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萬達之後,恆大再減負,輕資產模式成地產商未來方向?

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領頭羊,恆大的動向有著地產風向標的意味。在昨天的恆大業績發佈會上,恆大掌門人許家印宣佈轉變發展方式:銷售額高增長,控制土儲規模,降低有息負債。風向標的這一轉變,對地產行業釋放怎樣的信號?

SOHO、萬達之後,恆大再減負,輕資產模式成地產商未來方向?


高負債是一把雙刃劍

負債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提升公司利潤率的,但是高負債也意味著高風險。這就是槓桿的兩面性。根據法院公佈的數據,2020年不到3個月的時間,已經有100家左右的開發商申請破產。而作為頭部企業的恆大,負債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公司帶來了利潤率的增長,但是,也是公司財務安全的隱患。所以,此次許家印宣佈三年降負債4500億元,應該說是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雖然債務風險一時半會兒不會爆發,但是自去年以來的地產商倒閉潮還是讓人一身冷汗。

SOHO、萬達之後,恆大再減負,輕資產模式成地產商未來方向?


如何轉向?降負債=多賣房+少拿地

其實,簡單來看恆大的這一轉向,總結起來就是:多賣房,少拿地。這是不是有點向之前萬達和SOHO做的事?萬達把重資產大量賣給蘇寧、融創,SOHO中國大量拋售內地房產,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其實總結來說,這些地產企業是要“減負瘦身、輕裝上陣”。這背後是怎樣的考慮,我們不得而知,各位自己分析,歡迎留言交流。

SOHO、萬達之後,恆大再減負,輕資產模式成地產商未來方向?


對房價走勢有何啟示?

恆大戰略轉向離我們比較遙遠,小夥伴們最關心的還是未來的房價怎麼走。其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說過:房價上漲動力不足,穩定為主。今天恆大的轉型,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如何實現高速銷售回款、三年減負4500億?賣房,快速賣房!從恆大今年的打折促銷活動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實為提高銷量、增加銷售額,自去年10月,恆大樓盤銷售均價已降至1萬以下。

SOHO、萬達之後,恆大再減負,輕資產模式成地產商未來方向?

在高層的房住不炒定位之下,在樓市調控不放鬆的大形勢下,恆大的這一轉向應該說是很有先見之明的明智之舉。而恆大的這一舉動背後,是否也說明:房住不炒是大方向,調控放鬆不了?

SOHO、萬達之後,恆大再減負,輕資產模式成地產商未來方向?


今日話題:關於恆大轉變發展方向,你認為釋放哪些信號?歡迎大家暢所欲言,相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