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乾隆和雍正互換壽命,清朝會發生什麼變化?

Baymax無塵


如果說他們倆互換壽命的話,我個人感覺他們帶給清朝變化應該會非常大。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他們倆都做了那些功績:乾隆皇帝的功績都有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收復了大小金川,整治吏治興辦農業,設置了伊利將軍府更完善的管理的新疆。而雍正皇帝的主要功績有設立軍機所加強了中央集全,整治了吏治,平定了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的叛亂將青海徹底收入了清朝的版圖。


通過這些功績我們可以看出來乾隆皇帝的很多舉措都是在雍正皇帝的基礎上更加的完善了。雍正的統治時期可以說是乾康乾盛世的一個充分過渡,如果沒有雍正皇帝的勤勉和操勞,就不會有以後的康乾盛世。要知道清朝的盛世是三代帝王不斷的努力所創造出來的。


就我個人感覺來說,如果說是乾隆朝這時間延長了,那麼整個國家經濟不一定能夠撐起整個朝代,要知道乾隆時期能如此的大規模的對外的統一戰爭所用的錢糧都是雍正時期不停地積攢下來的。當時康熙皇帝留給雍正的局面並不是很好。我們都知道康熙皇帝是個很偉大的皇帝,他一生之中可以說這樣不停的都在發動戰爭來維持我們整個國家的統一(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滅葛爾丹),所以當時康熙朝的國力並沒有那麼充裕反而有一些匱乏。而乾隆時期,大部分的錢糧都是由雍正朝時期積攢下來的,如果變成乾隆朝短雍正長的話,那麼整個清朝的國力將會得到一個充分的休養生息,清朝的綜合國力變得更強,但不一定能夠維持住。國家的真正統一。


低調的人599


地球離了誰都轉嗎?雍正和乾隆互換執政期的話,中國一定會大不一樣!雍正未必有顛覆性的改革,但是他是想改革的,中國歷史的車輪向前進,可能走的慢,但是方向是向前進,乾隆的時候,歷史的車輪還是再轉,但是開的歷史倒車。

乾隆對中國歷史走向影響太大了!

想想我們普通老百姓,我們每個人能夠來到這個世界,幾率比中彩票還要小n倍,父母的一念之轉,和誰結婚?什麼時候懷孕?懷孕了要不要生下來?父母的任何一個決定改變,他們的兒女都不是我們,更何況幾千萬的精子還得比賽!

小人物尚且如此,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就更巨大了!

雍正是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最重要的是,也是一個改革家,改革就是勇於推翻舊事物,建立新秩序,也就是不默守陳規,而是勇於創新!

雍正王朝時期,中國在世界大勢中,並不算落後,而且官方和民間都和西方有不同程度的開往,雍正甚至戴著西方金黃色的假髮讓宮廷裡的外國畫師畫像,對西方感興趣,這個竅一開,一般來說擋都擋不住,帝王意志就是帝國意志,帝國意志就是全民意志,那時候打開窗戶關上窗紗,讓西方先進的東西進來,腐朽的東西擋在外面,不是沒可能,這樣一來,以雍正皇帝的超級執行力,在加上超級長的執政期,國家不會落後於西方,皇權之下的執行力和西方所謂自由民主思想的碰撞,我覺得皇權更勝一籌。

不要說古代人思想陳舊、僵化,都是老古董,抱著老祖宗的東西不肯撒手,在這一點上我是看好雍正皇帝的。

地球離了誰都轉?事實上清朝離了雍正皇帝,換成了乾隆,確實不怎麼轉了,或者向後轉,特別是乾隆中後期,超級大中國在世界大勢所趨面前,成了“夜郎國”,乾隆皇帝晚年因為不向他下跪,拒絕英國使臣馬戈爾尼,也拒絕了英國甚至西方崛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拒絕了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是多麼的愚蠢。

當然,我們不能想當然的說雍正皇帝比乾隆皇帝開放,對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刻而全面,雍正皇帝就會敞開心扉打開過門擁抱西方文明,至少不會把門關的那麼緊,就像現在的創業者,他們的嗅覺是超級靈敏的,利益面前是很大膽的,但是富二代就不一樣了,一般會有兩個極端,要不邁不開腿遵循守舊,躺在金山銀山上快活,要不步子邁的太大扯了蛋破了產,不幸的是,乾隆就是前者!

