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慕容復:別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卻研究你為何失敗

《天龍八部》中慕容復是個悲劇。

他的初始條件很好,武功秘籍、金銀財寶、佳人兄弟一樣不缺,最後卻眾叛親離,精神失常。

為什麼呢?

他一直缺能為他指明道路的牛人。

慕容復繼承父志,總夢想著天下英雄尊敬自己,為光復大燕奠定基業。

但從小獨自一人長大的慕容復,其實對人生是迷茫的,無論對生活、愛情還是職場,他只記得那個宏大的夢想,具體落到實處卻總是走入誤區。

《天龍八部》慕容復:別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卻研究你為何失敗

誤區一:尊敬不是靠武力征服獲得,而是做一個內心的強者

少室山下,慕容復認為只要打贏了喬峰,征服了在場的武林好漢,就會有人支持他復興大燕。

但江湖俠士真有那麼蠢麼?

蕭峰之前名動江湖,眾人知道他是契丹人後,全跟他割袍斷義,在聚賢莊蕭峰一身膽氣,打得群雄變色,但無一人放下歧視。

後來蕭峰反對伐宋被囚禁,天下英雄被他的氣節所折服都來救他,玉門關外武林好漢發自內心的尊敬他,願為他拋頭顱灑熱血。

尊敬不是靠征服他人得來的,而是自身的修養和自身的能力到達一定層次,成為內心的強者的結果,可惜慕容復不明白箇中關鍵。

《天龍八部》慕容復:別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卻研究你為何失敗

誤區二:練武不是簡單的獲取知識,而是掌握思維模式

慕容復看過很多武林秘籍,單論武學儲備他和蕭峰棋逢對手,但卻一直成不了蕭峰這樣的武林高手。

和丁春秋作戰,慕容復處處忌憚毒藥,一身武功被完全壓制,氣勢上就先輸了一籌。

而蕭峰同丁春秋打鬥時,無所畏懼直接一招亢龍有悔呼過去,硬是將對方的小伎倆壓回去,一招便取勝。

“丁春秋大驚之下,哪裡還有餘裕籌思對策,但知若是單掌出迎,勢必臂斷腕折,說不定全身筋骨盡碎,百忙中將阿紫向上急拋,雙掌連劃三個半圓護住身前,同時足尖著力,飄身後退。”

慕容復腦中有很多絕學,但只做到知識的堆砌,有其形而無其神,與蕭峰相比武學戰鬥的底層思維他掌握得並不到位。

《天龍八部》慕容復:別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卻研究你為何失敗

誤區三:剛愎自用,“親小人,遠賢臣”丟掉最忠誠的盟友

慕容復父親的假情報使得江湖大佬們殺錯了人,毀壞掉了慕容家的大部分社會關係,但慕容復身邊還是有王語嫣、四大家臣這幾個忠誠擁躉的。

但慕容復剛愎自用,越來越聽不進去盟友的建議。

在靈鷲宮,慕容復居然和七十二島島主等人稱兄道弟,而至於虛竹這樣的高手卻視而不見。

王語嫣數次提示他這樣不好,但他卻根本沒看進去。

慕容復一直有個令人不解的地方,他自己很想要出名,但是從來不結交名人,蕭峰、大理段家、少林方丈等等。

反而在少室山下,不惜身份和丁春秋、遊坦之這樣的人聯合起來鬥蕭峰,王語嫣多次暗示他不要這麼做,他卻不聽最終自取其辱。

後來姑蘇王家,慕容復想要認惡人段延慶為義父。

包不同說: “公子爺,你用心雖善,可是這樣一來,卻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不免有愧於心,為世人所不齒。我說這皇帝嘛,不做也罷。”

慕容覆被包不同的快人快語擊中痛點,不但沒聽反而向昔日朋友下了殺手。

慕容復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一直堪憂,對朋友不夠義氣,對戀人不夠熱情,還總是剛愎自用,停留在自己的想法裡,最後落得精神失常,成為孤家寡人下場。

《天龍八部》慕容復:別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卻研究你為何失敗

誤區四:沒有正確的大局觀,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藏經閣的對話,已經說明慕容家復興的大燕是地方勢力,根本無法在當時的政治格局中立足,只有慕容復還活在泱泱大國的泡影裡。

史料也證明,鮮卑慕容氏建立的燕國從來就沒有統一過天下,甚至連整個北方都沒有完全控制,最強的時候也就是佔據了今天的遼寧,河北,山東,山西,以及河南,江蘇的一部分土地。

燕國存在的時間也非常短,前燕33年,後燕23年,南燕12年,即使從慕容皝建立前燕算起,一直到南燕覆滅,前後一共也只有73年。

歷史上的燕國,不過是個短期割據地方政權的一方諸侯罷了。

慕容復一直缺乏正確的大局觀,當時的政治格局下,復興大燕在當時是非常不現實的,他後來自己也認識到了這點。

然後他居然想要曲線救國,先是入贅西夏國做駙馬,失敗之後,又到想到大理國做義子。

為了自己的皇帝夢,慕容復已經完全喪失了大局觀,總是選擇性的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最後越走越遠,越長越歪。


《天龍八部》慕容復:別人都研究你如何成功,我卻研究你為何失敗

結語:

慕容復一手好牌最終落得如此下場,最主要的原因沒有牛人為他答疑解惑。

不信,你看看蕭峰能成長為大俠,全是因為他人生中的貴人。

每個人生階段,都有位人生導師出現,在關鍵時刻,為他答疑解惑,比如玄苦大師、馬幫主、阿朱。

玄苦大師教會了蕭峰宅心仁厚,馬幫主教會了他計謀和果敢,阿朱教會了他人生的意義和愛。

慕容復呢?全是他一個人在摸索。

其實仔細想想,慕容復身上就有太多我們普通人的影子。

沒高手指點工作、生活、情感、學習的疑惑,只能獨自一人摸索,慕容復的遭遇,我們很多人都遭遇過。

  • 關於心智模式

我們總是把獲得優越感的基礎建立在比人強,比人厲害的基礎上,像慕容復一樣去征服別人來獲得價值感。

  • 關於學習

有多少人習慣了把看書當思考,把收藏當學習,把看懂當掌握,僅僅是完成了知識的堆積,而沒有學習到思維模式。

  • 關於人際關係

有多少人對著親信的人隨便大吼大叫,轉過臉對著陌生人和藹可親,渴望和別人親近?在人際關係上舍近求遠,最後落入喜新厭舊的死循環。

  • 關於關鍵的選擇

有多少人總是選擇性的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帶著有色眼鏡篩選信息,在自我的道路上嗨到盡頭。

很多人都是積極向上的,也渴望改變,渴望進步,但事實上,我們很難實現不斷地轉變和自我突破。

轉變是件很複雜的事,它涉及行為習慣、心智模式、人際關係、關鍵期的選擇,以及人生階段的方方面面。

慕容復和蕭峰的對比,給我們一個殘酷的啟示:貴人的指導,關鍵人物的建議,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東西。

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過自己的貴人麼?你是如何找到的?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