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兩省確定開學日期!別再假裝努力,因為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截止目前,隨著不少地區疫情得到明顯控制,全國多地已明確開學時間節點,部署錯峰開學,逐漸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又有兩省確定開學時間!

  吉林省教育廳3月26日15點多發佈通知,宣佈全省高三年級(含中職學校畢業年級)4月7日開學。初三年級、高中其他年級、初中其他年級和小學的次序,確定錯峰錯時開學時間。初三年級按照“市域同步”的原則確定。各地要充分考慮特殊教育學校的性質和防控需要,審慎確定開學時間。

  湖南省全省高三年級、初三年級於4月7日開學。各市州根據本地疫情情況,按照中學其他年級、小學、幼兒園的順序,明確轄區各縣市區中小學其他年級和幼兒園錯時錯峰開學時間。高校在其所在城市的中小學基本開學後開學。教職員工提前一週到崗到位。在所在縣市區中小學全部開學之前,各類教育培訓機構不得開展線下培訓業務。

  附:最新各省區開學時間表

  又有兩省確定開學日期!別再假裝努力,因為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孩子在家裡待了兩個多月,習慣了安逸的生活,現在馬上要每天早起去學校上課肯定會有牴觸。但是,我想對孩子們說,上學很累、很苦,但是別忘了那些為了給你上課辛苦備課的老師,別忘了父母為了讓你安心上課在背後付出了很多努力!

  孩子,請別假裝努力,結局不會陪你演戲。而輔導書統一使用《瘋狂600提分筆記》(福建師範大學發貨)就可以,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

  01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

  你有什麼理由不奮鬥?

  前幾天,兩張“網課”照在網上刷屏。第一張被網友稱為現代版的“鑿壁偷光”。

  又有兩省確定開學日期!別再假裝努力,因為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14歲女孩郭翠珠,因要上網課,家裡又沒網絡,所以只能來村支部蹭網學習,父親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兒。

  郭翠珠說:“白天我們上的名師課堂,晚上老師在線輔導,我爸爸手機流量不夠,所以到村裡學習。”

  為了不落下老師講的課程,郭翠珠甘願在寒風裡借光蹭網學習,孩子你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第二張是一個女孩在懸崖邊上上網課。

  又有兩省確定開學日期!別再假裝努力,因為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照片中的女孩叫楊秀花,今年15歲,為了不耽誤課程,她6點就起床,帶上一天的乾糧,爬1個小時陡峭的山路,來到距家4公里外的懸崖下,窩在崖壁邊上課,因為只有這裡才有信號!

  粗略計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懸崖邊待上至少10個小時。

  楊秀花說:“我想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雖然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在當下來說是最好的出路。說實話,在這兒學習我也不覺得辛苦和冷。”

  孩子你看,真正愛學習、想學習的人是不會覺得學習辛苦的,因為他們知道再多的苦都會在未來變成自己前進的墊腳石。

  孩子,能舒舒服服地在家裡上網課的你,其實比她們幸福多了,你不用為了一臺手機、一臺電腦發愁,你更不用因為沒有網絡發愁,你擁有良好的上課環境和條件,你憑什麼抱怨上網課的苦呢?

  02

  如何改變孩子“三分鐘熱度”?

  在朋友圈上看到這些話的你,突然間熱血沸騰,熱淚盈眶,彷彿這句話說的就是你。於是你暗暗發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認可。你感覺,看到這句話就是你牛逼逆襲的開始,於是你點了個贊並且轉發。

  
嗯,馬上就要開始努力奮鬥了,看書……

  才過了15分鐘,你惦記著剛剛轉發的朋友圈有沒有人評論,打開手機,沒有人點贊也沒有評論,有些失落。

  
突然,朋友圈又更新了一條:“現在努力,只為有朝一日與你平起平坐!”

