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突如其來的疫情,好象夜之間,大夥都搖身一變成“廚藝大神”。也讓原來午飯靠外賣的上班族,升級成了會做飯的上班族。

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復工後,中午帶飯自然就成了很多人的首選。自己做飯的確不用擔心病毒了,但又不想早起,所以只能前一天晚上把飯做好,第二天中午再熱一下,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隔夜飯。

這隔了一個或多個晚上的飯菜,加熱了吃還能保證健康嗎?

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最近就有不少白領,因為吃自帶的隔夜飯菜吃進了醫院。


最近,消化內科門診的患者多了不少,幾乎每天都有吃自帶午餐導致發病的,大多是年輕的女白領。

26歲的朱小姐(化名)有帶午飯的習慣。上週四,她帶了前晚剩的炒雞蛋和銀耳湯當午飯,吃完後就腹痛、嘔吐,只好到醫院看病。32歲的徐女士上週也碰到同樣的遭遇。上週五,她帶的是前晚的剩菜,結果中午吃完就上吐下瀉。

專家表示,近日由於氣溫升高,有利於細菌滋生,而她們用微波爐加熱時又沒有熱透,結果導致了食物中毒。


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隔夜飯吃了會致致癌?

多慮了!

“隔夜飯菜”並不簡單是指隔了一夜未吃的飯菜,首次烹飪後放置時間超過8小時的飯菜,就算隔夜菜了。

說“隔夜飯會致癌”,其實是在擔心隔夜後飯菜裡的亞硝酸鹽含量會變多。

首先我們需要對亞硝酸鹽有個正確的認識。

空氣中的微生物會進入隔夜飯,產生一種還原酶,把飯菜裡的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

人食入0.3~0.5克的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3克導致死亡。

亞硝酸鹽還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只要控制在安全的範圍內就不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亞硝酸鹽在進入我們身體之後的代謝速度也比較快,只要沒有超量攝入,對身體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

此外,亞硝酸鹽本身也不具有致癌性,但是亞硝酸鹽在進入我們胃內之後,會和胃內的蛋白分解物合成,形成致癌物亞硝胺。

真正會致癌的物質是亞硝胺,而不是亞硝酸鹽。


人體可攝入的安全劑量是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亞硝酸鹽日允許攝入量為:0至0.2毫克/公斤體重。

據目前各類試驗結果來看,放置24小時以上的剩飯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最多也不超過8mg/kg,遠低於成年人可攝入的安全劑量範圍。

所以,隔夜飯菜還是可以吃的,但常食隔夜飯對身體還是有害的。

給帶飯的“上班族”

幾點建議


1.最好不帶涼拌菜

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 蔬菜經過切分,再調個鮮美的汁,簡直就是微生物的天堂。
  • 如果儲存飯菜的溫度不夠低,那更抑制不住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如此一來甚至還可能會造成我們食物中毒。
  • 所以涼拌菜還是回家現做現吃更安全。


2.提前分裝,及時放冰箱

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 在準備次日午餐時,需要及時將做好的菜撥出來,分裝到便當盒中。等到菜被動過筷或放涼了再裝盒,就太遲了。
  • 這是因為動筷會往飯菜裡帶入唾液中的細菌。而在放涼的過程中,空氣裡的微生物也可能會散落到飯菜上。且飯菜在室溫下放涼時間越長,微生物也越容易滋生。所以更要趁熱打鐵,將裝入便當盒的飯菜儘快放入冰箱冷藏。
  • 盛著熱飯的便當盒立即放入冰箱,飯菜中的熱空氣遇冷收縮,會使便當盒形成負壓從而密封地更嚴實。外面的微生物想進飯盒,那真是沒門路,自然就更安全了。
  • 有人可能擔心:熱的飯菜放冰箱會“傷害”冰箱,縮短它的使用壽命。其實,冰箱沒那麼矯情,只是會多費一丟丟電而已!

3.吃之前徹底熱透,儘量不要反覆加熱

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 吃之前加熱要徹底,這也是帶飯所有安全環節的最後一步。
  • 大家使用微波爐加熱的話需要儘量多熱一會,避免出現部分飯菜已經熱了,部分還是涼嗖嗖的情況。
  • 有的朋友可能會一次做好幾天的飯菜,那就建議只加熱要吃的飯菜。避免反覆加熱,就能減少飯菜中維生素和一些抗氧化物質的損失。

4.隔夜飯怎麼保存?

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 保存隔夜飯時,用保鮮膜包好,待其冷卻後再放入冰箱,以免串味及細菌繁殖。
  • 將剩飯菜分類分裝,葷菜與素菜分開,熟食與生食分開,減少細菌的滋長。
  • 雞蛋、蔬菜、涼菜、海鮮、豆製品等食物不建議保存,最好當天吃完。
  • 保存的隔夜飯如果這餐吃不完,建議只加熱一部分,不要全部加熱。

掌握了這幾個小技巧,

在公司吃隔夜飯菜,

也能吃得更加放心了~


給疫情期間帶飯的“上班族”幾點建議,因為有人還真吃進了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