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融系統脫離開實體經濟空轉,可以成為永動機嗎?為什麼?

佛性小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如先把它換成另一個問題:

“樹可以長到天上嗎?”

大多數人會回答:不能。

但是當問題回到金融的時候,答案就未必了。


筆者曾經服務於國內某些機構投資者,他們中的某些人就金融市場交易的私下討論中就曾說過,“實體經濟和金融是兩碼事”。

他們會公開對外說嗎?可能不會,假如離開了小群體/圈層,這個說法並不政治正確。

但是這些機構投資者們,他們心裡相信,至少在中短期股票二級市場交易中,實體經濟和金融是兩碼事。


為什麼?

因為金融反映的是預期,並不是實際。

大家都聽過“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說法,你先別管在A股對不對,要注意,晴雨表/溫度計/天氣預報,都不是天氣本身。

而金融交易的甚至不是預期,而是“預期差”。

什麼意思?預期本身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變化,這個“預期差”,就是預期和預期之間的差異,而不是預期和現實之間的差異。

那麼,預期變化、產生預期差的原因是實體經濟嗎?

不一定。預期變化的原因有各種各樣,可能是現實情況變化,也可能是一些周邊因素出現了邊際變化,甚至很可能是金融市場價格本身的變化。


舉個例子。

某隻股票,股價10元,市場price-in它明年的增長是10%。然後這個上市公司的IR(投資者關係)負責人出來表示,公司業務增長很好,上調明年增長的預期指引為20%,股價應聲而漲。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這個公司明年的增長到底增加了嗎?

當然沒有,明年根本還都沒到。甚至有可能,今年下半年,IR又出來說下調預期指引,或者僅僅只是大家又認為這個公司增長到不了20%,股價就又下來了。

在這個股價漲跌的過程中,“明年的增長”這個現實根本就還沒到來,可以說和這個實際是沒關係的。


有些人要說,那明年到來了怎麼辦?

明年當然會到來,但是明年的時候,影響市場的就是對後年的預期了。記住,金融反映的是預期,並不是實際。

而金融市場是什麼?金融市場就是在這個股價漲跌,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衍生產品。


熟悉市場,尤其專業機構投資者的人就知道,上面這個例子中的場景是最最日常的了。在每一個(注意是每一個)股票/上市公司和金融市場的溝通中都是頻繁發生的事。

一隻一隻股票加起來,就變成了市場,而你要知道,金融市場的最基礎就是這樣運作的。

當然還有更高級的衍生品等等,而衍生品系統又讓金融系統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脫離實體經濟。


有人要說了,你說的只是短期,那長期不還是離不開麼?

用凱恩斯的一句話來回答你:長遠來看,我們都死了。



飯飯說什麼


不能。金融系統無法整體脫離實體,一旦脫離就會迅速消亡。

金融機構本質上是為了幫助實體企業更好地投融資而存在的。脫離了實體,金融系統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銀行吸收的存款有多少是金融系統自己的?就算是同業拆借,你難道不是要先從實體行業吸收進來存款然後才能拆借?就算在極端情況下,央行直接印票子給銀行,你要貸款給誰呢?總不能金融機構互相貸款吧?還是要給實體行業讓他們去創造價值,然後你再收利息。證券也是一樣的,A股如果一家實體行業都沒有,就剩下金融機構在那裡上市融資,市場將萎縮多少?更重要的是實體行業的錢不進來,你上哪裡融資呢?兩家金融機構互相買股份,然後再由第三家金融機構收佣金?

保險也是一樣的,無論是財險還是別的,沒有實體經濟他就找不到存在的理由。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一定是要有基礎資產的,無論是石油還是豆粕,他必然有一種實體的基礎。股指期貨則無非就是兩層疊加——期貨以股指為基礎,股指以實體為基礎。

平常看起來玄幻無比的操作,實際上只是一種手段,脫離了根本目的,手段再花哨也是白搭。CDO當年美國做得翻了天,多少人因此積累大量財富。但是,他們以為這手段永遠沒問題,於是銀行開始給信用評級不夠的人貸款,這就為次貸危機埋下了種子。結果就是上面的金融做得很high,最後基礎資產壞掉了,貸款沒人還,於是金融也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地倒掉,這就是次貸危機。

所以,金融脫離了實體啥也不是,更不要說什麼永動機了。


一塊紅布矇住眼


金融空轉、脫實就虛已經成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大毒瘤。金融空轉或脫實就虛顧名思意就是產業資本、流通資本紛紛湧入金融市場,憑藉金融工具創新和資本投機獲取高於實體經濟的利潤報酬,從而使得實體經濟失去增長動能日漸衰退。金融空轉當然不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永動機,而且會造成資產泡沫,形成經濟危機。

金融空轉的形成主要源於信用貨幣超量發行與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的資本過剩和產能過過剩,過剩資本紛紛湧入金融市場,通過金融工具創新和資本投機不斷增大資本利潤率。而產能過剩則不斷降實體經濟的利潤,導致產業資本和流通資本紛紛逃離,湧向高利潤的金融市場,從而形成金融空轉,脫實就虛,這就是近十年來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原因。房地產金融已經形成了全球兩大泡沫之一,2015年的股市暴跌和2017年的P2P平臺爆雷,都是金融空轉造成的惡果。