至於說雍正和乾隆互換,清朝會有什麼變化,假設的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我們只能以雍正勤勉而勇於改革的短暫一生,寄美好希望於他,至於會不會像歷史上很多帝王一樣,早年勵精圖治,晚年老年痴呆,陷入“老糊塗”的陷井,我們不得而知,中國還有句俗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乾隆固步自封60多年,等於落後一百多年,痛哉惜哉!


清醒1225


一、

都說是康乾盛世,但如果沒有雍正,估計也就難有康乾盛世;如果乾隆雍正在位順序(包括壽命)互換,那麼或許會像唐朝有貞觀和開元那樣,會有康熙和雍正,但或許不會有乾隆。

雖然乾隆的功績看似很大,但其中的一大部分功績是平滅叛亂,而另一些叛亂是由於乾隆的好大喜功(有些戰爭本不必要)。

1、下江南(不像爺爺康熙那樣是體察民情,他是為了宣揚國威)

2、政治腐敗(他重用大貪官和珅,廣泛應用議罪銀製度,從獲罪的官員身上大肆獲取贖罪錢,然後赦免的這些官員再轉身搜刮百姓,形成一個惡循環),雜稅漸多,百姓活不下去了。

百姓活不下去了,肯定是要起義,乾隆對於叛亂,直接鎮壓,鎮壓需要軍費,這又導致賦稅增加,賦稅增加,百姓日子更難過了。(賦稅只要有個名頭就很難再削減,導致雜稅的名目更多)

二、康熙雍正留下的家業

康熙的功績不必多說,解決了權臣、三藩、臺灣、俄國等問題,主要集中在軍事上,在康熙一朝(除了葛爾丹)可謂是完全解決了國家安全問題,維護國家統一,基本確立中國近代以來的疆域板塊,其歷史功績不必多說。

雍正雖然名聲不好,他的名聲不好主要是因為他以仁慈心腸行霹靂手段,上位伊始就著手整頓吏治

(康熙末年吏治開始腐敗,後期又大興土木,下旨修建了三山五園等一些費時,費錢,費力的大工程,再加上康熙年間較多的軍事活動,康熙逝後,國庫剩八百多萬兩)

根據雍正的起居注,他在位的一十三年間,每年也只有三天(元旦、冬至、萬壽節(生日))才能夠休息,而一天的安排,大多是每天要上早朝,之後單獨找各種大臣去商議政事,呈上的每本奏摺,他都會一個字一個字的看,認認真真的批閱,會寫很詳細的評論,總共一天的工作量接近二十個小時,也就是說他只能休息四個小時。

在他在位的十三年,批閱奏摺加上其它文章字數高達千萬,1775年,他於圓明園去逝後,國庫存銀六千多萬兩。

三、乾隆留下的家業

乾隆四十二年時,根據當時戶部銀庫的統計數據來看,在這一年裡,整個國庫存銀總數高達8182萬兩(除去一年開銷後的數據)。當時一年的花銷大概在1095萬,一年收入在1811萬左右。再看看二十年後,嘉慶元年,國庫還剩存銀1900多萬兩。

而嘉慶元年湖北白蓮教徒以“官迫民反”為號召率先揭竿而起,迅速席捲川楚陝等省。這次大起義參與人數高達數十萬人,歷經九年才被平定,耗費了兩億兩軍餉動員了16個省的軍隊。





歷史趣味多


雍正皇帝1722年繼承皇位,在位期間重整機構、整頓吏治、改善秘密立儲制度,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於1735年去世。

乾隆皇帝1735年繼承皇位, 乾隆時期武功繁盛,平定邊疆地區叛亂,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但乾隆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閉關鎖國,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乾隆於1799年去世。

假設乾隆和雍正互換壽命,個人估計歷史的走向還是差不多,經過康熙和雍正的努力下,原本清朝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乾隆依然揮霍,讓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

但乾隆和雍正互換壽命,這是不現實的事情,也會讓歷史重新更新。題主肯定是看穿越類的小說比較多,哈哈。

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法更改。你做的每一個選擇,每一個事情,都是歷史,時間不能重來。


大江侃歷史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最勤政的,一年只休息兩天,一是農曆新年,二是他的生日,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個工作逛,他一生以整頓吏治為中心,銳意進取,一改他老子康熙後期好大喜功,疏於治吏的弊政,特別是八旗子弟驕奢淫逸的作風。為緩和滿漢矛盾,恢復社會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作業,也為他兒子乾隆坐享太平奠定了基礎,但可惜的是隻當了十幾年的皇帝,而乾隆這個花皇帝當了六十年的皇帝,還當了幾年的太上皇,感覺一生沒有什麼建樹,除了玩還是玩,可以說清王朝的衰弱就是從他開始的,特別是沒有抓住學習西方的機會,最後到了他孫子道光被列強打得滿地找牙。