  
你心想:哎唷,這句話說得賊棒啦!於是你熱情澎湃地點了一個贊,並且發起了一個集贊做作業的活動,你要讓所有人都見證你所付出的努力。

  
“集夠20個贊今晚做完物理作業”“集夠30個贊今晚做完數學作業”……

  
接下來,你便沉浸在朋友圈的評論回覆以及不斷的互動當中,當你晃過神來,時間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個小時。

  
很多同學總會抱怨自己學習壓力太大,儘管自己很努力,但是時間根本不夠。那現在,你終於知道你的時間都去哪裡了嗎?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嗎?

  
如果你想改變,為什麼不勇敢一點承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在很多學霸身上,都能看到非常強的制定計劃和執行計劃的能力。他們能夠為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制定合理的計劃,並一以貫之地執行到底。

  
然而,大多數學生面臨的問題是:計劃制定之後要麼束之高閣,要麼三分鐘熱度,總之就是執行不下去。

  
最後的結果是,計劃定了也沒用。

  
所以,如何讓自己的計劃能夠真正被執行下去才是所有問題的重點!

  03

  

指導孩子制定高質量的目標

  一個好的目標一定包括五大要素,即:必要性、可行性、具體性、可拆解、可反饋。

  換句話說,制定任何一個目標,都要先自我反思下面幾個問題:

  我的目標,真的是一定要實現的嗎?

  每次制定目標的時候,都發自內心地問問自己,這個目標非實現不可嗎?我想上重點大學,是真的想上,還是說說而已?還是覺得隨便一個其他學校也能接受?

  首先,衡量大目標是否值得實現,是否能給現在自己帶來有意義的收穫,即便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代價,也值得自己為此付出努力。

  
因而,必要性往往會要求目標至少比現狀要更好一些,才能激勵人向著目標去提升自我。進一步,要思考小目標和大方向之間有沒有關係。

  
比如“把英語成績提高到110分”這個小目標和“上重點大學”這個大目標就是相關的。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應當選擇和大方向關係更密切的小目標。

  
很多同學,在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往往在經過理性判斷並付出一些時間後,就放不下了,於是不斷在活動上投入更多的時間, 而且往往用犧牲精神來麻痺自己。

  
必要性實際上要求制定目標的人,在不同的目標當中做出取捨和選擇,衡量實現每個目標需要付出的代價,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集中在最有價值的目標上。

  
我的目標,在努力後有可能實現嗎?

  
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毫無任何意義,反正也實現不了。甚至在進入執行階段後,就會成為不去努力的託詞。

  目標不是為了制定而制定的,一個無法完成的目標沒有任何意義。而一個不重視自己目標的人,也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的目標,是不是隻是一種可能性?

  
好的目標首先要具體到讓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不要給自己太多的附加選擇,因為目標不等於可能性。

  一個目標越是具體,越容易圍繞這個目標制定出高效的計劃,也越容易激發出實現目標的動力和上進心。在思考目標的過程中進行得越深入、越全面、越具體,本身也是在反思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思考自己內心的渴望和恐懼。

  
比如“提高英語成績”作為目標,那提高1分也是提高,提高10分也是提高,這完全不如每天一篇完型閱讀來的實際。

  
一個不夠具體的目標缺乏一個清晰的邊界。進一步說,在模糊化目標的同時給自己太多的退縮的藉口。

  
我的目標,能不能分步去完成?

  
一個大的目標應當能拆解成幾個可衡量的小目標。

  比如從“考上重點大學”這個大目標當中,分解出“英語要上140”這個大目標,再往下分解出“提升單詞量”、“提高英語聽音辨音能力”、“掌握考試中的語法現象”、“減少閱讀失分”、“減少完形失分”等一系列更加細化的子目標。

  
再將每一個子目標變成可衡量的小目標。

  
比如“提升單詞量”就可以往下拆解成“在年底前熟背1600詞”和“高考前拓展額外詞彙量達到3500詞”等一系列可量化的小目標。

  
我的目標,有沒有一個客觀的進度條?