經濟發達體國家幾乎都遇到金融空轉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各個國家採取的策略都不盡相同,美國、日本和歐盟採取的是資本輸出的辦法,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通過金融資本輸出和迴流的循環,不僅收割了全球財富,而且形成了國內較低的通貨膨脹率。而日本和歐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最終陷入經濟低增長的陷阱。中國最初採取的是價格闖關的辦法,通過物價上漲給企業帶來高利潤將資本引流回實體,但兩次價格闖關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形成房地產和股市兩個巨大的資金池,金融空轉現象愈演愈烈,於是才有了2017年的金融整頓和強監管,用LPR手段強行壓低貸款利息和資管新規,將金融資本壓回實業,從目前的效果來看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何防止房地產反彈還有待觀察。

金融空轉並不可能成為永動機,而且危害十分巨大,現在我國的金融業還未融入世界金融市場,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資本還不能跨境流動。這既有防止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帶來風險的好處,也有過剩資本無法輸出而導致金融空轉難以化解的壞處。因此,完善監管制度,加快金融開放步伐是當務之急。


烏蒙金融號


金融系統不可以脫離實體經濟空轉,金融必須服務於實體經濟。


金融,即為資金的融通。不管是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本質上都是作為資金融通的中介,將錢送到需要錢的人手裡,讓他們創造價值。銀行是將存款人的錢給貸款人,讓貸款人創造更多的價值;保險是將當下不急用錢的投保人的錢給當下急需用錢的之前買了保險的受益人;證券是將投資者的錢給需要錢經營併發行了證券的公司。


因此,只有實體經濟發展才能支撐金融系統發展。金融作為第三產業(服務業)不可能脫離實體經濟而空轉。正像習近平所說要“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當然在實踐中,有時候股票經紀人、基金銷售員有可能會讓人產生金融憑空造錢的錯覺,也有可能市場上的某些行為違背了金融的本質,但那都是市場上小部分投機者造成的亂象。健康的金融系統,有著加快社會發展、產業升級的作用,相當於一個加速器,不可能脫離實體經濟而存在。



關注我@財經觀察記,一起學習財經知識!


財經觀察記


這個觀點不成立,原因如下:

(1)就拿美國的金融霸權來說,也是依託實體經濟的增效來過去利潤,單純的金融沒有標的物是不能實現持續增長的,西方的經濟危機週期性就說明了這點

(2)金融的本質是優化資源的配置,讓社會發展往需要的地方引導,金融是助推劑,核心還是需要解決實際問題後,提高生產效率群過的的增值收益

(3)股票債權市場設立的目標根本上是解決企業融資的問題,這也反應了金融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立場


第一桶金教室


網貨金融脫離實體店,就會停止運轉,因為網貸動力來於利息,有實體店在下面支撐金融機上空旋轉,實體店到了,基層倒了,上空旋轉也會到


我是小179870573


金融的基礎功能是資金融通,這個很簡單,就是為由資金需求的主體提供資金融通服務。

金融的進階功能是資源的有效配置,通過利率、價格等一些輔助指標完成生產力、生產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社會效率,創造更大的價值。

金融的底層邏輯或者說附著依據是實體財富的增加,沒有實體經濟創造的具體的有價值的東西,金融系統標價的具體數字將沒有任何意義,所以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空轉是無法維繫的。



仰望星空小鑫鑫


首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社會發展的基礎有三項:1、農業;2、製造業;3、商業

金融體系只是建立在由這三項架設起的體系上為優化資源而存在的。

金融體系是為了方便資本介入從而獲得最大利益的體系,不可能單獨存在。

不過脫離實體經濟金融體系真有可能成為永動機,因為在物理學上有能量守恆定律,永動機可以簡單理解為沒有能量輸入也沒有能量輸出同時沒有任何損耗的設備,如果金融系統脫離了實體經濟,沒有資本注入也沒有資本流出的同時,貨幣價值恆定那就是永動機,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一灘沒有價值的死水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尚小仙的賊船


金融的本質本來就是實體經濟支撐的。沒有好的實體經濟做支撐,金融業很容易崩塌的。就像現在的互聯網線上跟線下,他們本來就是母子體,分不開的,你互聯網平臺做得在大,都是為線下服務的。

到最後,我們都必須迴歸實體,幹實業才是最實在。實體經濟運行良好了,金融系統才會穩定。


鮮一站


這個我們首先了解一下金融的來源。

我們最初的商品經濟起始就是可以說是最原始的,就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換也稱為物物的交換。後面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了統一交換的標準和尺度,從而產生了貨幣,而貨幣只是我們實物的一種價值表現。

隨著交易市場的擴張,以物易物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而貨幣的出現,正好擴展了以物易物的方式。

從這裡我們完全可以看出金融的來源是物品的價值表現。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金融業起到最良好的溝通作用,說正式一點是融通的作用。

其實金融它是屬於虛擬經濟的範疇。金融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也就是說沒有實際經濟的發展,絕對不可能有金融系統的發展。

所以脫離了實體經濟的金融系統是不可能存在的,其實這個就像我們現在國家打擊的傳銷一樣,不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在傳銷註定他要滅亡,他只是將貨幣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但是他沒有增值,所以說他對於整個社會的前進是毫無意義,甚至是起到了阻礙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