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華僑城中學空中課堂

“黑板上排列組合,你捨得解開嗎?”

……我解得開嗎!?

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華僑城中學空中課堂

每每面對黑板上如天文數字的公式運算

那催眠的效果堪比“安眠藥”

可能你就走神幾秒鐘

抬頭便是“春秋換代”一臉茫然

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華僑城中學空中課堂

數學課教著教著就變成“傳統強灌課”,千篇一律的的講課,思維固化的解析。在聽過南山區數學教研員高考專家周愛國的分享後,僑中博士老師肖燕坐不住了,總結五點妙招,硬核推翻“強灌型”數學課。聽說她的課堂也有很多新梗,看看博士老師怎麼說!

都說數學是一種邏輯的鏈條,是一種思維的體操。這個學科的特點是環環相扣。其中如果有一個鏈條斷掉了,再想連起來,便要付出雙倍的努力。

BUT在“傳統強灌型數學課”面前簡直就是把環都砸開,之後抓起哪個套哪個,讓學生們死記硬背套公式,忽略了其中的邏輯性。

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華僑城中學空中課堂

因此,如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們學會數學的邏輯性尤為重要。

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華僑城中學空中課堂


1

題不在多,記住則靈

高三數學課,尤其是二輪複習的數學課,當然要講習題,那應該講什麼樣的習題?應該講“以題固法”的經典習題。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基本方法的掌握,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才能讓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

周老師講課,內容看似不多,三道例題,其中還留有給學生課後思考部分。但學生課後能立刻回憶出課上的內容,能用一兩句話概括所學。

而我們年輕教師經常貪多,一節課講七八道甚至十幾道習題,一節課容量特別大,看似講了很多,但一節課下來,學生收穫並不多。

於是乎,我們通過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期望以此來應對考試。但是,越是做大量的題,越是心慌,總有沒見過的題。於是老師和和學生都在題海中掙扎,苦不堪言。

周老師的課,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一節課的好壞,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掌握了多少,記住了多少。

當然要做到講“以題固法”,對教師來講,並不是件輕鬆的事。這意味著作為教師,要認真地鑽研教材,鑽研教材中的知識框架和脈絡,鑽研重要的原理、定理,鑽研經典例題,體會其數學思想或方法。

這也意味著任何一本參考書都無法拿過來直接用,都需要我們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站在教材的至高點居高臨下地看待知識之間的聯繫,重新整合各種參考資料。

2

試錯就是數學中的“牛頓蘋果”

在高三課堂上我們很少看到數學老師會讓學生們多去“試錯”,更多的是將正確的解題方法及步驟灌輸給學生。

但周老師卻說出學生已經意識到的確沒有表達出來的學習障礙,或者學生還未意識到,只是潛意識覺得自己有問題的點。

比如周老師反覆提到的“大膽畫,勇敢說”,這是我們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很多時候並不是一點想法都沒有,只是怕出錯、不敢嘗試。

教學中經常遇到的情況是,等老師講完以後,學生會說“我一開始也這麼想的,但……”。這說明,學生腦子裡會有一閃而過的火花,這是他們的數學直覺。

作為教師,要善於抓住這點閃光,鼓勵學生表達出來。即便是不對的數學直覺,也應該大膽地說出來,只有說出來,才有糾正的機會,才能慢慢培養出正確的數學直覺。

而我們在平時教學時,經常是出於趕進度的需要,怕在這裡“浪費時間”,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不給學生試錯的機會,一股腦就把正確的方法和步驟告訴學生,讓他記住。

事實上,這反倒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沒有經歷充分思考的知識是很難被記住,更加難以遷移的。更可怕的是,這種做法長期會導致學生不敢試錯,不願意思考,急於求成地想要“標準答案”。這無論對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都是極其不可取的。

3

風過留雲,數過留“痕”

周老師說“學習留痕”。學生經常做一題丟一題,過幾天就算拿同樣的題,他也忘得一乾二淨。

當然,這裡面有部分原因是,第一次學習時,就沒經歷充分的思考。但周老師明確指出,還有一個原因學生沒有及時記錄的習慣。

周老師給我們做出了極好的示範,在講完一題總結完一題後,立刻留出時間,要求學生總結並且“記錄”!我自己平時也沒有記錄的習慣,經常是當時感受特別強烈,冒出了一些好點子,但沒有記錄下來,或者跟自己說過會兒再去記,但事實是,根本沒有“過會兒”,即便等會兒真的去記了,已經沒有當時的感受了,只能悻悻作罷。

4

簡易口訣打造數學“記憶宮殿”

數學“記憶宮殿”的建立於數學來說尤為重要,而具體實施則可編簡單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這不僅是一節課的總結和昇華,也是幫助學生鞏固記憶,便於提取記憶的絕好方法。

人是很難用語言精確記住一長串操作性的語言的,而解數學題恰恰就是一步接一步的操作或方法。

周老師的方法是用簡潔的“口訣”幫助學生記住操作。

比如,研究一元二次函數圖像,有很多要注意的細節,周老師總結為“二看”。學生很容易記住“二看”兩個字,再結合圖形,“一看對稱軸,二看函數值”就呼之而出,再此基礎上再引出具體細節,“看對稱軸”看是否落在給定區間內,“看函數值”看頂點或端點的函數值/正負。

5

把控教學節奏,爭做數學“攀高者”

如果用最少的語言來表達我的聽課感受,那就是“舒服”。周老師講課,整個節奏太讓人舒服了。不徐不疾,細細道來。

當然這不是一天之功,需要長期精心打磨,需要淵博的學識作為底氣的人格魅力,才能逐漸形成讓人如沐春風的講課風格。但,這就是榜樣的力量,讓我們青年教師有了努力的目標和前進的動力。

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華僑城中學空中課堂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華僑城中學的老師們縱使已達到博士水平,仍然在學習的道路上求索,僑中學子幸得此師,如何不全力以赴,蟾宮折桂。

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華僑城中學空中課堂

華僑城中學作為擁有全區最多博士老師的學校,還率先獲批成立區“博士工作室”,學校十位博士教師組成的天團,更是一舉成為南山區首批博士工作室主持人。他們精湛的教科研能力、良好的文化素養、優秀的教學技術,以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都成為引領僑中發展的重要力量,也營造了僑中樂學鑽研的氛圍。

在未來探索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僑中將築巢引鳳,不忘初心秉承深圳教育核心理念“培養高素質名師,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助力打造智慧教育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