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離不開糧食,可糧賤傷農,老農種糧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都勻貓頭鷹


【慶雙與三農同行】人人離不開糧食,可糧賤傷農,老農種糧最大的心願是什麼?──轉移農業人口,集中土地,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詳情請看下文。

包產到戶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產資料成本增加,從而使從事農業種植經濟效低的農民紛紛外出務工,土地敷衍耕種與撂荒的現象日益突出。

糧食是人們一日三餐不可離開的主食,也是傳統的農業主產項目,面對目前糧食價格低,而且也不會漲價的現狀,農民也憂心如焚。如果長時期保持這種現象,無疑對農村、對國家的發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既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又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為了改變目前糧價過低,糧賤傷農的現狀,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考慮。

●轉移農業人口,將剩餘的農民集中安置:國家可以出臺一些政策並鼓勵有生存與發展能力的農民進城或進集鎮落戶,把土地全部退還集體。同時,對退出的土地和私有的固定財產適當用專用資金予以補償,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對於剩餘沒有生存與發展能力進城或進集鎮的村民,可全部搬遷,集中安置,劃給他們與搬遷前相等的土地,使他們集中在一片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產。實際上,這一部分人在農村佔著土地只為生計,並沒有認真經營,也是土地連片規模經營的絆腳石。只要解決了這部分農民的生存之道,就為土地連片,規模經營,解決土地撂荒,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開了大門。


●集中土地,規模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對於騰出的土地,集體可以成立農業企業,啟用或引進能人自主經營,也可以對外招商,收取土地租金。

偉人毛主席早就說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騰出的土地由於連片,便於實行機械化操作,也便於管理,因此能夠徹底改變目前農村土地敷衍耕種以及撂荒的現象。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杜絕佔地的現象,集體對外招商時要有明確的約定,禁止投資者只佔地,不做實業。而這些年,許多投資者(商人)到農村流轉土地,並沒有實質性的去開發,而只是為了佔地等待國家徵用土地獲得賠償。

為了改變我國農村目前出現的糧賤傷農的現象,解決土地撂荒,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實行農業人口的轉移,鼓勵有生存與發展能力的農民進城或進集鎮落戶,將剩餘的農民全部搬遷,集中安置,劃給搬遷前同等的土地,讓其集中在一片土地上經營維持生計。集體可以成立農業企業,啟用或引進能人自主經營;也可以對外招商,引進投資者經營收取土地租金。只有通過實行機械化耕種,減少人工,降低生產成本,才能使農民在低糧價的環境下有競爭力,種土地也才有利可圖!


慶雙


糧賤傷農,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人們常掛在嘴邊,以此來表達對農民的同情,尤其是當大家知道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一斤糧食換不了一瓶水的時候,這種感覺更加強烈。

咱們先看一下最近糧食收購價格。

先看玉米:

近期,黑龍江出臺了促進收糧的文件《黑龍江關於有序恢復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 》。核心意思很明確,讓各類糧食企業及貿易商復工,儘快恢復停滯的糧食收購工作。

國家政策支持下,昨天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漲價的更多了,最大漲幅達到30元/噸

嘉吉生化有限公司定於2020年2月20日早6時調整溼糧和乾糧收購價格,較之前調漲30元/噸。 溼糧折14%水分二等玉米收購價格為1760元/噸,三等玉米收購價格為1740元/噸,四等玉米收購價格為1720元/噸,按最高價格折算,每噸1760元,每市斤玉米的售價是8毛8。

再看小麥:

3月17日,江蘇連雲港地區麵粉企業新小麥收購價格為1.19元/斤。
3月17日,河南焦作地區麵粉企業新小麥收購價格為1.19元/斤。
3月17日,河北衡水桃城地區麵粉企業小麥收購價格為1.22元/斤。

3月17日,山東茌平地區麵粉企業小麥(白麥)收購價格為1.22元/斤

一、糧賤傷不傷農?

這個問題的答案毫無疑問,傷!糧食價格下降會對以下幾個方面對農民造成影響。

第一、農民種糧收入少,種糧積極性降低。

網上已經有很多計算農民種地收入的計算,這裡也可以給大家簡單計算一下。每畝地按每年收玉米1500斤和小麥1500斤計算(實際產量不可能達到這麼高),按上述最高價格計算,毛收入是每畝地毛收入3150.

