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截止3月30日,美國累計確診163584例,新增確診19875例。紐約州累計確診67356例,新增6677例。死亡1278例。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數字是冰冷的,對病毒的恐懼卻不足以掩埋內心對未來的憧憬。這幾天,好消息傳來,援助已經來到或正在奔赴的路上。紐約人今天不孤單,背後有無數的力量在支持著我們。他們為了我們負重前行,我們怎能心懷悲觀?


希望和力量

病毒勢頭兇猛,疫情消息不斷刷新。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在人們的焦慮中,一線的白衣天使給了我們無盡的希望。5萬多醫師自願加入抗擊疫情的隊伍,並簽下協議,在感染病危時不讓插管,不用呼吸機,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希望和力量8600多名心理諮詢師報名,免費在網上諮詢。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美國正啟動世界上最壯觀的救援行動。從芝加哥運往紐約的救護車隊如同巨龍。

美國海軍醫院船安慰號抵達紐約,以緩解因新冠肺炎患者不堪重負的紐約當地醫院的壓力。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希望和力量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同學們還沒有拿到畢業證書就奔赴抗疫的戰場。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在紐約最艱難的時候,這就是希望和力量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這位老爺爺在醫院門口豎起了牌子。“謝謝大家在緊急情況下挽救我妻子的性命,我愛你們所有人”。

他的妻子是眾多病患中的一例,只是一個生命;而對於他而言,救治好的妻子是他世界的全部,是他唯一的宇宙。謝謝醫務人員!

紐約加油!美國加油!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打動特朗普的畫面

這幾天,美國媒體報道了紐約艾姆赫斯特醫院救治的畫面,也動容了特朗普總統。在最新的記者發佈會上,他就描述在電視上看到,“屍袋遍佈(醫院)走廊,我看著他們把卡車運進來,那種冷藏車,因為他們無法處理屍體,有太多在那裡了。”對於艾姆赫斯特醫院,特朗普表示自己在那附近長大,知道是一座好醫院,對於看到的場景他表示,“我看到了以前從未看到過的場景,我的意思是我看到過,但只在電視上和遙遠的地方看到過,而在我的國家從未見到過。

特朗普總統還具體描述道,“我看見卡車停下來,取出屍體,那些卡車的長度和(白宮的)玫瑰園一樣,看見那些黑色的屍袋,你會問起:這裡面是什麼?這兒是艾姆赫斯特醫院,那一定是物資,但這不是物資,裡面裝的是人。我從未見過像這樣的事。

艾姆赫斯特醫院的醫生拍攝了視頻,可以清晰地看到,醫院找了一輛冷藏車來存放屍體,呼吸機緊缺以及不得不四處去求,罹患新冠肺炎的病人在與病毒抗爭,但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緊缺。 \u0010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特朗普總統被令人悲痛的場景震撼了,對於新冠肺炎,他應該終於不把它當大號流感對待了吧。希望總統的重視,能夠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拯救美國。真心希望死亡之神不要再肆意收割人們的生命。

“硬核”紐約父親拒“熊孩子”入門

如果孩子在這個新冠病毒肆虐的日子裡還在出去遊玩怎麼辦?紐約一名51歲的父親萊文給出了最“硬核”的回答——不許回家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萊文21歲的兒子是和朋友們去南方度春假,疫情爆發以來,父親萊文每天給他打電話,告訴他形勢比較危險,希望兒子和朋友們結束度假,早點回家。但“熊孩子”馬特不僅不聽父親的勸告,還給父親發來和朋友聚集在戶外,聽現場音樂會的照片。這下可氣壞了萊文,他直接告訴兒子不能按原計劃旅行回來後住在紐約的家裡。他說,“

馬特的爺爺奶奶現在跟我們住在一起,不能讓他們接觸剛從外面回來的人,天知道馬特接觸過什麼。

萊文不僅拒絕了兒子想讓他去機場接他們的要求,還對他們回家來開馬特的車都發出了行為規定,“他們在我們家的車道旁邊下了車,我當時對他們說,‘就待在那兒!不要再往前走了!’”連孩子們想用一下家裡的廁所也被萊文嚴詞拒絕了,“如果你們有誰想上廁所,就去灌木叢裡”。總之就一句話——離我們遠一點!

馬特和朋友們沒辦法,只能驅車回學校住宿舍了。好在父親還給孩子的汽車後備箱裡裝滿各種食物,並留下了300美元。看來,馬特最近似乎都不可能回家了。

萊文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我愛我的兒子,但安全起見他們不能住在家裡,這太冒險了。

對付“熊孩子”,沒點狠招怎麼行?疫情當前,無情勝有情。

來自朋友的溫暖

其實,直到今天,防護用品我只有口罩,其它的洗手液、消毒液、手套等等都沒買到。還好有朋友幫忙準備。終於娓娓可以全副武裝,繼續戰鬥了。


高娓娓疫情日記:美國力量!全美志願者奔赴紐約支援抗疫

感謝朋友們帶來的溫暖。

總覺得,即便再苦也不用說出,苦難不必要販賣。

生活不易,總有人比你更艱難。沒必要過分強調自己很慘。文字是應該給人帶去希望的,可以不深入,但要讓人看到一種對生命的渴望。

能看到這個世界是有愛的,就夠了。

淚水不是最動人的,忍住眼淚、負重前行才是最感人的畫面。

這裡有希望,有愛,有守望相助!對抗病毒,我們終將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