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的技巧,以點帶面

運營不是傻做,要懂取巧,四兩撥千斤。最好的狀態不是「播一顆種,收一粒果」,而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要

立標杆,以點帶面。


立標杆的邏輯是kol對群體的帶動作用,只需要在一個點上發力,就可以獲得整體帶來的收益。所以怎麼選擇這個標杆,然後怎麼撬動整體,就是我們要思考的。


運營的技巧,以點帶面


先說立標杆在已有場景中的應用。


場景一:小學教師韓老師負責A和B兩個班,A班課堂活躍,B班成績好。於是韓老師在A班講B的成績是如何如何的好,你們得多學習啊;在B班講你看人家A班上課回答問題多踴躍,你們得多學習啊。


靠著打信息差,在學生心目中建立了標杆,促使AB各自提升。至於這個標杆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不重要。


場景二:韓老師共有50個學生,他寧願要5個滿分,也不願意要40個90分。原因有3個,首先,5個滿分可以證明自己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可以繼續複製。


其次,滿分同學對其他同學的示範帶動作用特別明顯,全班可以學習這5位同學的經驗方法,最重要的是告訴大家,是可以通過努力考滿分的。


最後,對於韓老師本人來說,自己班級有5個考滿分的,證明自己的能力,學校會更器重他,家長們也會信服。哪怕班裡有不及格的學生,家長也會覺得是自己孩子的問題,不是老師的問題,


場景三:有一天我回家,發現家門口那條路的路邊不能停車了,因為交警開始給違章停車貼罰單了。


不需要把之前在這裡停過的車全貼一遍,只是每天固定時間出現,貼幾張就走人,3天之後肯定就沒人再在這裡停車了。原因就是樹立了幾個被貼罰單的標杆,而罰單是貼在車窗玻璃上的,其他司機都能看到,所以就起到警告作用。


貼罰單的目的不是阻止那幾輛車的違章,而是告訴所有經常在這裡出沒的司機,這個地方不允許停車,停了會被罰錢。


場景四:韓總是個手機廠商,召開代理商大會,希望讓他們都來代理自己這個品牌的手機,幫著銷售。


在代理商大會上最重要的,就是告訴大家來自河北的張總,代理了我這個手機,3個月賺了多少多少錢,店面從一個櫃檯增加到一個獨立店面,老家把三間平房蓋成了三層樓的小別墅,還娶了漂亮的老婆。最後再把老張請上來講講成功故事,讓他樂呵呵的領個獎狀。


老張就是個標杆,告訴其他代理商,只要跟著韓總幹,也可以像老張一樣走上人生巔峰。會上的各位肯定都覺得老張和自己是一類人,甚至覺得自己更強,所以參與的慾望也會更強。


再說立標杆在運營實際案例中的應用。


案例一:四年前我在創業公司做社區,沒錢沒資源,就想辦法撬。跟達人聊的時候,用90%的時間聊理想聊愛好,剩下10%的時間聊變現,模糊表達可以幫助他們變現,但你得先入駐,和我們一起成長。


和達人確定合作意向之後,再去找平臺,比如微博。說我們有幾個在極限運動領域非常頭部的達人,全國大賽的top3,可以在微博上運營。希望微博給我們流量、推廣位等資源,以及可以幫達人變現。


當時微博正在開放擁抱MCN,他們雖然不會特別重視我們,但也不會攔著。記得當時他們愛答不理的也和我們簽了,給了粉條等資源,當然也給了3個月要完成1個億播放的目標。


我們拿著微博的協議,再回頭找達人打個信息差,告訴他們儘快和我們合作,可以幫他在微博上推廣,再幫他變現。前期接了廣告,我們一分錢不抽,全給達人。在那個階段不為賺錢,而是去打造一個典型的案例,當標杆。


只要有一個案例出來,那就可以滿世界去推,吸引更多達人加入進來。達人越多,我們在微博這樣的平臺能要到的資源就越多,雪球就滾大了。這裡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選誰做標杆,效果會有很大差異,我用下面兩個案例來解讀。


案例二:大概六年前,百度百科找北京市動物園合作,希望在籠子的動物介紹名牌上加百科二維碼,掃描可看百科詞條。動物園的動力不大,而且當時掃二維碼這種玩法沒有現在這麼普及。但經過努力,磕了好久,終於拿下。


需要思考的是,一個小團隊投入這麼多精力在這件事上合理嗎,如果要複製這個模式還需要同樣的時間精力嗎?


