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財新週刊》:救民生,救需求,刻不容緩

國內國際雙重衝擊,民生全面承壓。救民生,救需求,刻不容緩。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對3143個樣本家庭的“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調查”,60.9%的家庭認為2020年收入相比2019年會有所下降,25.9%認為會大幅下降;其中,2019年家庭年收入在3萬以下的家庭,39.4%認為會大幅下降。41.6%的家庭表示2020年消費會有所減少,14.2%的家庭預計會大幅減少。


最新《財新週刊》:救民生,救需求,刻不容緩

3月19日,全國首趟從湖北始發的返崗專列滿載551名湖北務工人員,抵達終點站廣州南站。




陳寶眼看著四口之家再次走到垮塌的邊緣,他想使勁托住,卻有心無力。


36歲的陳寶是湖北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手機上的紅色健康碼又讓他多了個身份——新冠病人。儘管已經康復兩月了,但這個紅色標籤擋住了他所有的出路。他是單親父親,家中生病的老父母、上小學的女兒,都指著他一人。年前家裡僅剩一兩千塊錢,幾乎消耗殆盡,水電費都要交不上了。


陳寶的家在黃岡市英山縣南河鎮。英山屬鄂東大別山地區,曾是深度貧困縣,正在接受“摘帽”驗收。但疫情衝擊不可謂不大,依託溫泉的旅遊業停擺,支柱性的茶產業受到嚴重影響。尤其嚴重的是,農民工復工延期,不少至今滯留家鄉。他們多是家裡的頂樑柱。


放眼湖北,情況類似,湖北是農產品大省,從孝感市雲夢縣20多年的蔬菜產業,到宜昌市秭歸縣的橙子⋯⋯很多農產品都銷售困難或價格大跌。湖北正在面臨疫情的後續衝擊,多名受訪者表示,外省客戶對湖北農產品仍有顧慮,湖北人出去打工仍有困難。


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與湖北互認健康碼。不過,勞動力輸出任務仍然繁重。據官方披露,湖北省常年出省務工600萬人左右。截至3月19日,除武漢市外,全省16個市州通過“點對點”輸送赴省外務工人員約12萬人,正在對接廣東、浙江等省並將陸續外出約150萬人,還將進一步拓展與對接輸出約255萬人。


從全國來看,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波及民生深遠。建築、餐飲、家政、旅遊等吸納大量就業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就業的行業,仍然半停擺。從南到北,有不少菜農果農在疫情期間看著果蔬爛在地裡。疫情帶來的減產恐帶來後期農產品通脹風險,助推民生壓力。


國內經濟活動逐漸解封之際,國際疫情的影響又山呼海嘯而來。外貿企業大量歐美訂單遭取消或延期,企業裁員或放假已經開始。




根據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對3143個樣本家庭的“新冠肺炎疫情專項調查”,60.9%的家庭認為2020年收入相比2019年會有所下降,25.9%認為會大幅下降;其中,2019年家庭年收入在3萬以下的家庭,39.4%認為會大幅下降。41.6%的家庭表示2020年消費會有所減少,14.2%的家庭預計會大幅減少。


數月中斷收入已經令不少家庭陷入困境。收入下降帶來的消費緊縮將令經濟進一步承壓,或帶來惡性循環。中國現有紓困和經濟提振政策主要著眼於企業端,不少專家表示,民生救助政策力度不足。救企業是不夠的,救民生,已刻不容緩。



最脆弱家庭面臨垮塌


疫情發生時,陳寶在武漢打工。他白天在一家服裝小作坊,沒有底薪,平時從早上8點幹到晚上8點,週末幹到下午五點半,忙得沒時間喝水,吃飯也是十分鐘扒拉一下,一個月能賺4000塊錢;晚上收工後繼續去擺攤賣小土豆、長沙臭豆腐。他不敢在鬧市區,躲著城管在偏僻的地方賣,忙到晚上十一二點,能再掙一兩千。這樣汗流浹背,省吃儉用,才能勉強餬口。


陳寶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但不是低保戶,除了每年1000元的教育助學,沒有其他補助。全家四口人只有1畝2分地,只夠自己吃的。陳寶的父親原本一隻眼睛看不見,幾年前車禍摔斷腿,借了幾萬塊錢才救過來,現在腿裡還有鋼板,腫得厲害,又有嚴重的高血壓。孩子在讀小學,雖然免學費,但每學期還有校車費、生活費、試卷費,算下來也要兩三千。


去年農曆接近臘月底的時候,陳寶開始燒得厲害,孩子放假了,跟他一起去擺攤。他實在難受,只能孩子賣,他在旁邊看著,幾乎一個星期沒怎麼吃飯。臘月二十五,他回到英山縣,堅持不下去了,去醫院拍了片,說是肺部感染比較嚴重,讓住院。第二三天,關於這病更確切的消息傳來,醫院才把他隔離起來。陳寶年輕,恢復得比較快,初四初五左右,醫院通知他出院。之後,政府又讓他們全家到隔離點隔離了十幾天。去隔離的時候,因為家裡一頭豬沒人照顧,陳寶的母親哭得厲害,村裡答應安排人餵豬。


陳寶說,尚未領到政府的臨時救助,他不想靠政府救濟,想盡快找點事做。3月25日,縣領導過去慰問,帶了一個救災包,裡面有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有什麼困難儘管跟村長說”。陳寶第一件事就問健康碼什麼時候能轉成綠碼,縣領導表示,這個沒辦法,都是統一的,“可能還要等兩個月”。陳寶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辦了,眼看著山窮水盡,他感覺家快垮了。


新冠病人群體,無疑是受影響最大的群體之一。在武漢打工生活的程玲夫婦在春節後先後發病,健康碼至今也是紅色。他們年紀較長,還要調理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工作。


受身體受損、健康碼、就業歧視等影響,新冠病人誤工的時間將較普通人更長,或帶來新的因病致貧、返貧。其中很多農民工沒有失業保險。


即便未感染新冠,不少困境家庭也不堪承受疫情重壓。




2月26日至3月3日,社工機構“協作者”對46個困境農民工家庭做了第二輪動態監測評估。結果顯示,僅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勞動力恢復工作。即便復工,也因工作時長等疫情影響,導致收入減少。未復工的家庭,一些家庭存款消耗殆盡,開始通過借錢、花唄、透支信用卡等方式維持生活。還有人因此陷入網貸漩渦,這些家庭多有因病致貧、喪失主要勞動力、單親、隔代撫養等情況。接受調查的近八成農民工,從事非正規就業,有活就幹,幹一天活掙一天錢,維持當天的生活。


有的家庭有低保,但人均每年三四千元的低保不足以維持生活。米粒52歲,2012年為了丈夫和孩子治病來到北京,靠拾荒和擺攤為生。疫情讓她喪失所有收入來源。一家三口都有病,她一想到未來就恐懼,靠藥物控制抑鬱。


2020年,中國貧困線收入標準為人均年收入4000元,這仍屬赤貧標準。還有很多臨近貧困線的家庭,也非常脆弱。


江西社工劉玉方服務的家庭,有一戶在江西新餘,爺爺帶著上小學的孫子,父親沒有履行照顧家庭的責任,爺爺靠種點地去趕集。他們既不是低保戶,也不是貧困戶。疫情一來,集市關閉,這家人生活更加困難,實在想吃肉了才去買二兩肉。


眼下,開學在望,不少家庭仍在為學費發愁。很多流動兒童就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無法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如果未得政府財政支持,學費達每學期數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