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孩子的教育上跟媳婦發生很多次衝突怎麼辦?

聶先生的生活


最近在孩子的教育上跟媳婦發生很多次衝突怎麼辦?

我認為夫妻在孩子的教育上發生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各自對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的角色扮演及其作用認識不夠。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講師李文道博士在這方面有過專門論述,他認為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規則教育。與孩子交往時,母親更多的是與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和語言交流,父親則多是通過運動和孩子進行遊戲交流。在遊戲規則方面,母親傾向於遷就孩子,而父親則更注重“立規矩”。

也就是說,孩子會從父親這裡知道什麼是規則,孩子會觀察爸爸怎樣面對出言不遜的人,怎樣面對挫折、化解危機,然後進行模仿。

第二,形成性別意識。父愛對男孩和女孩的性別化發展進程具有重要影響。男孩會模仿父親的角色和行為,形成自己的性別特徵。女孩往往從父親身上找到未來生活的參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會把父親作為未來丈夫的標準。

現在,很多家長都擔心影視娛樂節目會對孩子的性別意識造成影響,“偽娘”和“假小子”會讓孩子分不清男女。美國父親角色研究專家羅斯·派克認為,如果父親在家中是果斷的、具有支配性,男孩往往表現出高度的男性化;如果父親在家裡表現比較軟弱,而母親具有支配性,男孩會表現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徵。

爸爸應該怎樣做,才能正確影響孩子呢?在0—3歲嬰幼兒時期,爸爸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專心跟孩子玩。可以一起做遊戲,看動畫片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關注。

小學階段,是孩子性別意識形成的初期,爸爸的作用最為關鍵。要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多鼓勵男孩的冒險精神和勇氣。對女孩來說,爸爸的言行、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對女孩今後的社交能力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媽媽讓孩子有愛心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所經歷的“生、養、育”與爸爸不同。母愛往往是關懷更多,保護更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積極的人際關係。如果說父愛是帶有規則性的,那麼母愛則是溫柔細膩的。媽媽要充分讓寶寶感受到被愛、被關懷。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係,讓他覺得媽媽就是“安全島”。感受到充分母愛的孩子,將來獨立得更加順利,也會更愛他人,愛這個世界。對長大後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很有幫助。

第二,情感模式的形成。媽媽跟孩子在一起時,會滔滔不絕地說話,並不斷地跟他進行眼神、肢體的接觸與交流,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模式。孩子的要求,母親能立刻感知並做出反應,長大後,他也會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緒。

這一點,體現在男孩身上,就是責任心強,體現在女孩身上,就是溫柔細膩。

第三,性別意識的形成。父母雙方在孩子性別意識形成上的作用,各有側重。女兒的效仿對象是媽媽,她會通過觀察媽媽,瞭解女性的性別特徵。

那麼,媽媽怎樣做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首先要提醒媽媽,母愛無邊,但千萬不要過度保護和溺愛。好媽媽會隨著孩子成長,學會放手,讓他獨立。

孩子3歲以前,媽媽需要和他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這一點與父親不同,媽媽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這是個稍縱即逝的過程,媽媽需要將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成為孩子的第一養育者。

孩子上小學以後,媽媽的主要任務,就是開始練習“放手”,並鼓勵父親積極介入孩子的教育。這個時期,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將更加突出。

我認為還有許多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學習,通過學習聯繫你們教育孩子的實際,找到你們最近在孩子的教育上發生很多次衝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每次衝突的癥結在哪裡?分析原因,找到答案,統一認識,形成一致。

然後共同商量對策,對教育孩子的事做一個大致的分工,各自在自己的分工職位上多盡職盡責,形成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有主責和配角的局面,做到分工合作,協調一致。

我覺得能夠這樣做的話,今後在孩子的教育上或許就可以避免發生衝突了。


華軍abc


這個問題提得好,這不單是婆媳間的矛盾,反昳出的實際是新舊文化之間的衝突在家庭孩子教育上的表現。

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歷史,和有著優秀文化傳統,孔子老子及先賢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都深深影響著後人。但這些東西在繼承發揚的同時,又要與現代結合。不能死搬硬套。

如在物質條件的時代不同,人在消費觀念上的變化:我們和我們上代人都是苦日子過來的,在生活上儉樸,買東西總挑便宜的,而現在科學制造發達,物質條件變富裕,人們講究生活質量和消費價值,這就是新舊文化思想的碰撞。

想農村當年物資匱乏生活儉樸,許多當年人吃的主糧現在成了養殖飼料、如果按那時的思想要求現在人顯然力不從心。但現在人要不接受傳統文化教育,不知道過去,就會忘本而失去方向和前進動力。太死就不能發展,沒有點規距就會忘本。

因此在孩子教育上,兒媳不能拒絕傳統文化、家風家教的燻淘,婆婆也不能完全按自已的老傳統思想要求兒媳;這就是我在婆婆和兒媳在教育孩子上發生衝突的看法。


::



牧牛老叟


在教育上做錯以下三點,親手毀了孩子的前途,做到以下三點,你的孩子與眾不同

  1.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能責罵,小孩子都會做錯事情,要心平氣和的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意思到自己的錯誤,並告訴孩子今後遇到同樣的事情,要怎麼去解決。
  2. 不能陪伴孩子,父母每天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孩子,以為掙了錢就是為了孩,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份關心,一份心靈上的照顧,請別讓你孩子心離你越來越遠。
  3. 對孩子的期望要有度,當下孩子真的太難了,每天背一個和自己一樣大的書包,孩子在學校已經很累了,週末還要出去補課,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一廂情願的認為是為孩子好,熟不知已經深深的傷害了孩子。

做到以下三點,你的孩子與眾不同

  1. 學會傾聽心聲,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大膽的說不來,好的意見,家長就要多誇孩子,不好的想法,家長也要講明白,如果這麼做有哪些危害
  2. 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為你的孩子做榜樣,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從小培養孩子的個人興趣,讓孩子對未來充滿愛的力量。
  3. 尊重孩子,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失敗是成功之母,經得起挫折,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書評668


你好,我是提神薑湯。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在孩子的教育上夫妻間會因為觀點和做法產生矛盾和衝突,由其是最近孩子在家上網課。我看見他撒嬌懶散,沒規矩的樣子老想呵斥提醒,不聽話時還想教訓他注意改正。

媳婦比較嬌慣心疼孩子,為此二人因意見不合或是認為我的做法有點過,經常起衝突。

為了正確引導我倆商量,我暫且不去管,因為孩子排斥我。由媳婦鼓勵引導慢慢改過,孩子是沒有自覺的。靠正確引導習慣的養成,這個方法還管用。

孩子的教育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加以正確引導。

關注閱讀,滋潤心田



提神薑湯


在教育孩孑的問題上我建議孩孑同其媽媽的穎近,老人應於從大局都考慮放手不要爭議大多,老人必緊以教育可能會差一段落的位置,所以位置不要放得大正較好,


怎樣改用戶忠實流芳


夫妻雙方在教育孩子方面應該有統一意見。

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衝突,你們可以私下溝通好再教育孩子。

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我們溝通時擺事實講道理,選取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


大寶的臭寶



公正永生


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能統一的不多,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特點,現在又都宅在家裡,誰的心情都些鬱悶,更會敏感挑剔。最好的辦法就分析一下,誰教育孩子更好,或各有側重,分好工就各職其責。不要當著孩子互相柝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