北京市動物園搞定之後,接下來很快搞定了北京植物園等相關場所。北京搞定後,全國各地動物園植物園就開始跟進了,北京就成為全國的優秀案例,爭相學習和效仿。對於百度百科來說,複製模式也容易很多,組織各地校園大使推進落地。既節省人力,又幫助校園大使這個業務更好成長。畢竟做校園是需要有價值的任務去執行,所以也是雙贏了。


所以當初先磕北京動物園的時候,要預知到這次的1,不僅只是1,而是很多個0之前的1。只要搞定這個,後續的0就會更多,增速也更快。


案例三:老韓把平臺搭起來,想找兩家頭部品牌合作,比如就是百事可樂或可口可樂,把服務賣給他們。這兩家只要有一家買,另一家以及整個行業就都會被帶起來。但由於之前沒有成功案例,所以這兩家都對老韓的業務不感冒。


於是老韓是這麼做的:


拿著方案找到百事,問搞不搞,百事說不搞;


老韓再找可口可樂,問搞不搞,對方也說不搞。


老韓說行,又回去找百事,說:這次不要錢,資源送你。


百事說:這...好吧,接受。然後老韓又跟可口可樂說:百事搞了哦。


在你無法突破的時候,先別急著獲得收益,找一個切入點,先把showcase搞出來,去撬動其他人,效果會很好。


案例四:浪胃仙是全網頭部的美食大V,在幾個大平臺都能看到她,講一個他在快手的案例。


對於美食這個必爭之地,而且大V的數量也很多,所以肯定沒辦法深度1v1服務,還是要立標杆去帶整體。浪胃仙就是很好的標杆對象,首先他本身在圈內有知名度,做內容創作的人都知道;其次浪胃仙的成功看起來更有可能被複制。


這個「更有可能被複制」是關鍵點,雖然他是大V,粉絲數很多。但內容創作者這個群體裡,會認為浪胃仙和自己是一類人。打個比方,都是坐在一個教室裡的學生,只是他的成績最好。更重要的是,他還不是富二代官二代,也是窮人家的孩子,所以理論上大家都可以像浪胃仙學習,去追上他。


如果快手作為平臺,選擇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標杆,甚至不是同類人的標杆,這就很難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具體快手做的事情,就是請浪胃仙在「美食光合創作者大會」上做分享,由於他本人有「是男是女」和「真吃假吃」這樣的話題點,再加上這是他首次在這樣的場合露面,所以這次事件在業內的關注度很高。


隨後快手又馬不停蹄的推出了浪胃仙全網首次直播,嘗試帶貨變現,也取得了很不錯的GMV和漲粉收益。到這一步,大V漲粉到變現的閉環就完成了,快手邀請浪胃仙給業內做了一次全程真人展示,這就是一個標杆,供全網創作者參考。


還要說說選擇標杆的重要性


在選擇撬的標杆人選時,需要重點關注。要選擇群體更容易認可的標杆,或者具備核心共同特點的標杆。


舉個上文提到的例子,韓老師想在班裡樹立一個優秀學生的標杆,成績好紀律也好。這個標杆最理想的人選是那種家境平平,甚至最好是略低於全班正常生活水平的學生,然後是學習成績頂尖。


選這樣的人做案例,全班同學會覺得毫無藉口可言,必須向他學習。如果韓老師選了一個富二代,那即使這位富二代真的聰明勤奮,其他同學也會覺得他家境太好,自己沒辦法比,所以也間接導致了成績不如他,甚至讓這位同學的好成績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這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運營在選人的時候,一定要選「又窮又好的學生」,這樣大家會覺得這個例子很適合自己,這樣的標杆才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