  
目標在從開始執行到最終實現的過程中的幾個關鍵的時間點,應當能夠檢驗自己目標完成的進度和成效。

  比如“高三上學期熟背1600詞”,就可以平攤到每月、每週甚至每一天,每天制定一個背單詞計劃。

  
一個可反饋的目標使得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可以檢驗自己階段性的目標是否得到完成。而每個小目標的完成都是在給自己一個正向激勵,瞭解完成目標的進度。

  
一個可反饋的目標,不但保證了執行的效率,也能夠在懈怠時給自己壓力,督促自己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

  

又有兩省確定開學日期!別再假裝努力,因為結局不會陪你演戲

瞭解了什麼樣的目標是可執行的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當你制定了這樣一個目標之後,你要怎麼把它落地,也就是堅持完成它。

  04

  你在舒服的時候,什麼都得不到

  歷史學家西塞羅說:

  人生的跑道是固定的,大自然只給人一條路線,而這條路線也只能夠跑一次。

  
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各自分配了適當特質,都各結出自然的果實,須在它當令的時候予以儲存。

  
對所有人而言,青春只此一次;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會讀一次高中,一次本科。

  高中三年,並不是你一個人在埋頭吃苦,還有千千萬萬同你一樣的少年在拼盡全力!這是一件大部分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在奮鬥與拼搏的年齡,告訴自己,不要去追求那些超出自己承受範圍之外的享樂與安逸。

  
因為,今天你混日子,明天日子一定混了你。

  
我一直不是一個成績特別好的學生,高三以前也比較懶,我有時候不太明白人為什麼一定要拼命學習考大學,又不是隻有考上好大學才能成功。

  
高三那年,我有個姐姐大學畢業,因為讀的是一所普通一本大學,她找了很長時間工作,每天跑三四場招聘會,只為能得到一次面試機會。期間,我見過她一次,焦慮的她說自己那段時間瘦了五六斤。她跟我聊了很久,有一句話,記得特別清楚:人不能過得太舒服,在舒服的時候是得不到任何東西的。

  
開學後,我就跑到班主任那裡死纏爛打,想和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坐在一起。

  
我開始像他一樣,每天早上5:50起,背單詞、記知識點;晚自習不停地做題-總結-再做題;遇到不會的題或者沒有理解的內容,我會跑去問老師;每天的學習任務安排得滿滿當當,我學著他開始做計劃表,然後一項一項去完成。

  
玩手機的時間少了,睡覺的時間縮短了,雖然確實有點累,但在我看來,與其說高三是一場災難,倒不如說高三其實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畢業之後,翻同學錄,看到同桌留言:為了我的北大,你的復旦,我們都拼了命啊!

  
十五六歲的時候,總覺得人生很漫長,浪費一天、一個月,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之後再補回來不就行了。

  
你玩一玩、浪一浪,心裡想著稍微放鬆一下的時候,可能一眨眼,高中三年就過去了,到時候再後悔,也於事無補。

  人的一生就像個不斷計量的信用額度,預支太多的人,總要用後半生來償還。

  文章最後,葉子老師給大家分享一位資深班主任寫給上網課學生的一封信,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讀讀!信的內容如下:

  同學們:

  你們好!

  當地時間3月11日晚,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經構成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

  可見,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影響到了世界範圍內很多人的生活。而在中國,幾乎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對中國的學校來講,更是已經影響到了每個學生的學習。

  正常的寒假結束後,全體同學居家學習已經5個多周的時間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過,疫情是天災人禍,也是人性的大看臺,真善美和假惡醜每天都在上演,而疫情中的學習,更是考驗學生的試金石。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煉,而老師們擔心,居家不學習的孩子,會把自己煉成一塊廢鐵。

  自律的孩子,一定是今年的贏家!

  為了能正常學習,有的同學想盡辦法排除萬難,不畏嚴寒困苦,在雪山頂、郊野外、房頂上、窩棚中、方艙內,全神貫注,甘之若飴,讓人欽佩。

  有的同學格外自律,按時作息,正常學習,安之若素,與在校時無異。有的同學雖自主能力有限,但是能服從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管理,一直規規矩矩,也沒有掉隊。有的同學,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隨性而至,差強人意。還有的同學,已如脫韁之馬,放縱自我,失於管控,幾乎把學習拋到了九霄雲外,彷彿生活在另一個時空。

