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動產教融合牽手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3月31日,夢動與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雲簽約”,攜手共建多個數字經濟類專業和產教融合基地,全面推進校企協同育人,賦能學生成才就業。


夢動產教融合牽手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校企合作簽約揭牌儀式夢動會場


“打通產業端和教學端,點亮學生,讓教育離職業更近一點,這是我們產教融合的初心和使命。”CEO盛華在致辭中說到。


夢動產教融合牽手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校企簽約揭牌儀式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會場


夢動產教融合牽手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夢動&煙臺工程產教融合基地揭牌


就目前而言,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的人才培養尚有諸多不足。人才培養層次、類型與產業佈局和發展需求不相適應,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脫節,“重理論、輕實踐”等職業教育發展問題普遍存在。


因此,校企深度產教融合不應只是課程資源、教學平臺和招生的簡單合作,而應是從打通產教兩端賦能人才培養。


“打通產教兩端賦能產教融合”正是夢動從2009年起,十年如一日,逐步並一直在做的事情。


◆創新人才培養 匹配崗位技能


夢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基於產業人才發展需求,雙方創新性共同制定一套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以高出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突出緊跟行業“最新最多”特色,項目植入課程,分佈“三段”(知識講授段、技能練習段、項目綜合段)實施“三化”(能力模塊化,模塊成果化,成果可視化)課程教學和“三真”(真實項目、真實交付、真實分配)項目實踐驅動,通過“三集中”(集中講、集中練、集中做)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強化“手腦並用、知行合一”理念,培養具有三創(創新、創業、創收)感知和經歷的應用技能人才。

夢動產教融合牽手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夢動產教融合“BOS三元三段三真三化三創三集中”

6×3人才培養模式


夢動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貫通企業崗位需求,課程匹配行業崗位技能,歷時5年梳理開發了“666(2×3)”產教融合課程資源包,即6門知識教授課、6門技能練習課和3個2的收穫(2門課、2個證書和2萬元收入),跨度學生在校4個學期,從第2個學期開始導入到學校,在第5學期末完成,讓學生在教中有產,產中有教,教後能產,真正實現“讓教育離職業更近一點”,既服務人才培養,又服務行業生產。

◆上課就是上班 老師就是經理


“一技之長”是人們對職業教育固有的印象,職業院校學生通過2+1學年學習和實習,依靠微薄的技能在繁華大城市艱苦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職業教育畢業學生的普遍生存現狀。


夢動產教融合牽手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夢動產教融合基地實踐實訓場景


夢動通過“引產入校”,補足學生“一技一長”。引入BAT等眾多頭部企業100+真實商業項目在校開展生產性實踐實訓,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無人駕駛汽車、智能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網絡營銷、大數據分析等真實項目中來,“做中學、學中練、練中優”,讓學生能更快的將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對於教師而言,他們不再是傳道授業的良師益友,而是懂行業、懂技術、會運營的項目經理,他們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在項目運營中用真實商業環境的標準去訓練學生知識技能的應用。學生參與項目運營,其能力的提升和學業的表現是直接體現在業績數據上,業績作為成績是夢動產教融合創新的一種評價方式。同時,師生參與項目的建設,不僅能取得一定的報酬、補貼,最重要的是逐漸引導學生向職業化過度,在就業時能夠與企業環境相適應,與職業崗位無縫銜接。

◆就業有專崗 能到北上廣


產教融合以學生為中心,核心任務就是提高學生就業率,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學生在校通過大量的真實項目實踐實訓,一方面是擁有紮實的技能基礎和良好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學生提前熟悉職業崗位、管理流程,就業優勢顯著,也更受市場和企業歡迎。


夢動產教融合牽手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夢動產教融合職業素養、實習就業培訓


夢動在探索實踐產教深度融合過程中,緊密關注市場需求,瞭解行業發展動向,為學生提供崗前技能培訓、實習就業指導、實習就業對接等服務,機制上形成完整的產教融合閉環,讓學生就業有方向。聯動HTC等國內上百多家知名大型企業,提供與專業相匹配的崗位,讓學生就業目標有選擇,通過推薦或者參加校園招聘會讓學生就業更便捷,直接進入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高品質實習就業。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伴之以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成熟,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調整步伐不斷加快。深化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雙主體一體化,老師經理雙身份一體化,學生實戰和企業生產一體化”,真正打通校與企、產與教、理與實,做到“真正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是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