每年播種兩季,種子收入500,肥料800,農藥200,水電費200,播種200,收割200,耕地150.上面這個價格絕對都是按照最低價格來計算,不服的可以拿證據來駁斥一下。合計投入2250,每畝地淨收入900不算人工。有些人會說一畝地收900 種個100畝地那就是90000啊,也不少。天真啊,山東河南素來被稱為中原糧倉,但是人口也是最多的,兩個省兩億多人。大家可以看一下那邊人均多少地,部分地區人均不到一畝地。想多種都沒有。

第二、大量田地被荒蕪

因為地少,收入少,種糧食收入遠遠滿足不了家庭支出,所以現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大量田地被荒廢,農村人大量外出的情況,每年糧食是否真像報道的那樣連續增產是指的商榷的。

第三、糧食種植面積大量降低

因為糧食價格降低,相當地區的農民都已經不再種糧食,改種其他經濟作物,這加劇了糧食供應的矛盾。

二、糧價提高農民會不會受益

很多網友覺得,糧食價格越高,對農民朋友約有利,事實並不是如此。

第一:糧價過高會導致糧食賣不出去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內的糧食已經滿足不了14億人口的口腹,每年有相當數量的糧食從國外進口。一旦國內糧價過高,和國外糧食價格產生了較大的價差,經銷商都是逐利的,解釋會有大量的進口糧食衝入市場,對國內糧價造成比較惡劣的影響。糧價可能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第二、糧價越高農民到手的錢不一定越多

糧食作物作為居民的必備生活物資,牽涉深廣,一旦糧價大幅度上漲,必定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帶動其他生活物資的上漲,打比方糧食價格漲到5元一斤,按目前比例,麵粉的價格要超過10元一斤,麵包買一個就得十幾塊,麵條,方便麵等等一切面食類食物全部瘋漲,那麼其他的相關生活物資必定會跟著瘋漲,到時候農民需要拿更多的錢去購買,最後到手的反而可能會更少。

那麼怎樣擺脫這樣的局面的,我覺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實行農田集中制

農田集中,實現農場式集中糧食種植,既能提高種植效率,又能降低成本,實現畝產增加,將解放出來的農民一部分安排到農場工作,另一部分進行技能培訓後輸送到城市務工,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

第二、增加糧食補貼

對堅持種植糧食的農戶,加大補貼力度,提高農戶的種植熱情。

第三:部分增加經濟作物的種植規模

對一些不能或者不利於實現農田集中的地區,可以鼓勵農民轉變種植結構,該種經濟作物來增加收入。

總結:

糧食價格關係到國計民生,需要穩定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區間,並不是說越高越好,而讓糧食價格處於理性的價格,同時給與農民一定的補貼來保證農民受益才是經營之道,幾乎是全世界主要的農業國家對於農民和糧食的一個對待方法,以美國為例,其大豆和玉米的生產成本全世界最低,價格也同樣低的令人髮指,但是美國政府為農場主提供了大量的補貼以維護農民種植積極性,保證糧食供給量,同時保證本國糧食在世界糧食貿易中的競爭力。


追劇嬤嬤頭


農是國之本(農),其餘皆是末(工、商……)。務本則國寧民安,捨本求末,國危民惶。


探險求索


什麼時候才看不到,這種新聞呢。這不是攪亂人心嗎,只要種地就餓不死,你就是買下吃不了眼看就熱了雨季了,就不怕壞了生蟲子了,還是白瞎了。


雪玲2176


養家餬口,發家致富[耶][耶][耶]


撿了好多蘑菇


一、糧濺,是相對產糧成本過高造成的,一家一戶的種地方式必然成本要高。

二、要實現農業的高科技管理,使農業發展到領先世界的水平,眼下的單幹模式無法實現。

三、如果土地集中經菅,希望國體出面掌控。土地交給私營百姓心裡沒底。


老榆樹852


朋友你好,很高興能為你回答這個問題,農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提高糧食的價格。

我老家是河南農村的,小的時候我家一直種糧食,糧食只夠自己吃,賣給別人的話,糧食價格都不是很高。我家索性不賣。通常有時候會拿糧食去換西瓜啊,換水梨啊。有時為了補貼家用沒得辦法,就賣了一點糧食。這幾年爸媽都外出打工的,就沒有種糧食了,因為他們感覺種糧食不好算。

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國家要提高糧食的價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這對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現在糧食價格是有所偏低,但是很快國家會把糧食價格上調的。由於這次疫情嚴重很多,很多國家都限制糧食出口。國家為了提高老百姓種糧積極性,就會提高糧食的價格。

我國的第一產業是農業。糧食是基礎。可見糧食在我國取得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老百姓吃那麼就會造成社會不穩定。今年國家一直在扶持農村。給了一系列的惠農措施。如農機補助種糧補助還有 種糧補助,主要是為了提高老百姓動員積極性來穩固我國的農業基礎。

針對我國糧食目前價格有所偏低,我們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讓國家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老百姓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的價格。

