①指突然發作,如"山洪暴發";②指突然發財得勢,多含貶義,如"暴發戶"。

【奔赴 奔向】 "奔赴"側重於"將要走到,跑到,趕到";"奔向"側重於"朝某個方向"奔,沒有"趕到"之意。

【本領 本事】 "本領"著重於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本事"著重於活動的能力,指一般的能力,如:他有本事。

【本質 實質】 "本質"運用範圍比"實質"廣,"本質"指人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屬性,它可構成本質特點等詞組,"實質"指內在的實際屬性,跟表面的或虛假的東西相對,一般指抽象事物,如:精神實質。

【崩裂 迸裂】 二者都是動詞,都有裂開的意思。"崩裂"指物體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如"山石崩裂"。"進裂"指破裂,裂開而往外飛濺,如"腦漿進裂"。

【必須 必需】 必須,副詞,側重於"應當怎樣";必需,動詞,側重於"不可或缺"。

【變易 變異】 二者都與變化有關,但所指的對象不同。"變易"指改變,變化,如"這裡的情況並無多大變易"。"變異"指同性生物世代之間或同代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徵、生理特徵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如"物種變異"。

【變換 變幻】 二者都是動詞,都有變化之意。"變換"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內容換成另一種,多指具體的事物,如"變換一下位置"。"變幻"指不規則地改變,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風雲變幻莫測"。

【辨別 鑑別】 "辨別"側重於把事物區分開;"鑑別"側重於審定真偽或好壞。

【辯白 辯護 辯解】 "辯白"重在於"白",說明白事實,一般指在被誤會或被指責的情況下進行分辯,使真相大白;"辯護"著重於"護",用充足的理由為自己或他人申辯;"辯解"著重於"解",分辯解釋,說明見解或言行是正確的或錯誤不是那麼嚴重。

【報怨 抱怨】二者都與"怨"有關。不同點是:"報怨"指報復怨恨,如"這次惡性事件是由肇事者報怨引起的";"抱怨"指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或埋怨,如"這都應怪自己,不能抱怨別人"。

【辯別 辨別】 "辯別"指用言辭來分別,如"辯論會上,他從理論上仔細辯別了這件事的是非曲直"。"辨別"指根據不同事物的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別,如"在政治鬥爭中,每個人都要辨別好方向,不要上了政治騙子的當"。

【標緻 標誌】 二者讀音相同,但詞性和詞義不同。"標緻"指相貌、姿態美麗,多用於女子,形容詞,如"她長得很標緻"。"標誌",①標明特徵的記號,名詞,如"地圖上有各種形式的標誌";②表明某種特徵,動詞,如"這件事標誌著正義是不可戰勝的"。

【表明 標明】 "表明"指表示清楚,如"這件事表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標明"指特意用文字或符號等把某事物直接標出來,如"一般藥品都應在外包裝上標明用途、用量、用法等"。

【病例 病歷】 "病例"指某種疾病的例子,如"這種病例,我們已有成熟的醫案"。"病歷"指醫療部門記載病情、診斷和處理方法的記錄,也叫病案,如"病人出院時,不要忘記帶上病歷"。

【不齒 不恥】 這兩個詞語讀音相同,但意義不同。"不齒"是不願意提到的意思,如"出賣師友者,君子不齒"。"不恥"是不感到羞恥的意思,如"身居顯位,卻有如此貪心,別人尚羞,他自己卻不恥"。(年春季高考已考)

【不合 不和】 "不合"指不符合,不應該,合不來,如"不合手續","早知如此,當初就不合叫他去","他們倆一直不合"。"不和"指不和睦,如"家不和,外人欺"。

【不力 不利】 "不力"指不盡力,不得力,如"辦事不力"。"不利"指沒有好處,不順利,如"這個地形不利於我軍而有利於敵軍"。

【部署 佈置】 二者都與安排有關事情有關。"部署"指安排、佈置人力、任務等,一般指大規模地、全面地、原則地安排配置,如"指揮員的正確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佈置"指在一些活動中做出安排,多指具體的安排、配置等,如"佈置工作","佈置任務"。

