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南懷瑾先生: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01

做一件事情,無論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時最危險


一般人做事“常於幾成而敗之”,快到成功的時候失敗了,爬樓梯還剩一階就要爬到頂上,突然跌下來,骨頭也跌傷了,照X光打石膏,這是“幾成而敗之”。


(小編再次提醒:最近幾天,全國各地戰“疫”捷報頻傳,一個個都是特別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是,各方專家也仍在持續發出警告,在這個關鍵時刻,請大家繼續堅持高度警惕的狀態,保護好我們的勝利果實,莫要功虧一簣!切記,切記!)


做一件事情,無論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快成功會使自己昏了頭,一高興,眼前的成功反而成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縱然不死,卻要再重新開始了。所以說一般人多半是“幾成而敗之”,在幾乎快要成功的時候反而失敗了。


但是,要注意“幾”字,再進一步做更深一層的講,成敗都有它的先機,有它的關鍵。


先機是什麼?是“未兆易謀”那個兆頭。一件事情的成敗,常有些前後相關的現象,當你動作的時候,它已經有現象了,自己沒有智慧看不出來;如能把握那個“機”,就不至於失敗。


所以,一般的人們“幾成而敗之”,是因為把壞的機看成成功的機,自己看不清楚,結果失敗了。這是進一步解釋“幾”的道理。


老子再告訴我們“慎終如始”,青年同學們對這幾個字要好好記在腦海裡,這是一生成功的大原則。


他告訴我們,到了成功的時候,你要保持開始時的那個態度,那個本色。即使做了最偉大的事,戴上皇冠,坐在皇位上的時候,也要心中無事,就像在媽媽懷抱裡一樣的平凡,那就真的成功了。


更要知前因後果,不要因為成功就得意,因為學問、事業有成就而滿足得昏了頭。這樣馬上就會“幾成而敗”,失敗了。在爬到最高的時候,始終保持開始時那個心情,你就永遠是成功,因為你不自滿不驕慢,很平凡。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任何的成功不要滿足,永遠保持開始第一天那樣的心情,則永遠沒有失敗,永遠是進步的。

(《老子他說初續合集》東方出版社)


02

“禍莫大於輕敵”


“禍莫大於輕敵”,這是一個原則性的說明,我們曾引用過一句歷史上的名言,“諸葛一生惟謹慎”,仔細研究諸葛亮,他唯一長處是一輩子謹慎小心。


《老子》這章最後的結論,“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做人做事也是這樣,甚至於碰到一件小事,得到了十塊錢,一樣要小心謹慎處理。所以真要做到莊嚴而藝術的人生,就不要忽略每一件小事,也就是不可以輕敵。


這個“敵”字,並不一定指敵人,外來的境界就是敵,佛家所講的“依他起”,也是這個意思。中國文字中的所謂“敵體”,就是外在的環境,你的對方也是,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人、任何事。


能夠這樣的話,你莊嚴的態度自然產生優良的品格,品格達到了最高處,就是最大的藝術。所以老子告訴我們“禍莫大於輕敵”,如果輕敵的話,“幾喪吾寶”,連寶貴的生命都會喪失丟掉。(《老子他說初續合集》東方出版社)


03

“禍患常積於忽微”,大禍經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的地方


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沒有任何一點小事可以馬虎的。歐陽修有兩句名言,我經常上課時引用。他說:

“禍患常積於忽微”,大禍經常出在小地方,很不注意到的地方。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積起來,就成為大毛病。


還有一句,“智勇多困於所溺”,一個人有智慧,有學問,有大勇,可是他有時一點都用不出來,因為你有所溺愛,就會有偏向。甚至情緒上的一點偏向,習慣上的一點偏向,就把你矇蔽了,你的智慧判斷就錯誤了。這是“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的道理,所以“大事必作於細”,也就是這個道理。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一個真正的聖人,不吹大牛,不說大話,不狂妄,只是小心謹慎。


關於這一點,有人拿歷史上的兩個人物說明一個做人的道理——“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

。諸葛亮一輩子的長處,成功要點,就是小心謹慎。呂端是宋朝的一個名臣,大宰相,在歷史上這兩個人物的處事態度,構成一副很好的對子。呂端這個人平常看起來糊里糊塗,馬馬虎虎,但是他不是真馬虎,他是大智若愚,是真精明假糊塗。他處理大事一點都不糊塗,他說:“我小事馬虎,大事不糊塗。”那是自吹的話,真能夠對大事不糊塗的人,小事一樣看得清楚。


就像一個人眼睛很亮的時候,一眼看出去,整個的場面統統都看清楚了,小地方也都看到了。大聖人因為他不自以為是,不傲慢,不自驕,故能成為真正的偉大。所以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是因為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老子他說初續合集》東方出版社)


【以上文章來源於南懷瑾東方講堂 ,作者南懷瑾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