總結一下,我國農民老百姓最大的心願是提高糧食的價格。如果是價格偏低的話,會影響他們種糧積極性希望我國農業部門加以重視。如果糧食價格提高,他們對生活就充滿了希望,這就加大了他們種糧的積極性。


傾盡一世情緣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千魚千尋》,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有三個點:

一是人人離不開糧食,人不吃就無法生存,所有人都是這樣,這充分說明了農業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

二是糧賤傷農,我國大部分農村都是一家人幾畝或幾十畝地,精耕細作,能滿足口糧卻又利潤單薄,糧食價格高時多掙千把塊錢,低的時候僅夠本錢,所以任何時候對於農村家庭來說,靠幾十畝地農作物種植髮家致富都是難之又難。

三是老農最大的心願,只從字面上理解,老農就是老農民,可能的心願就是風調雨順,豐產豐收,實際上並未能夠獲得多少收益。所以咱們還是按照農民來理解,現下我們農民朋友的心願可不會這麼簡單,實現科學種田,搞養殖,種經濟作物,搞林畝,種蔬菜等等,目的就是多收益,成為技術能手才是心願,既能養家又能實現自我的價值。


分析完以上三點,針對問題,咱們就來看看如何提高糧食價格,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解決糧賤傷農這個最大的問題,實現高產、穩產、價格高,銷路好,打響品牌的心願。


目前的社會現實是城市和工業發展領先於農業發展,為了解決發展不平衡,國家正在大力投入和扶持三農,加上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農村顯現出無與倫比的巨大發展潛力,是我國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所以咱們農民朋友要了解農村發展趨勢,抓住寶貴的發展機遇,積極參與,勇於創業,發家致富。

那麼下面筆者根據親身體會和資料查閱歸納出農場未來發展的幾大趨勢,一起分享。


第一、農業機械化大發展,農村人口持續減少

農村青壯年出外打工,城市安家,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勞動力被解放,都會促進農村人口減少。西方發達農國家農業人口一般10%左右,目前我國是50%,所以農村人口減少情況會持續下去。

第二、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增加

農業發達國家已經證明過的模式,未來我國也是這樣,因為國以農為本,必須要吸引人才和技術持續投入到農業生產,未來國家對農業補貼會增加,農民得到補貼,而且多賺多得。

第三、農民成為一種職業,而不是身份象徵

未來農民比城裡人更懂技術,更加富裕,成為農民的門檻越來越高,“農民”這一稱呼成為職業而不是身份象徵。

第四、土地流轉集中,農場模式得到發展

土地集中是個大趨勢,農場模式有利於科學生產,而且產品更具競爭力。是未來農村發展一大趨勢。

第五、休閒農業極大發展

城市周邊農村具有位置優勢,越來越現代化,環境好,消費便宜,都市人群越來越熱衷農村休閒。因此發展休閒農業,將城市巨大消費需求吸引過來,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第六、有機農業發展迅速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綠色有機農產品需求量巨大。農業生產現代化也將極大促進有機農業發展。

第七、農業互聯網大發展

農村電商發展如火如荼,阿里巴巴的淘寶村有4000多個,2018年農產品零售額達到1.37萬億,每年都在持續增長。互聯網自媒體興起,部分年齡、性別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一員,流量明星,無地域、時間、身份限制。這些都會給農村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第八、好玩又時尚的“共享農場”興起

國家出臺政策大力扶持,讓都市人參與農業生產經營,線上認養,線下代樣,最終實現農產品直供。

因此,我們農民朋友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膽瞭解這些新事物。小米董事長雷軍總結成功經驗說過:“努力很重要,選擇更加重要,順勢而為抓住機會”,就能大概率獲得成功。目前我們國家大力扶持發展三農,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有國家扶持,有互聯網、物聯網解除地域限制,有市場巨大的消費需求三者都具備。所以,農民朋友們要鼓起幹勁,積極學習,順大勢而為,制定複合自身情況的發展目標,大膽嘗試。未來農業還得靠有知識,懂技術,發展理念先進的農村青壯年做主力軍,以上歸納的八個趨勢有的已經如火如荼開展,有的已經極具苗頭,因此抓住機會順勢而為,積極參與,就很有可能改變命運,讓糧賤傷農變成歷史。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關注三農和喜歡分享農業知識的朋友,請關注我!


千魚千尋


人是鐵飯是鋼,一燉不吃餓得慌!備戰備慌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

人們只要記注這些深刻的話語,就知道糧食是不能拿金錢來衡量的,農民種糧要有一個思想概念,就是種糧食不是為了別人,就是隻是為了自己能吃,不用去賣就行了,真遇上有災害之年別人都沒有糧食吃,可我們農民就有糧食吃!糧食再貴我們也不怕,糧食再賤我們也不怕。不要忘記了我們是農民!


木剛子


養家餬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