【猜測 推測】 猜測側重於主觀猜想;推測側重於根據事理去推斷。

【才能 才華 才幹 才智】 "才能"表現在實踐活動方面,如"辦事才能";又表現在思維活動方面,如文藝創作才能。"才幹"指辦事和實踐活動能力,常用於較重要的實踐活動方面。如"指揮才幹"。"才華"指表現於外的才智和能力,如"才華橫溢",多用於藝術活動,科學文化等方面。"才智"多指創造、發明、判斷等才能,如"聰明才智"多用於思維活動方面。

【財物 財務】 二者都與財有關,都是名詞。不同的是:"財物"指錢財和物資,如"老人死後,留下了很多財物";"財務"指機關、企業、團體等單位中,有關財產的管理或經營以及現金的出納、保管、計算等事務,如"建立健全財務制度"。

【採用 採取 採納】 "採用"重在於"用",採其可用的。"採取"重在"取"從許多可用的事物中,選擇最合適的,運用範圍比其他兩詞廣。"採納"著重於接受意見,建議,要求等。

【殘敗 慘敗】 二者所指對象不同。"殘敗"指殘缺衰敗,多用於物件,如"這裡有一堵殘敗的牆壁"。"慘敗"指慘重的失敗,多用於事情,如"敵人遭到了慘敗"。

【殘酷 慘苦】 "殘酷"指兇殘冷酷,如"濫施殘酷的暴行"。"慘苦"指悽慘痛苦,如"這幾年,他們的生活真夠慘苦"。

【倉促 倉皇】 "倉促"指時間匆促,行動忙亂。"倉皇"多指心裡害怕,神色慌張,舉止失措。

【草擬 起草】 "草擬"指粗略地擬出草案,多指各種計劃、工程設計、論文提綱的擬定;"起草"多指方針政策、規章等文件的擬稿。

【查看 察看】 "查看"指檢查觀察事物存在的情況,如"查看貨物"。"察看"指為了解情況而細看,如"察看地形"。

【察訪 查訪】 "察訪"指通過觀察和訪問進行調查,如"實地察訪"。"查訪"指調查打聽案情,如"為了儘快破案,他化裝成一個農民到處查訪線索"。

【剷除 根除】 "剷除"對象除抽象事物,舊思想,舊意識外,還可指具體事物。"根除"比"剷除"程度重,對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猖狂 瘋狂】 "猖狂"常形容敵人的進攻、反撲、反對等行動。"瘋狂"常形容行動以外,還形容報復,咒罵,誣陷等。

【場面 局面】 "場面"指一定時間、地點所構成的情景,運用範圍比"局面"】",可指在一定場合下的情況,如熱烈的場面;也可指外觀和排場;又可指戲劇或電影中的場面。"局面"指某時期內事情表現出來的形態,也指規模。

【嘲笑 嗤笑 嘲諷 嘲弄 譏笑 恥笑】 "嘲笑"指把對方的缺點錯誤或本來不是錯誤缺點,加以誇大,引為笑談,使人難堪。"嗤笑"帶有輕視看不起的意味。"嘲諷"著重譏刺,常以言辭詩文或表情來諷刺。"嘲弄"指拿人開心。"譏笑"是用尖刻的話語譏諷嘲笑對方的缺點錯誤。"恥笑"含有鄙視不屑一顧的意味。語義比"嘲笑"重。

【塵世 塵事】 "塵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所指的現實世界,如"遠離塵世"。"塵事"指世俗的事,如"他整天沉溺於塵事,不能自拔,哪有精力為廣大群眾辦實事 "

