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如何安排好學齡前兒童的每一天?

小白可兔斯基


許多孩子一到暑假就變懶了,平時在幼兒園自己會吃飯、穿衣,但現在卻要父母或爺爺奶奶餵飯穿衣,在家裡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大人幫忙解決,整天纏著大人,很粘人。很多家長都有同樣的感覺:一放假孩子就變得依賴或懶惰,不知該如何應付。

懶惰其實是寶寶孤獨傾向的表現。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平時在幼兒園過慣了集體生活,假期裡沒有小夥伴一起玩就容易滋生孤獨情緒,行為上就會表現出粘人和依賴的特點,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寶寶,更容易“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在許多幾代同住的家庭裡,由於爺爺奶奶與孩子父母的要求不一樣,往往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出現分歧。有些父母很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洗洗自己的小衣服、繫鞋帶等,但是爺爺奶奶卻認為孩子年紀小,為他們包辦一切。有些孩子在幼兒園按老師的要求做得很好,能自己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而一回到家完全就是另外一種樣子了。

漫長的暑假大多數幼兒是在家獨處,缺乏幼教老師的管束指導,因此是他們自我意識最強的時候,此時就要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從自我服務做起,如自己穿衣、洗臉、疊被子、收拾玩具等。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讓他們為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掃地、摘菜、抹桌子等等。父母首先應該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幼兒,其次是不能過於寵愛孩子。父母雙方和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應該取得一致。同時,父母應該利用暑假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因為在集體活動中,能使孩子品嚐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意義。蔡教授認為,獨立性的訓練不僅侷限於生活層面,在生活中、學習中、活動中,提供一切機會,鼓勵孩子儘量把每件事情做好,讓孩子對自身的能力有一種積極的自我肯定。

整天對著電視怎麼辦?

暑假裡由於孩子沒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感覺無聊時就容易沾上電視。看電視的時間長了,不僅影響食慾、影響視力,蔡教授強調,看電視太多的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參加一些需要思考、操作、合作的主動性活動,甚至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為了避免孩子守著電視,家長應該儘量為孩子安排各種活動,來轉移孩子對電視的注意力,培養更廣泛的興趣。

建議家長讓孩子每天早上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既對身體有益,又可增加小朋友間交往的機會。此外,為孩子選購一些故事、音樂的錄音帶,或者專門設有一個可供孩子塗塗畫畫的地方,譬如陽臺的一面可清洗牆,一套合適孩子看書畫畫的桌椅,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合適的光碟。值得注意的是,給孩子看的光碟和電視內容都應該有所選擇,觀看的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之間。假期裡,也有不少少兒專場音樂會、畫展等,家長可多留意這方面的信息,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社會活動機會,拓展他們的視野。

與孩子一起訂暑期計劃

暑假中孩子在家裡的生活與學校完全不一樣,沒有嚴格的要求,不會刻意安排時間。有些家長則希望孩子把時間填得滿滿的,要求孩子學習英語、畫畫、練琴等,指定他做這做那,而事實上有些家長卻根本叫不動孩子,甚至引起孩子的厭惡反感。蔡教授認為,這種情況需要家長以平等的姿態,主動與孩子商討,一起制訂一個孩子做得到的計劃,不要給孩子造成太大的負擔。譬如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商定一個較固定的時段來做某件事,要求他有一個承諾來約束自己。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一個時間表,用不同的符號或顏色,讓孩子每天登記執行計劃的情況,到了週末來一個總結。可以把週末跟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當做獎賞,以此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對於快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家長更應在假期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時間觀念、任務意識,為入小學作好準備。


每一天都堅強


學齡前兒童都是7歲以下的小朋友。7歲以下的兒童父母在安排假期一天需要的注意事項。

  首先根據孩子幼兒園每天的上學放學時間點來定下孩子睡覺與起床的時間,做到每天有至少九個小時的作息時間。在找出孩子每天的生活規律後,才著手設計孩子的每日作息表。一旦孩子的作息表制定之後,父母的每天的日常生活,比如:上班,購物,洗衣服,做家務時間等,也要以孩子的每日作息時間為基準。

作息時間表

早上七點:起床。家長可以在每天早上同一時間點叫醒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或者是早操等方法,讓孩子慢慢了解他們每天起床的時間。剛開始幾天,可能孩子會不習慣,或許因此而顯得煩操,但只要堅持,經過2-3個星期的不停地重複,孩子慢慢就會習慣在每天這個時間醒來。孩子一醒過來,父母就可以讓孩子按照父母為他設計的上午作息時間開始活動。

