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裝戲裡,古人都是穿長袖長袍?難道古代人都不熱的嗎?

滄海桑田23218322



張律明


電視劇裡的東西,都是為了娛樂,你還能全信?

首先,古代人也怕熱,熱死人的事情也會出現。比如乾隆八年夏天酷熱難當,京城尤甚。當時法國傳教士宋君榮正好在北京,他記錄說“7月13日以來炎熱已難以忍受,而且許多窮人和胖人死去的境況引起了普遍的驚慌。”

而當時的朝廷官員統計,7月14日至25日,京城及近郊已經有11400人死於酷熱。

康熙年間也有酷熱的記錄,當時步兵統領隆科多上奏,說京城五六天內多人中暑而死。你看,大家都怕熱……

既然怕熱,為什麼電視劇裡都是長袖長袍呢?

首先,電視劇是為了好看……沒錯,是為了造型好看。再者,真要是如實表現古人夏天的表現,男主女主都光膀子露大腿的,也不合適啊!

所以,只能藝術處理一下,讓大家誤解古人不怕熱。


實際上,不管窮人富人,夏天都有熬過去的辦法。

富人就不用說了,你看人家住的都是“廣廈”。“廈”這個字,最早指的就是大房子,你看這個字裡面有個“夏”,意思就是房子大了,通風陰涼,可以避暑。

再者,夏天到了,富人家裡都有冰塊啊!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冬天採冰,埋到深深的冰窖裡保存。雖然到了夏天會有超過一半的冰融化,但多準備一些,還是夠用的。

後來藏冰地窖越來越多,成本降低,老百姓也能夏天吃上冷飲了。你看《東京夢華錄》裡記載的,夏天大街上已經有各種口味的冷飲冰激凌了。

那窮人呢?古代農業社會的大多數人,都靠種地為生,夏天不用擠公交去上班,照顧好自家地裡的莊稼就行。天熱的時候,就早一點起來幹活,避開烈日當頭的時候就行。


最後,再說說題主的關鍵性問題,古人夏天也是長袖長袍嗎?

大家先看看《清明上河圖》中的這個場景,街頭打架呢,涼快。再看看旁邊行人的穿著,是不是長袖長袍?大多數老百姓才不會整天長袖長袍呢!

再看看這位,享受不?

大家隨意感受一下,這才是過夏天……

最後要說的是,現代工業發展快,城市規模大,熱島效應讓夏天更難熬,所以沒有空調很痛苦。但是古代不一樣,相對來說沒這麼熱。


七追風


古裝戲裡,古人都是穿長袖長袍,難道古代人都不熱的嗎?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大家可能平時在一些電視劇中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清朝以前生活的女主,她們的日常裝扮中,衣服華麗高貴且都是著地的,有的甚至拖著長長的一段袍子。我們是否曾經羨慕過呢?也會在想:她們都不怕熱嗎??其實很多影視劇呈現的只是片面的內容,很多細節我們都被騙了。

首先古代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決定能夠有資格穿長袍的人,他們必定是擁有身份的人

大家都知道古時候王公貴族的服飾,比較講究,一多半都是定製的。在皇宮中的妃嬪以及皇上,她們都是要穿這種衣服的。往往只有在皇帝的登基大典的時候,大家才能看到皇帝攜皇后共同穿著長袍走上臺階。

這也反映出長袍也是分場合穿的,一般重大的慶典和活動的時候,他們會提前定製雍容華貴拖尾比較長的服飾,而平時穿的衣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便的。

而文人雅士更是對長袍綴累的衣服愛不釋手,畢竟穿上它有一種身體輕盈,似乎如臨仙境一般的感覺。古人所想象的神仙,同樣也都是這樣長袂飄飄的。

再看看古代在田地裡幹活的農民有幾個穿長衫?老百姓是短打扮的,終日勞作,可能也抵不得三餐溫飽。古代紡織業不發達,好的布料百姓就稱之為奢侈品了。布的一針一線都是錢換來的,別說好的布料了,穿的粗麻布也就算好的了。由大人的衣服改成小孩子的,那也是常事,年年更添幾個補丁。

二則天氣問題

古代還沒有氣候變暖,一年之中,夏天的時間不算長。富紳士大夫家裡奴僕成群,夫人公子哥一有什麼需要都有人代勞,平日裡活動範圍是非常有限的;出遊也是八抬大轎抬著,根本不用自己走路。再說每逢酷暑之時還專設有冰室,產出一車車的冰塊供家人使用,這點熱又算的了什麼?

三談長袖的設計。

其實,長袍源於漢代。"袍"在漢代最初始是當襯衣作為朝服組成部分出現,而將"袍"定製為朝服則是在東漢永平二年,據《後漢書·輿服志》記載:"今下至賤更小吏,皆通制袍,單衣,皂緣領袖中衣,為朝服雲。"和王宇清 著《歷代婦女袍服考實》引《後漢書·輿服志》載:"袍之得以擠於男子禮服之林,可要晚到東漢初期——明帝永平二年(公元 59 年)。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後更是得到驗證。漢代袍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有裡有表、絮碎麻、絲綿稱夾袍或綿袍;二是多交領、大襟、右衽、袂寬、祛窄。三是領口、 袖口處繡紋樣。長袖是很輕很薄的那種。然後古代的絲綢技術比較發達,生產出來的衣服,如果你拿起來單看,就是很透的那種。長而寬大的袖子,裡面就等於一個環形流通器,輕輕擺動間,有風吹來就很涼快。

即使到了現代,伊斯蘭教的人,不是那麼熱的天氣還大白褂的麼,所以有時候長袖未必就非常熱吧。

那麼這種裝扮到什麼時候才結束呢?