【成績 成就】 "成績"一般指工作、學習、體育等的收穫,如:學習成績;"成就"指重大事情,它常受"偉大,重要,巨大"等詞修飾,"成就"有時兼作動詞,表示完成。

【充斥 充滿 充溢】 "充斥"指到處都塞滿、帶厭惡色彩,貶義詞。"充滿"泛指填滿或充分具有,可指具體事物。"充溢"充滿,流露,多指表情。

【憧憬 嚮往】 相同點:都表示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一般情況下,二者可以互換。不同點:"憧憬"僅用於事物或境界較廣大、時間較長遠的對象;"嚮往"適用的事物或境界則不如"憧憬"廣大和長遠,如"那裡是我向往的地方",不能說"那裡是我憧憬的地方"。

【籌備 準備】 "籌備"指籌劃、考慮,程度比"準備"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慎重而重大的事情,"準備"多指一般行動,預先安排計劃。

【籌劃 計劃】 "籌劃"對象多是新機構,新事業,新工程。"計劃"指對某項工作或行動根據目的要求和具體條件擬定的具體內容步驟,它還可以作名詞。

【躊躇 猶豫 遲疑】 "躊躇"指人的外部表情不果斷。"猶豫"著重於人的內心活動,拿不定主意。"遲疑"指沒有主見,行動遲緩,不果斷。

【出現 湧現】 "出現"運用範圍比"湧現"】",它可指人,如出現好人好事;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出現好現象。"湧現"指大量出現,多指具體的,好的,大量的,如湧現大批積極分子。

【出生(sheng) 出身(shen)】 "出生"指胎兒從母體中分離出來。如:甲子年出生。"出身"指個人早期的經歷或身份。如:工人出身。

【除草 鋤草】 "除草"指除去雜草,所用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王大爺承包的責任田,全靠用化學藥品除草"。"鋤草"指用鋤頭鬆土除草,如"王大爺把鋤頭往孫子手裡一遞說:'不好好上學,就鋤草去!'"

【處事 處世】 "處事"指處理事務,如"他處事嚴肅,態度卻十分和藹"。"處世"指在社會上活動,跟人來往,如"他闖蕩江湖多年,有著豐富的處世經驗"。

【處治 處置】 "處治"指處分,懲治,如"對那些民憤極大的腐敗分子要從嚴從快加以處治"。"處置",①表示處理,如"這事務必須妥善處置";②指發落、懲治,如"我只恨沒有本領處置那些該死的東西"。

【淳厚 醇厚】 "淳厚"指誠實樸素,如"他為人淳厚"。"醇厚",①指氣味、滋味純正平和,如"酒香醇厚";②同"淳厚"。

【竄改 篡改】 二者都有改動的意思,但改動的對象和動機不同。"竄改"指改動文件、書籍、古書中不應該改動的部分,單指文字改動,改動(成語、文件、古書等)。不含貶義,如:他將"望洋興嘆"竄改成"望山興嘆"。"抄寫文件要細心,不要隨意竄改"。"篡改"指把正確的東西強行或暗中改為不正確的東西,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 (經典、理論、政策等)。不限於文字的,含貶義,如"他們肆意篡改歷史"。(年全國高考已考)

【篡奪 攛奪】 "篡奪"指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和權力,如"篡奪皇位"。"攛奪"指從旁鼓動人幹某事,慫恿,如"他一再攛奪我學打麻將賭錢,我可不幹那事"。

【擔當 擔負 擔任 負擔】 "擔當"語義比"擔負、擔任"重,它的賓語多是責任,任務和艱鉅的工作。"擔負"著重於負責,它一般不與具體職務名詞搭配。"負擔"意義跟"擔負"相同,但它的賓語有些不同,除負擔工作,責任外,還與生活費,代培費搭配,且它還有名詞用法。"擔任"多指職務。

【道路 途徑】 "道路"常用於口頭語體和政論語體,它可指具體的路,也指抽象的路,它的應用範圍較"途徑"廣。"途徑"一般指抽象的路,而且是指一種門路,包括達到一定目的採取的方法、方式、措施、手段等。

