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無論是古往今來,人們穿得、吃的、用的都不盡相同,卻都痴迷熱衷於折騰房子了。越是有錢的人,在房子上花的心思就越多:

要大、要奢華、要獨一無二!

自打擺脫了穴居生活,人類就開始變著花樣,用不同的材料,建造各種形態各異的房子。整個人類建築史,又是一部人類文明的進步史。而當人們在造房子遇到各種難題的時候,就是人類科技更進一步之時。

最近讀了一本英國建築師帕特里克·狄龍所著的《建築的故事》。這人很有意思,既是建築師又是歷史學家,還拿過普利策新聞獎。這三者結合在一起,讓他既有理科生嚴謹的學術思維,又有文科生對人文知識的深入瞭解,更難得的是他具有故事思維,能把前兩者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狄龍還是一位兒童科普讀物作家,曾經為英國的孩子們寫過一本《英國的故事》。《建築的故事》實際上也是寫給孩子的讀物,適合10-16歲的青少年自主閱讀。

這本書豆瓣評分高達9.1分,裡面有大量建築物的剖面圖,加上語言生動有趣,同樣適合對建築完全不瞭解的門外漢拿來做入門讀物。

讀了你就會發現,為什麼人類如此痴迷於造房子,這是因為只有房子能給人以安全感。

人類的血肉之軀那麼脆弱,只有建築才能長長久久地流傳下去。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就像凱撒大帝那句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一樣,人類中那些有野心的人也希望用建築讓萬世子孫能夠記住自己:我來,我在,我造房子

血肉易散,而建築不朽!

從穴居走向小木屋

最早住在森林中的人從山洞出來後,開始試著用木材搭建房子住。他們砍下一棵棵大樹,用圓木疊在一起築成牆。但是圓木很難固定,人們發現把圓木砍出缺口,在牆角交叉重疊,牆壁就會很容易固定起來。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在蓋屋頂的時候,人們又發現尖尖的房頂不容易積雨水,但是尖尖的房頂也有一個缺點,就是會把牆體往外推,於是人們又研究出了橫樑,讓木屋結構更加穩定。

圓木屋確實很結實,但建造起來太累,造一棟要砍好多木頭,還要扛過來,太累了。偷懶是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有什麼辦法不要砍那麼多木頭呢?那就先用木頭搭一個木頭框子吧!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於是人們用木頭搭了一個房子的外框,然後每隔一段就立一根柱子,在柱子的頂端和底部加橫木,然後用木板或者交錯的樹枝來拼外牆,再用泥巴、黏土來填滿縫隙,讓房子得以充分發揮遮風擋雨的基本功能。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這種房子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居住需求了,但人類仍不滿足,因為這種木屋雖然搭起來比圓木屋簡單,但是因為太單薄,用力一推就嘎吱嘎吱地搖,風稍微大點,還有被掀翻的危險。

某個人類中的聰明人就發現,在木質框架中加入傾斜的木條做支撐,整個框架就會更牢固,不容易搖晃。

簡簡單單一座小木屋,經過了這麼多變遷。人類在不斷改進建造方式的同時,也變得更加聰明起來。

不朽的金字塔,源自於對死亡的恐懼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類的智慧凝聚到一起,出現了文字。非洲腹地的深處,尼羅河的沿岸,古埃及文明興旺發達起來。

埃及的統治者被稱為“法老”。在眾多“法老”中,有一位名叫左塞爾(Djoser)的法老。

像所有具有雄才大略的國王一樣,他征服了觸目所及的一切領土。唯有時間,不肯聽命於他。日子一天天過去,偉大的法老也會漸漸變老。他是如此驕傲又自負,難以忍受自己會有一天,像那些販夫走卒,窮苦百姓一樣,被死神帶走。

像秦始皇一樣,偉大的君王總是夢想著能擊敗死神,長生不老,永遠地享有臣民的崇拜和無邊的權利。

左思右想,於是他選擇——造房子。

有一天左塞爾法老在沙漠散步的時候,看到了連綿的群山。他突發靈感:人死之後,塵歸塵,土歸土。唯有群山不朽,岩石不滅。如果能建造一座岩石砌成的陵墓,那麼即使過了千年,他依然可以不朽,他的名字就能永世流傳!(毫無疑問,他做到了,至少現在我們還知道有一個法老名叫左塞爾)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法老命令大臣召集工匠為他建造偉大的石陵。法老動動嘴,大臣跑斷腿。

伊姆霍特普作為法老最得力的大臣,順利轉職成了包工頭。他教泥瓦匠們先把石頭表面打磨光滑,然後把石頭砌在一起,組成一個巨大而平整的平臺。然後在平臺上建造更小的方臺。層層累積,一直到拔地而起一座巨大的三角形的建築物,這就是流芳百世的“金字塔”。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左塞爾並不滿足,他又下令在金字塔外建造一圈神廟,來彰顯他在陽間跟陰間的權勢。