  在這期間,有家長打電話哭訴,說孩子晚上游戲,白天睡覺,網課不聽,作業不做,家長一說學習的事,要麼暴跳如雷,要麼一言不發,父母心急如焚又無計可施,真是度日如年,只盼開學。

  有老師也頻頻抱怨,個別學生抄襲他人的作業應付檢查,有的利用居家使用電腦、手機的便利,直接從網上搜索答案,不加選擇和思考地複製粘貼,視學習如兒戲,作業形同虛設;還有的從不打卡露面,失聯一般,看不到管不得,管他是拉仇恨,不管又不忍心,讓人又氣又急又無可奈何。

  居家,但不學習的同學,大致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真的不學習,一種是假裝在學習,一種是假裝不學習。

  真心實意不願意學習的有,假裝學習的也有,比如抄襲作業的同學,和不做作業的同學本質上一樣,貌似聽話,實則撒謊,不僅荒廢了學業,還輸掉了人品,掩耳盜鈴,得不償失。這兩種最讓人擔心。而假裝不學習的同學的心思,——你品,你細細地去品就可以了。

  今天,在離校已經整整8個周,居家學習已經進行34天的今天,老師想問問居家不學習的同學:

  整天學習可能讓你不快樂,可整天不學習真的能讓你很快樂嗎?

  疫情過後,你確信自己就一定能好起來嗎?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

  首先,你必須接受,居家學習這種形式。

  不返校,不是就可以不學習;居家,也不是沒法學習,它只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罷了。居家學習和在校學習一樣,歸根結底都是你自己的學習。

  如果你居家不學習,說明你一直沒學會學習。疫情不過是像只放大鏡,讓你的不足更明顯了而已。如果說你居家學習的效果不好,這不是疫情的錯,不是社會的錯,也不是老師和家長的錯。最終為這段荒唐歲月買單的,還是你自己,是以後的你。而父母和老師的焦急,才真是無足輕重。

  你是學生,是一個未成年人,是家庭和社會的未來。

  是學生,就得學習,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也許平時我們的學習很辛苦,早出晚歸,睡眠不足,缺少自由,很少娛樂,可是長時間完全不學習,徹底放飛自己難道真的就是最好的生活嗎?

  很多老師和家長都疑惑:居家不學習的學生到底整天在想什麼?也許你恰恰是什麼都沒想。不想未來不想過往,毫無自制力,沒有清晰的方向,任憑時間白白流逝無動於衷,坐看他人奮鬥自己原地不動。每天如行屍走肉般,沒有靈魂,沒有作為,沒有目標,更沒有希望。如果你現在正是這個模樣,那你真的需要被喚醒了。

  你從家庭走向學校,還將從學校走向社會。

  居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是隻居家就行。家是休息的港灣,但不是墮落的溫床。被禁足是短暫的,你不可能在家裡蜷縮一輩子。如果你覺得在家裡有吃有喝有地方睡覺有遊戲可玩,就是人生的全部,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樣的你,長大後,不是家庭的支柱,而是父母身上的吸血鬼;不是社會的棟樑,而是社會的腫瘤。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於心。

  身為學生,居家不學習,表面上是自律性不強,是學習習慣的問題,實質上是道德修養的問題,是一個人不懂感恩,缺乏責任心的表現。老師不希望你成為這樣的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的春天,這個時期的生活學習和思維習慣,真的會跟隨你一生,影響你一輩子。疫情是暫時的,學習是永恆的,不管是在校還是居家,不管是少年還是成年。別抱怨讀書苦,那真是你看世界的路。

  我們不希望災難重現,可是疫情過後,假期還會有,居家學習的情況還會有。

  在疫情中落伍的你,返校後還有趕超的資本嗎?在家不尊重學習的你,返校後就能重生敬畏之心嗎?糊弄過這段日子後,你還能hold得住心似平原縱馬的自己嗎?

  蔡康永說:人生最可悲的就是在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高中時間充裕,最重要的是沒有太多的負擔,不需要分神在其他事情上,只需專注學習,為自己的夢想去闖去拼。此時如果不願吃些苦,以後就要受許多的罪。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你以為逃過的艱辛和困苦,其實不過是未來路上更兇猛的攔路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