【地力 地利】 "地力"指土地肥沃的程度,如"通過土壤分析,就可以瞭解這裡的地力情況"。"地利",①指地理的優勢,如"天時不如地利";②指土地有利於種植作物的條件,如"充分發揮地利"。

【典雅 高雅】 "典雅"多指雕刻,塑造藝術形象和文詞等雅緻,優美不俗。"高雅"多指人的言談,舉止動作,作風以及處世態度與眾不同。

【獨力 獨立】 "獨力"指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如"獨力經營"。"獨立",①指單獨地站立,如"獨立山巔";②指自主地存在,如"他們宣佈獨立";③指不隸屬於某高一級單位的,如"獨立師";④指不依靠他人,如"獨立完成作業"。

【度過 渡過】 "度過"指某段時間已過去,用於與時間推移有關的情況,如"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渡過"指由此岸到達彼岸,有"通過"的意思,也引申為"渡過難關"等。如"渡過了長江天險"。

【斷定 確定】 "斷定"指由推理判斷而下結論。"確定"指毫不含糊地明確決定。它還有形容詞用法,表示明確而肯定。

【兌換 對換】 "兌換"指用一種貨幣或物品換另一種,如"用斤白麵可以兌換斤大米"。"對換"指對位互換,如"對換工作崗位"。

【訛傳 訛舛】 二者都與錯誤有關,但所指不同。"訛傳",動詞,指錯誤的傳說,如"這一訛傳不要緊,我倒成了一個罪人"。"訛舛",名詞,指文字錯誤,如"這段文字的訛舛太多"。

【遏止 遏制】 "遏止"指用力阻止,對象多是戰爭、暴動、洪流等來勢兇猛而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如"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遏制"指制止,壓抑控制,使不發作,對象多是自己的情緒,有時也指敵人或某種力量。如"政府官員的腐敗現象現在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爾後 而後】 "爾後"著重指從此以後,常作句首狀語,"而後"著重於然後,在某事之後,在句中作狀語。

【二 兩】 (1)讀數目字用"二"不用"兩",如一二三四等。(2)"二"用於小數和分數,"兩"不用,如:零點二。(3)"二"用於序數,而"兩"不用於序數,如第一、二樓。(4)"二"用在多位數中,如二十個、二十萬等,"兩"常用在量詞和"半、千、萬、億"前面,在"半"前面一定用"兩"。(5)在傳統度量衡單位(寸、尺、升、鬥、斤、裡、畝)前面多用"二",在各種度量衡一定用"二",在一般量詞(雙、本、只、匹等)及新的度量衡單位(噸、公里、平方米等)之前用"兩",有時也用在傳統度量衡單位之前。(6)一般不直接放在名詞前面,偶爾說"二人",而"兩"可直接放在名詞前,如兩手,兩國。

【發奮 發憤】 "發奮",①指振作起來,奮發,如"發奮有為";②同"發憤"。"發憤"指決心努力,如"發憤圖強"。

【法制 法治】 "法制"指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的規章制度,名詞,如"我們要建立健全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法治"可以指先秦時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張以法為準則統治百姓,處理國事;可以指根據法律治理國家,動詞,如"我國已經逐步走上了社會主義法治的軌道"。

【翻覆 反覆】 "翻覆",①指巨大而徹底的變化,如"試看天地翻覆";②指來回地翻動身體,如"翻覆不能人睡"。"反覆",①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複,如"反覆實踐";②指顛過來倒過去,翻悔,如"反覆無常";③指重複的情況,如"這次鬥爭會有反覆"。

【繁重 沉重】 "繁重"著重於事情多而責任重;"沉重"著重於量重,它的適用範圍大,還可指分量重,程度深,還指關係重大,還可以引申為心情不暢,精神不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