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這位開國上將說:不為百姓說話,就是品質有問題

在1955年的大授銜中,有很多人的軍銜都評低了,比如王近山、鍾偉、賀晉年等等,但也有一些人正好相反,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成了幸運兒。

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個人,名叫閻紅彥,按照規定本來不應該有軍銜,卻意外成了將軍,還是上將,這是怎麼回事呢?

建國後,這位開國上將說:不為百姓說話,就是品質有問題

大家都知道,授銜不光要考慮戰功、資歷,也要考慮“山頭”的平衡。在紅軍時期,我軍有所謂的四大“山頭”,即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大名鼎鼎的劉志丹,就是陝北紅軍的代表人物,可惜去世得早,錯失了一位“元帥”。

在大將中,徐海東算是陝北紅軍的半個代表,那麼在上將中,誰應該作為代表呢?其中賀晉年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紅軍時期,賀晉年是陝北紅27軍軍長,政委是王平,55年的上將;抗戰時期,賀晉年擔任旅長;解放戰爭時期,賀晉年是四野11縱司令、15兵團副司令,直到1955年授銜時,都是副兵團級幹部,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上將的標準。

建國後,這位開國上將說:不為百姓說話,就是品質有問題

但可惜的是,因為跟高崗走得近,賀晉年被一降再降,成了全軍唯一一個副兵團級的少將。

而頂替賀晉年成為上將的陝北紅軍代表,就是閻紅彥。當時,毛主席說過這樣的話:“陝北師的問題,我當時沒有處理好,這次上將名單中一定要有陝北紅軍的代表,我看閻紅彥就是陝北紅軍的代表!

那麼,閻紅彥到底有沒有資格當上將呢?

應該說,閻紅彥的資歷也不算低,紅軍時期,跟賀晉年都是軍長,抗戰時期也都擔任過軍分區司令,解放戰爭時期,閻紅彥是二野的縱隊副司令,比賀晉年低了一級。

但更重要的是,建國後閻紅彥就離開了軍隊,到授銜時,正擔任四川省副省長,按規定是不應該被授予軍銜的。但因為賀晉年的原因,閻紅彥被破格授予上將軍銜。

在我黨歷史上,閻紅彥一直是一副剛直不阿、光明磊落的形象,還因此屢次被陷害。

在抗戰時期,高崗受寵,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找到老同事閻紅彥,讓他向中央提議成立陝北師,閻紅彥做師長,自己做政委。但閻紅彥知道他的那點小九九,就拒絕了,據說還罵了他一頓。

建國後,這位開國上將說:不為百姓說話,就是品質有問題

就這樣,高崗對閻紅彥懷恨在心,屢次打他的小報告。

1945年七大會議,高崗被提名為中央委員候選人,又是閻紅彥站出來反對。可想而知,當高崗一路高升的時候,閻紅彥會有什麼結果。

直到高崗被打倒後,閻紅彥跟他的鬥爭才被公之於眾,毛主席還專門向他道歉:“閻紅彥同志,很對不起,把你冤枉了10多年,當時只怪我看錯了人。”並公開評價說:“閻紅彥是一位好同志。在陝北蘇區、陝北紅軍、陝北黨的建立過程中,除了劉志丹、謝子長,數閻紅彥的貢獻大。”

閻紅彥在擔任雲南省委書記時,經常去各地微服私訪,有一次,在路上遇見一位老太太,正拄著柺杖艱難地趕路。閻紅彥問她去哪裡,老太太說,去公共食堂吃飯,離這裡還有二十多里。

閻紅彥一聽,愣住了。

回去後,閻紅彥開了一次省委會議,大聲說:“一個老太太吃個飯要走20多里,誰發明的?還把我們的群眾當人不?公共食堂根據群眾意願嘛,辦不好就散嘛!”

建國後,這位開國上將說:不為百姓說話,就是品質有問題

後來,閻紅彥還專門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反映這個問題。

要知道,當時正是“三面紅旗”迎風飄揚的時代,公共食堂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事物,全國上下都在大辦公共食堂,雖然有很多地方都不適合,但也沒人敢出來反對。所以,很多人都勸他,不要當這個出頭鳥,但閻紅彥說:“不瞭解情況辦錯事是可以原諒的,但明知不對,考慮個人得失,投機取巧,就是品質問題!

毛主席看過後,表示了贊同,並親筆批示轉發。

看看吧,這樣的幹部,有沒有軍銜,能不能評上將,又有什麼關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