七點三十分:早飯。孩子早上起床後要上廁所,自己穿衣服,洗刷好以後和父母親一起吃早餐。早餐時間將成為父母和孩子一起渡過的歡樂親子時光。父母每天一定要嘗試以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順序,做同樣的活動。

早上九點到十點半:戶外活動。戶外活動包括到花園散步,到圖書館閱讀圖書館,打球,遊覽博物館等地方 。

早上十點半:點心時間。早餐時間為七點半的話,到早上十點半已經三個小時了,要提供點心為孩子活動提供熱量。

早上十一點:親子活動。每天與孩子進行一些有趣又有啟發性的親子活動,例如是手工製作、攝影、圖畫等等,與孩子共度美好的親子時光。全職媽媽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益智玩具。每天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讓孩子自由玩耍。這樣既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也可以讓全職媽媽每天都能得到一點自由的時間給自己充電。

中午十二點三十分:固定的午餐時間以及餐後午睡時間。享受午餐後,找一個安靜的時間與地方,與孩子一起聽音樂或者閱讀,或者讓孩子自主掌握時間。如果父母已經開始了孩子的英語啟蒙,就可以利用這個時間聽英語兒歌或童謠。用音樂為孩子下午的午睡做準備。這樣孩子就會學會記住每天會反覆發生的活動。全職媽媽也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休息一下。

下午一點半:午間休息

下午三點:下午點心

下午四點半:玩耍時間。和寶寶一起到公園玩或者是在家裡拼圖,搭積木,橡皮泥等各種玩具,或者是看會卡通片。然後可以幫媽媽一起準備晚餐。

下午六點:固定晚餐時間。晚餐後孩子可以幫忙洗碗,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與爸爸一起看電視,玩遊戲。

  晚上八點半:睡前活動。睡前的準備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安靜下來,也有利於固定晚上睡眠時間。讓孩子把作息時間和睡前活動聯繫起來,從而讓孩子有了睡覺時間到了的意識。在確定睡前活動之前,家長要先想想平時有什麼活動可以讓孩子平靜下來: 是洗澡?還是聽故事?還是聽輕音樂?一旦找到切入點之後,父母就可以以此制定每日重複發生的睡前準備活動。父母還可以以問答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記住睡前準備活動。比如:我們換上睡衣之後,做什麼?刷完牙了,幹什麼?如果孩子喜歡,家長還可以在睡前告訴孩子自己的一天是如何渡過的。孩子也可以告訴父母他一天的收穫有哪些。這麼做,既可以增加親子交流時間和機會,也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時間感和語言能力。特別對於大年齡的孩子,也讓他們明白父母對於他們的關心。

晚上九點:睡覺。

以上作息時間表僅供大家參考。(我家孩子就做不到,中午從來不睡覺且看電視玩平板的時間稍長)


陽sunshine光


早上7點起床

(生物鐘不符合的可以慢慢調整)

7:00~8:00穿衣、洗刷、吃飯1個小時左右

8:00~8:30朗讀時間:家長帶領孩子讀1古詩,小故事。或者《三字經》《百家姓》等

8:30~8:50喝水上廁所。

8:50~9:20練寫時間:練習正確的坐姿,正確的執筆姿勢。象徵性的適當練寫一些簡單的文字和數字。(練字一段時間後可以練習口算認寫一些難點的字)

9:20~9:40整理學習用具。

9:40~11:00戶外活動時間。(可以順便練練習跳繩、踢毽子等)

11:00~11:30洗手、整理衣服

11:30~12:00吃飯加飯後散步。

12:00~2:00午睡

2:00~2:20緩衝時間

2:20~3:20繪畫手工時間

3:20~4:20自由時間(可以請孩子做照顧家裡的綠植等力所能及的活)

4:20~5:20簡單活動時間(做好做些拉伸的運動)

5:20~6:00吃飯

6:00~6:30飯後散步

6:30~7:00可以適當看點有教育性的動畫片。

7:00~8:00洗刷泡腳整理臥室。

8:00~8:30聽舒緩音樂準備入睡

8:30入睡



育兒共享師


適量運動,外出認識春季植物,每天完成15分鐘的畫畫/手作,參與家務,親子閱讀。供參考


玖四伍


假期家長也要保證孩子有規律的生活,學齡前兒童為做好幼小銜接,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適合他的假期計劃,每天按時完成,當然計劃內容可以豐富一點,根據孩子興趣特點每天可以安排一些手工、畫畫🎨、親子游戲等,確保孩子過一個充實歡樂的假期,作為父母也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和孩子多溝通交流,加深親子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