在明朝之後,這種長袍用的就不多了,清朝的女性以旗袍為主。旗袍不僅能夠凸顯一個人的身材,同時也能夠給人塑造出一種更好的美感。清朝的男性同樣也不再穿長袍上身,他們穿的衣服大多以深色為主。深沉而簡潔,沒有了古人那種飄逸。

綜上所述,古人並不是所有人都穿長袖長袍的額,當然也不存在怕不怕熱這一說了!其實很多影片只是用一種特寫來闡述當時的穿著,並不是每個人每天都是這樣的穿著。是不是感覺古裝劇不少劇情還是比較片面化,大家對於這樣事情有什麼看法呢?


葉知秋意


為什麼古裝戲裡面古人都穿長袍長袖,首先我們先對這裡面說的古人進行分類一類是文人富商士大夫一類是農民,古裝戲裡面基本都是講的才子佳人風流名士。其實在古代這種尊貴的長袍所用的用料都是極好的絲綢做成的,可以說是“薄如蟬翼”,這樣色彩鮮豔又輕薄的衣服怎麼會熱呢?而且士大夫之家的降溫乘涼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接著古代的氣溫比現在要涼爽許多,現在人習慣於空調製冷,所以一到夏天沒有空調就會覺得炎熱無比,但是如果經歷過十幾年前的人,那時候也滅有什麼製冷設備也不會感到很熱,所以古人的耐熱性一定是更強的。

第二我們說一下古代的普通人尤其是農民,都是要通過種地才能養活自己。他們一般情況下是不穿長袍的,穿的都是短的上衣,而且袖子也是比較貼身的,只有這樣的衣服才方便下地幹活兒,不會讓衣服成為累贅。夏天的時候把衣袖和褲腿捲起來,把前胸敞開,或者光著膀子,幹完農活,在河裡面洗一下,然後在大樹下面乘涼也不會覺得夏天那麼炎熱了。


陳郡忱某人


  • 無論是在電視劇還是歷史資料裡,古人都是穿著長袖長袍。古人受傳統的封建思想,是很注重形象的,而穿長袖長袍,衣服樣式,質量,代表著地位高低。對於他們來說,衣不遮體是很不光彩的事。普通百姓有時會穿短袖,挽起褲腳在田裡幹農活。而古人女子更不能裸漏肌膚,而且還得包的嚴實點,他們的肌服只能給丈夫看。所以古人一直以來都是穿著長袖長袍。

那麼在炎熱的夏天,古人穿成那樣,難道不熱嗎。那時的條件很落後,他們可沒有我們現在的空調,冰箱,冷飲這這些避暑降溫的高科技。其實,在古代,那時天氣並沒有像現在那麼熱。且他們穿的衣服雖然是長袖,但都是很輕的很薄的絲織品,穿起來也是很涼爽的。古人也怕熱,但他們也想到了許多降溫的好辦法。在夏天,他們會把剛打上來的井水盛至室內降溫。而普通老百姓有的會在河裡泡個冷水澡。比較富貴人家,則會有一種類似於現在冰箱的青銅冰鑑。就是在裡面放些冰塊,將想要喝的水或酒浸泡在裡面,就可以喝到冰涼可口,透心涼的冰酒水了。當然,古代的冰都是將冬天的冰塊通過人工儲藏在地下冰窖裡,直至夏天使用。

當然,儘管這些能起到暫時的降溫,古人還是會建造一些避暑山莊。好好享受“涼爽”的夏天。


左手指傷


他們沒有一個是不熱的,但是古代的衣服樣式就是如此,向我們現在所穿的衣服是在清朝末年從國外流傳而來的,後來經過200年的改變變成現在的樣子。古代的衣服都是手工製作,長袍是最容易最方便製作的,所以古代大多穿長袍,並不是他們想穿,而是隻有這種衣服愛穿不穿,不過夏天的時候他們也有沙布做的衣服,並不像電視裡那些人為了省錢,只有一種衣服。他們也想涼快,不過條件不允許罷了。


小森短視頻


大家可以看到在很多古裝戲裡,古人都特別喜歡穿長袍。那麼到了夏天,古人不會感覺到熱嗎?長袍拖到地上不會髒嗎?

其實在古代,天氣不會像現在一樣很熱。現代我們有空調,堪比古代皇帝一般的待遇啊。到了夏天,古人會穿絲綢製作成的衣服。一提到絲綢可能大家的疑問就解開了吧。絲綢觸碰起來,順滑無比,穿在身上也很涼爽。

現代我們有空調這樣的製冷神器,古人當然也會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對抗炎熱了。畢竟,古人的智慧,我們也都見識到了。皇帝,會有專門的避暑山莊,皇帝住的宮殿,四面通風,想必,不會很熱吧。

富貴人家也會在屋裡放上冰塊,簡直是比現代還要享福啊。

尋常百姓家,我們也不用擔心了。井水也是非常涼爽的,用井水也不失為對抗炎熱的好辦法。

古代的長袍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穿的哦,只有達官貴人才有資格穿可以穿長袍。


少年愛歷史


古代穿長袖長袍的都是達官貴人,平常百姓要勞作只穿衣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