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崇州】《寒食帖》流落海外終迴歸

寒食帖》在蜀州江源善頌堂

度過數十年美好時光後,

又去向何處了呢?

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揭曉答案!

在蜀州江源善頌堂度過數十年美好時光後,《寒食帖》傳到了董其昌的手裡。董其昌是明代書法大家,他見到《寒食帖》後非常驚訝,於是在帖後題跋曰:“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再其後,藏於清宮,乾隆皇帝見之更是“傾倒已極”,贊其為“無意於佳乃佳者”。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流於民間,為馮展雲所得。《寒食帖》因遭其火,所以留下火灼燒痕。馮展雲得之而視為珍寶,也秘不示人。在他去世後,被盛伯羲所獲。盛伯羲也視之為寶,繼續秘藏。盛伯羲去世後,為完顏樸孫重金購得。

【書香崇州】《寒食帖》流落海外終迴歸

1917年,北京舉辦書畫展,《寒食帖》被送呈展出,一時引起書法界轟動。1918年,《寒食帖》轉藏於顏韻伯。顏韻伯是廣東人,居於北京,善於鑑賞,愛好收藏。他對《寒食帖》也珍愛有加。當年12月19日,是蘇軾生日,顏韻伯題跋:“東坡寒食帖,山谷跋尾,曆元明清,迭經著錄,鹹推為蘇書第一。乾隆間歸內府,曾刻入三希堂集。咸豐庚申之變,圓明園焚,此卷劫餘,流落人間,有燒痕印。其時也,嗣為吾鄉馮展雲所得。”

1922年,顏韻伯遊東京,將《寒食帖》高價轉讓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東京遭遇大地震,菊池家遭受火災,其所藏名人字畫幾乎毀損殆盡,而菊池惺堂卻冒險將《寒食帖》於烈火中搶救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東京頻遭轟炸,《寒食帖》幸保無恙。

二戰一結束,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秘訪得《寒食帖》下落,即重金購回中國,並題跋於其後,略述《寒食帖》流之於日本及其歸國的大致過程。王世傑去世後,此帖轉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保存至今。

【書香崇州】《寒食帖》流落海外終迴歸

所以,若以《寒食帖》的收藏史來論,

蜀州人張浩是第一收藏人,

蜀州江源善頌堂是第一收藏地,

蜀州人張演是第一研究者。

【書香崇州】《寒食帖》流落海外終迴歸

【書香崇州】《寒食帖》流落海外終迴歸

2020年寒食節活動預熱

蘇東坡在書法上貢獻了太多的精品,然而留存於今且能確證是他手稿的只有《寒食帖》。因此可以說,蜀州人張浩在《寒食帖》的傳承上功不可沒。正是因為這個原因,2018年寒食節,近百名書法家齊聚崇州文廟同時臨摹《寒食帖》。此項活動的開展,不僅讓更多人知道了張浩在《寒食帖》傳承上的功績,同時也讓更多人領略到了《寒食帖》那動人心魄的美。

圖/網絡、資料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