於是很多人就假設如果雍正當六十年皇帝的話中國會不會像西方一樣走上強國的道路?我覺得不會。清王朝的沒落根源在於制度專制集權,而不是個人能力,雍正雖然勤政,但他也是主要整頓腐敗,這跟他個人品質利益有關,他的出發點也是為了維護清政權,維護滿洲貴族。還有輕徭薄賦發展農業,也只是在封建社會的框架內而已,別忘了雍正是一個權利慾望很強的人,軍機處就是從他開始設置的,外交方針也也是以海禁,限制貿易為主。所以指望他能在學習西方上有所作為是不太可能。再說了早在康熙時期,西方就不斷派遣使者來華主張通商互通有無,到了雍正朝也是這樣,如果要學習西方的話他早就學習了。再者古往今來,年長的統治者在晚年大多會犯下各種錯誤,以乾隆的理政能力,未必能收拾爛攤。所以如果他們壽命互換的話,清王朝可能死得更快,列強打進來越早。


李二郎的街邊歷史


如果乾隆和雍正互換壽命,雍正1766年88歲駕崩,乾隆1766年55歲登基時和珅16歲,執政兩年於1768年57歲駕崩。乾隆駕崩時嘉慶8歲,嘉慶母親孝怡皇后41歲,極有可能後宮或者顧命大臣干政。雍正勤勉積累的國家財富會更多,如果雍正晚年不昏庸,也沒和珅什麼事,也不排除其他逢迎之人。乾隆執政兩年估計也造不完多少國庫,嘉慶9歲的時候也就是登基一年後,和珅19歲承襲三等輕車都尉,能否貼上嘉慶?總之不管雍正再勤勉再懲治墨吏畢竟在封建體制大框架下對後世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留下的財富乾隆沒機會享受,如果顧命大臣忠心、後宮不亂,嘉慶可樂享其成。



kekemonkey


首先我們來看看雍正和乾隆的壽命,雍正56歲駕崩,乾隆89歲駕崩,雍正比乾隆大32歲。如果互換過來,那時候就不是清朝會發生什麼了,歷史都會改寫。發生什麼大家都無法預料。你想一想,雍正活到八十九歲,那乾隆就是在雍正在位的時候去世了,雍正一聲忙於政務勤勤懇懇,清朝肯定會到一個鼎盛的繁榮發展期。到89歲駕崩後新皇帝登基就不知道新皇帝會怎麼樣去管理操作,也許新皇帝會一樣勤勤懇懇將清朝推向更鼎盛的局面,也許會比乾隆在位後的更加奢侈,也許因為沒有閉關鎖國經濟軍事方面都更上一層樓,也許新皇帝天天淫亂後宮導致清朝覆滅加快腳步。


90後廈漂元帥


以史為鑑可知興衰,現在我們怎麼做,才是該考慮的問題!


用戶458203659624


如果二位皇帝互換壽命,將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 雍正假如活到89歲,將是雍正四十九年。首先,政治更加清明,國庫更加充盈,國力清朝空前絕後。這個號稱工作狂皇帝,眼中不揉沙子,腐敗官員更是打擊一片。屆時不再是史稱康乾盛世,而是康雍盛世。

二. 假如雍正到四十九年,不再有和珅這個貪官,更甚史記中沒有他的記載。不再有巡行各地,遊山玩水,靡費特甚,大興土木,任意揮霍,耗費大量的國帑。而是發展農桑,整治八旗等一系列改革。

三. 乾隆假如在位十三年。繼承祖業,年富力強,會起到承上啟下作用,任用賢臣,加強民族融合,鞏固邊疆穩定。不負善始善終。

四 .乾隆假如在位十三年,就不會有十五子顒琰什麼事,也就沒有這個平庸皇帝了。或許中國歷史將是另一番走向。

歷史不能假如,歷史可以假設!



冒泡的錦鯉


沒什麼變化

你就是互換了壽命,雍正還是老子,乾隆還是兒子。

雍正你還是要把皇位傳給乾隆,否則也就沒有乾隆這個稱呼了,畢竟這是年號。

那能有什麼變化,雍正乾隆合起來在位時間不變,而且乾隆仍然是後邊的一個,乾隆傳位人選也不會變,這個能有什麼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