神廟的外壁同樣光滑,包工頭伊姆霍特普讓人打造了巨大的石柱支撐神廟,石柱上還雕刻出蘆葦圖案和棕櫚樹葉子,以及法老左塞爾帶著軍隊四處征戰的壁畫。

可見數千年前,這位大臣就已經深諳溜鬚拍馬的三味真傳。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他還在神廟外牆上雕刻了14道假門,供法老死後的靈魂得以進出。傳說金字塔裡還有讓法老復活的全套儀式設施。

千年以後,當這座金字塔從沙中露出真容,人們不由驚呼:左塞爾的夢想成真了!

法老早已灰飛煙滅,唯金字塔永存!

一場露富惹來的禍事——凡爾賽宮

我們常常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一個人有錢。但很少有人想過,當一個富人真的比國王還有錢會如何。

清朝時貪官權宦和珅就因為太有錢,招致嘉慶皇帝眼紅,被抄了家,故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之說。

在法國,也有這麼一個差不多故事。

當時法國的財政大臣尼古拉斯·富凱(名符其實的富有的凱子),號稱法國最有錢的人。但是你有錢就有錢唄,偷偷揮霍,誰也不會把你怎麼樣。

這位富凱卻不肯藏拙,持巨財而不能炫耀,對他來說就像錦衣夜行那樣難受,非得顯擺不可。而且他還不是一般的顯擺,他簡直就是老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了。

他嫌棄法國的王宮太過寒酸,想要建造一座讓王宮都失色的宮殿,享受國王都享受不到的奢華。(老實說,這個情商,擱宮鬥劇裡,絕對連片頭曲都活不過去,分分鐘拉出去砍了)。

敢想他就敢做,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富凱在巴黎郊區,皇帝騎馬半天就能到的地方買了一個超大的莊園,僱傭了法國最好的建築師路易·勒沃給他設計宮殿;著名的畫家夏爾·勒布倫給他設計室內軟裝;又讓當時聲名顯赫的園林設計師安德烈·勒諾特爾來佈置花園。

很快沃勒維孔特城堡就建成了。富凱一高興,決定大宴賓客。為了炫富,他專門請來世界著名作家莫里哀給他這宮殿專門創作一部戲劇,又請了法國最好的廚師來準備晚宴。

最令人目瞪口呆的操作是,他還邀請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而這位著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本人是著名的奢侈品愛好者。有人曾形容他像一隻“孔雀”一樣,總愛炫耀自己的羽毛。

你們可以想象,路易十四跑來一看,富凱穿得比自己好,吃的比自己好,住的比自己好,看的、玩的都比自己好,襯得國王像個鄉巴佬。吃完飯富凱還在花園陽臺大放煙花,那絢爛的煙花把國王的臉色映襯得青一塊,紫一塊,煞是好看。

這頓飯沒吃完,路易十四就憤然拂袖而去。回宮後的國王越想越氣,我雖然沒你有錢,但我比你有權啊!連天亮都等不到就把富凱抓了起來。

後來,大文豪伏爾泰在書中寫道:晚上六點,富凱還奢華地如同法國國王一樣,但到凌晨兩點,他就啥也不是了

19年後富凱死在了監獄裡。但他的錢是香的。富凱跌倒,路易吃飽。搞了這麼多錢,國王也不想錦衣夜行,於是他幹了和富凱一模一樣的事情——造房子,不,是建造宮殿。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他召集了給富凱設計宮殿的原班人馬,不得不說,富凱這人腦子雖然不夠用,但品味還是不錯的。路易十四花了更多的錢,建造了一座更華麗,更大的宮殿,給其起名為——凡爾賽宮。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類似這樣的建築故事還有很多,《建築的故事》最棒的一點就是它不僅僅向你介紹建築,而是通過建築給你講述背後的悲歡離合。

建造房子的普通工匠,沒有機會享受奢華的房子,監工的大臣也不能享受到房子,甚至於下令建造的人也未必能熬到房子落成的那一天。

但是那又如何?

千百年以降,國王、王后、公子王孫都已不在,唯建築永垂不朽,永遠散發著人類文明的灼灼之光。

人類對房子的熱愛,早就已經寫到了基因裡。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再次推薦一下這套書,可以買來囤給10-16歲的孩子看,也可以自己先一飽眼福。如果旅行的時候見到這些著名的建築,你就不用只會一句:“哇塞,太美了,怎麼可以那麼美?!”而是可以如數家珍地對身邊的驢友,徐徐道來每一塊磚背後的故事。

房子啊,房子!人類為什麼都如此痴迷於造房子?

點點下方橫幅,把它帶回家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